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重塑信心,開啟停止運行的市場;加大收儲,數量增至200萬噸以上,328級籽棉*低收儲價提高到每斤2.85元
根據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喻樹迅研究員指示和行業科研棉花專項課題組的安排,于2008年11月1-4日由毛樹春、別墅、董合忠、周治國、徐立華、鄭曙峰、林永增、田立文、鄧福軍等研究員組成9個調研組,分別調查走訪我國主產棉區――湖北、安徽、江蘇、河南、山東、河北、新疆地方和兵團,行業專項實施所在的縣團場和產棉大縣19個、植棉農戶152 0173 3840戶、收購加工龍頭企業19家,就當前棉花市場進行專題調研,調查組進村入戶,座談交流,察看籽棉收獲、存放、銷售和企業加工情況,在8個專題調研報告的基礎上綜合形成本報告。
根據調研分析,當前我國棉花市場處于深度惡化狀態,“三無”導致三個“停止”和“三難”局面――“棉農無法賣、軋花廠無法收、紡企無法買”,造成三個“停止”,即停止收購、停止加工和停止銷售,導致“賣棉難、收棉難和用棉難”的恐慌局面,市場信心進一步下降。“種的不敢種”,“收的不敢收”,“賣的無人要”,遏制深度惡化刻不容緩。
為此,呼吁國家加快出臺救市政策,消除市場恐慌,挽救市場,維持經營秩序,穩定價格,保護棉農和收購加工企業利益,當前救市刻不容緩。擴大收儲,數量增至200萬噸,同時*低收購價從12600元增至13600元/噸,*大限度地讓棉農少減收。
一、“棉花無法賣”和“軋花廠無法收購”,是當前棉花市場的真是寫照
1、“棉花無法賣”。進入深秋,棉花收摘接近尾聲,據對內地6個主產棉省的調查,到11月3日,棉花收摘占總量的90%。河北由于棉田一年一熟棉花,吐絮快,收獲進度*快,達到95%以上;河南兩熟套種,棉花在十月中下旬拔柴,農民正在收獲拔柴上的棉花;蘇北和皖北由于晚熟,收摘約占總量90%多一點。
籽棉交售進度很慢和處于停止狀態是當前棉花市場的一個真是寫照。調查結果,6個主產棉省農民籽棉出售僅占總量的28.6%,低于去年同期進度55%的26個百分點。各省存在差異,長江中游開秤較早,收購進度快些;湖北開秤也早,進度43.2%,許多棉花被河南企業收購;河北交售進度34.7%,江蘇進度29.1%;盡管山東為棉花消費大省,進度僅為26.6%。然而,到10月下旬,受市場價格一路下滑的影響,江蘇籽棉交售處于交交停停狀態,而河北、山東、安徽幾個大省基本處于停止狀態。在河南商丘、周口和開封等集中產區發現,這里農戶一斤沒有交售,棉農講,去年到處是棉販子,走村串戶收購,今年販子一個都沒有,出現棉花無法買的局面。
2、“軋花廠無法收購”,一些廠先收后停,內地許多廠根本沒有開秤 。對6個主產棉省收購加工企業的調查可見,今年新棉收購普遍開秤遲,收購量大減,當前收購和加工基本處于停止狀態。到11月3日,19家軋花廠籽棉收購量只占去年同期的39%,即收購總量少于去年同期的61個百分點。在調查19家收購企業,除安徽固鎮天源棉花公司和江蘇蘇東棉業公司收購量比去年同期多一倍和20%以外,其余各家都少于去年同期。特別是,到11月初大部分軋花廠根本沒有開秤,于10月開秤收購加工的企業也已被迫停止,原本繁忙的收購站變得“門前冷落車馬稀”,原本機聲隆隆的軋花廠變成寂寞和冷清一片的大廠房,有的加工廠正在清理雜草。
收購是連接棉花產業的紐帶和橋梁,收購一旦停止,橋梁就斷了,紐帶就散了。為此,收購、加工和銷售這樣一個連續聯動的運行機器,不管哪個環節停止運行,整個市場運行也就被迫停止。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期貨和現貨價格一路下滑,熊市加深,市場*端疲軟,軋花廠不敢收。收到手的棉花也整日提心吊膽,照當前日益走低的價格,肯定虧本賠錢,照此下去,收購量大的企業,面臨倒閉的危險。二是皮棉銷售十分困難,棉花沒有人要,棉籽除價格下滑一半以外,也無人問津。由于皮棉積壓,棉籽無人問津,企業資金被套牢,資金周轉困難,不得不停止收購。
二、棉價一路下滑,棉農收益劇減,植棉積*性遭受重挫
1、價格一路下滑。今年新棉價格高開低走,價格一路走低,從9月的2.8~2.9元/斤,下降到10月上旬的2.4~2.5元/斤,10月中旬的2.4~2.5元/斤,到10月下旬,一些產地籽棉售價下降到2.0~2.2元/斤,還有產地下降到1.8~1.9元/斤,許多產地出現有價無市和無價無市的局面。
2、植棉收益大幅度減少三至七成。預計內地植棉收益將減30%~70%,平均約減一半,凈減380~425元/畝,還要看后期救市的效果如何。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源自籽棉的價格大幅度下降,去年籽棉高開高走,調查樣本戶籽棉斤價3.1~3.3元;今年低開低走,自開秤到10月的停收前,斤價2.47元,因售價下降20%減收310元/畝,占減收的70%~80%;同時,今年上半年因農資漲價導致減收100~150元/畝,占減收的20%~30%,兩項合計減收400~450元/畝。由于市場價格一路下滑,新棉行情走低何時見底難以預測,如果沒有市場支持,棉農收益將繼續減少。
三、正確認識當前國內外棉花形勢
(一)我國棉花消費雖然增量減少,但需求總量很大的局面還不會改變
