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9月23日,國家農業農村部農機化技術推廣總站邀請專家組成棉花測產組,對黃河流域棉花全程機械化2個示范片進行實地測產,無棣縣兩個示范片的測產結果分別為334.5公斤/畝、354.1公斤/畝,分別比常規種植增產30%—40%。
濱州市從2011年開始,在全國內地(新疆以外地區)**推進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和棉花提質增效試驗示范工作,為內地棉區的棉花提質增效提供了濱州方案。
棉區產業發展的出路在于機械化
濱州作為棉花種植大市,植棉歷史悠久,紡織工業發達,是我國重要的棉花產區和紡織基地,是全國乃至全球用棉大市,擁有輻射帶動黃河流域棉花產業發展的優勢條件和堅實基礎。
但濱州市棉花種植規模化程度不高,市農業部門提供的數據表明:2011年全市的棉花種植面積152 0173 3840.3萬畝,2012年全市為189萬畝,2015年為115.82萬畝,2016年為90.93萬畝,棉花種植規模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
2012年10月,在濱州市主要棉區——沾化馮家鎮李家村,棉農宋之申告訴記者,2011年當地植棉的七成賠了,2012年因災每畝棉花產量只有50多公斤,人工采拾費用每公斤超過3元還不好找人,而當時棉花收購價格只有每公斤7元左右,很多農戶產生了放棄棉花種植的想法。濱州市棉花產業發展正處在一個坎上。
事實證明,傳統種植模式對振興棉花產業已無能為力。2011年春天開始,作為黃河流域棉花生產的典型代表區域,濱州**在全國內地推進機采棉示范,探索棉花全程機械化生產和棉花提質增效新模式。
棉花提質增效需要政策**
實現種植模式轉變*大的制約在于傳統種植觀念,濱州棉花全程機械化和棉花提質增效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機采棉種植示范的**年,10月棉花收獲季節,一臺采棉機經過四天四夜4500公里的長途跋涉,由新疆石河子抵達濱州,進行全國內地首次棉花機械化采摘示范作業。10月24日,全國內地首次棉花種植模式改革試點和棉花機械化收獲示范取得成功,為濱州棉花提質增效鼓舞了士氣。
濱州市政府對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高度重視,早在2012年就制定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通知》,明確了棉花全程機械化的工作目標、工作內容、保障措施。同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為推動濱州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提供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
市農機部門積*爭取國家、省的農機購機補貼政策、項目、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扶持政策,加大對棉花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的支持和扶持。沾化、無棣被列為農業部農機農藝技術融合示范區,無棣還被農業部授予機采棉示范縣。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濱州棉區初步實現了棉花從土地整理、播種、覆膜、植保、化控、采收到清選加工等全程機械化。濱州示范區先后承擔了全國農機農藝融合座談會暨機采棉現場會、黃河流域棉花機械化生產現場會、全國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活動,以及多種層次現場演示會20余次,展示核心示范區建設樣貌,演示全程機械化關鍵配套機具,研討農機農藝融合關鍵技術。
目前,濱州全市建立起100畝以上的機采棉核心示范區30處,其中1000畝以上的6處,示范面積達到6萬畝,示范區覆蓋無棣、沾化、濱城、北海4個棉花主產縣區。
“六方協議”為棉花提質增效提供技術保障
濱州市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所作為農業部全國農機農藝融合麥棉輪作機械化示范區責任單位,堅持與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合作交流,搭建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平臺,為棉花提質增效共同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2012年8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樹迅被市政府聘為科技顧問,2017年11月,山東省科技廳批復,在濱州市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所建立院士工作站。2015年4月,濱州市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所與農業部南京所、中棉所、中國農業大學、山東棉花研究中心、山東省農機推廣站簽訂首份《共建“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機農藝融合高標準試驗示范基地”協議》,強力推動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今年3月,再次與上述5家簽署《共建“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機農藝技術融合高標準試驗示范基地”協議》,繼續共推濱州的棉花提質增效工作。
同時,以市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所為技術依托,濱州市籌建了濱州市棉花全程機械化重點實驗室和濱州市棉花生產機械化農業科技創新團隊,聘任喻樹迅院士為學術委員會主任,成立棉花智能精量播種技術研究、棉花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研究、殘膜回收技術研究、棉花機械化植保化控技術研究等四個創新團隊,打造棉花全程機械化農機農藝融合的綜合研發平臺。
科技創新團隊緊緊依靠區位優勢,集中優勢科研資源,成功立項并實施了15個與棉花全程機械化有關的項目,其中承擔和參與***項目任務各2項,加強與中棉所、農業部南京農機化所、中國農業大學、新疆農墾科學院等單位交流協作,融合各方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強力推動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在機采棉品種篩選、精量播種、植保化控、機械采摘、秸稈收獲、殘膜回收等關鍵環節合力攻關,取得突破性進展,完善了棉花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確立了全程機械化機具配套方案和機械作業規范。特別是精量播種環節,取得了一膜三行播種模式、雙行錯位精播、苗帶清整免耕精量播種、一級傳動排種等多項技術創新,棉稈收獲環節實現了北斗導航自動駕駛、割臺互換、棉稈調直喂入、成型打捆、智能監控等多項技術突破。
據了解,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和棉花提質增效示范工程共承擔20余項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相關的科技項目,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農業部開放實驗室基金課題,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山東省農機裝備研發創新計劃項目、濱州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等,項目資金突破600萬元。通過項目實施,強化農機農藝融合,完善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基礎理論,研發熟化關鍵環節配套裝備,有力撬動機采棉發展。
(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記者 黃佩杰;時間:20180929;鏈接:http://www.szlhsb.com/app/detail/184/192205.html)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