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在一塊形狀方正的白色棉布中,單獨扎住九塊形狀不一的小石頭,再把它放入清水中浸濕,然后放入板藍根染色液里浸泡三五分鐘,一塊浸染著水墨藍的花色扎染手絹就誕生了。白棉布底上,9朵墨藍的花姿態各異地綻放,清雅而朦朧。“這就是扎染啊”。這是北京密云古北水鎮里的永順染坊,我體驗了一次傳承千年的植物古法染色法,感受到紡織傳統工藝的特殊魅力。
永順染坊始設于清光緒二十六年。2012年,隨著古北水鎮旅游景區的開發,永順染坊經重建規模擴大,以當地原生的植物資源作染料,融入現代時尚元素,設計開發當代手染制品,深受大家的喜愛。
走近紡織非遺作品,你會發現,它們是會說話的歷史和文化。其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民族及地域特色鮮明,紡、染、織、繡、印,像一條錦帶,串聯起我國流傳幾千年的文明,展現著紡織業的技藝之精。
在非遺服飾秀中,一件件用藍印花布和遍布著紡、染、織、繡等非遺工藝制作的旗袍,不僅展現了中國山水畫和書法的儒雅書香和潑墨意境,還加入了當代人的創新內容,展示了充滿創新思維的另一面。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說,構建紡織非遺發展體系,重在體現紡織非遺保護、傳承與創新所將秉承的更加開放、包容、共享、發展的科學態度。
由于紡織非遺在所有非遺項目中有著覆蓋面大、品種豐富、應用領域廣泛且和人民生產生活*為密切等特點,有非常強的實用性,更易于走進現代生活,融入時尚潮流。因此,將紡織非遺的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豐富到紡織非遺保護、傳承與創新的文化產業生態體系中,創新創意有無限量的發展空間。
在紡織非遺發展的新路徑上,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打造高質量IP契合了紡織非遺高質量、品牌化發展的命題。其中,跨領域和多產品是一項產品創意之所以成為IP的主要特征,多領域共生成為衡量IP生命力的主要標準。很多**的民間藝人、**的設計師或者**的品牌,都是重要的IP。
當然,紡織非遺的創新實踐,還要立足于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主要體現在豐富性、多樣性上,而創新能夠有效保護和豐富傳統文化的多樣性。不善于繼承,創新就缺乏根基;不善于創新,傳承就缺乏活力。強調創新,并不排斥紡織非遺的傳承與延續,而是強調在傳承基礎上樹立更高標準,使傳統工藝得到提升。傳統工藝創造、生產、傳播、消費的多樣性,是世界豐富多彩的根源,也是民族文化存續的顯著特征。新時代的紡織非遺傳承與創新,是創造精神的延續,繼承傳統更重要的是通過創新實現超越。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作者:李佳霖;時間:20152 0173 3840;鏈接:http://www.szlhsb.com/culture/gd/201902/18/t20190218_31495667.shtml)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