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棉花經濟的沖擊是客觀存在的,棉花經濟的運行速度明顯放緩了,但要看到“三個沒有改變的基本態勢”,即:雖然2008年棉紗增量減少,但產能呈增長的態勢還沒有改變;雖然紡織服裝出口減速,但出口總量仍呈增長的態勢還沒有改變;在出口和內需的拉動下,我國棉花消費呈增長的態勢還不會改變。這一形勢要看清弄明,正確認識。
一是我國棉花生產形勢是好的。今年有望生產歷史上的第二個高產年,預計總產720~735萬噸,是繼2007年創歷史新高760萬噸之后的第二個高產年景。
二是我國棉紡織業和服裝形勢也是好的。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生產數據來看,第三季度,棉紡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9.7%,其中9月產量190.5萬噸,是繼今年*高月6月199.9萬噸的第二個高產月份。第三季度棉布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6%,其中9月產量25.93億米,是繼今年*高月6月26.96億米的第二個高產月份。紡織品服裝出口形勢也是好的,第三季度出口額比去年同期增長4.0%,其中9月出口額180.1億美元,是繼今年7-8月出口的185-186億美元的第三個高月份,雖然出口回落,但仍在高位上繼續保持增量態勢。
(二)現貨和期貨價格大幅下挫
1、狂跌籠罩期貨市場,未來信心不足。10月末到11月初連續狂跌5日,“901”10月31日跌135元,11月3日跌360元,4日跌425元,5日跌170元,6日跌340元至11005元/噸,比10月30日12270元/噸,達到1265元/噸,跌幅10.3%。市場人士認為鄭棉期貨將會跌破10000元/噸大關。如此同時,紐約期貨也在小幅振蕩中下跌。
2、國內外現貨持續走低,降幅兩三成。CC Index自7月的13769元/噸下降到10月的12322元/噸,降幅10.5%;自10月6日到11月6日12823元/噸又降10.8%。A指數 自8月的78.08美分/磅下降到10月的62.3美分/磅,降幅20.2%。自10月1日到11月6日又降16.4%。
四、救市的措施和對策建議
受全球經濟下行和消費疲軟的影響,當前我國棉花市場信心受挫,市場處于深度低迷狀態,加上近期國內外棉價一落千丈,未來棉花產業經濟布滿荊棘,信心更加不足。為了保護棉花產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保障農產品的順利銷售,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業增收,當務之急是恢復市場信心,重振市場信心,因此,呼請政府大力出手,采取急需的全方位的救市措施。
1、追加收儲棉至200萬噸是快速啟動停頓的市場,打通市場堵塞,促進市場運行的重大舉措。增加國家儲備棉的收購能夠啟動皮棉銷售,進而啟動處于停止狀態的籽棉收購和皮棉加工,要明確告訴農民,國家重視棉花,國家在加速收儲棉花,還將繼續追加收儲,收儲量將超過200萬噸。快速收購已加工的皮棉,按國家*低價直接入庫,可以快速打通銷售的梗塞,挖通堵塞溝渠,實行開通渠道放水。國家倉庫不夠可借用企業倉庫進行庫存。
2、增加貸款,降低利率,支持企業收購。資金不足和銷售停止困擾著收購和加工企業。老板們正在一等二看,一等即等市場何時能夠回暖,二看國家支持和重視的程度。解鈴還需系鈴人,要打通銷售這一梗節,一是收儲加工皮棉,騰出周轉資金,提供貸款,降低門檻,擴大信貸規模,支持籽棉收購;二是降低利率,減輕企業負擔,降低虧損。
3、適當提高收儲價,*大限度地少減收,減輕“棉賤傷農”。在追加收儲棉的同時,應關注棉農,盡*大可能讓棉農少減收,建議328級*低收儲價增加1000元/噸,從12600元增至13600元/噸。若328級籽棉*低價每斤2.85元,37%衣分,棉籽價每斤0.75元,則皮棉每斤6.42元;加上加工成本和利潤每斤0.5元,則皮棉每斤6.92元。調研中,棉農普遍反映和期待,*低價不能低于2.75~2.85元/斤,低于這一價格無法接受。
4、棉紡業救市責無旁貸。積*購買皮棉就是救市,增加廠內庫存和存放,減輕收儲庫存壓力,這是紡織企業的當務之急。
5、像重視糧食一樣重視棉花生產。一是良種補貼實行普惠制,棉花種多少良種補多少。提高補貼強度,補貼從15元/畝提高30~50元/畝。二是對棉花實行農資補貼。三是像糧食一樣,出臺棉花*低收購價,避免價格的大起大落引起植棉面積的大起大落。
此外,要加強家庭防火宣傳。棉花是易燃品,受家庭條件限制,家庭存放籽棉容易誘發火災,不安全隱患加大,強調籽棉單獨存放,與火源隔開相當距離。同時要防危害性雜物混入籽棉,籽棉要與人、與動物、與家畜家禽隔開,減少有害雜物混入籽棉之中。(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國家棉花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毛樹春)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