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揭示亞洲棉在中國的演化歷史
加快棉花育種進程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聯合國內多家科研機構開展的亞洲棉和陸地棉2項研究成果5月7日同時在線發表于《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兩項研究揭示了亞洲棉在中國的演化歷史。
其中,“亞洲棉多樣性及演化的遺傳學基礎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所李付廣團隊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武漢大學、安陽工學院合作,通過對243份二倍體棉花種質材料進行重測序,揭示了亞洲棉在中國的演化歷史,為基因功能的挖掘和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該研究表明亞洲棉在中國的傳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華南、長江及黃河流域三種生態型,揭示了中國的亞洲棉可能*早來源于華南,從南往北逐漸擴散到長江和黃河流域。
該研究為棉花遺傳研究和分子育種奠定了科研基礎,加深了對中國亞洲棉群體進化的認識,為將二倍體棉花優良抗逆性狀導入廣泛種植四倍體棉花奠定了重要的遺傳基礎,同時也會加快棉花育種進程。
另一項“陸地棉核心種質基因組變異及其影響纖維品質和產量的關鍵位點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所杜雄明團隊聯合河北農業大學、安陽工學院和新疆農科院等8家單位,首次利用我國419份陸地棉核心種質,對遺傳多樣性和群體結構進行了系統分析。該研究的主要亮點是完整地搜集了13個纖維性狀在12個環境中的表現,系統開展了纖維產量、品質、生育期等性狀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
該研究成果標志著我國在棉花基因組變異和纖維性狀遺傳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棉花核心種質重要性狀表型、基因組變異和分子標記鑒定以及新基因發掘躍居國際**行列,為深化作物基因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為棉花重要性狀定向育種提供了較為精準的標記和基因資源。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河北省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和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來源:人民網;記者:蔣建科;時間:20152 0173 3840;鏈接: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18/0508/c1400-101-7153.html)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