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棉花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區東北部。北起羅爾胡同,南至護國寺街。明《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宛署雜記》記作“綿花”胡同。清乾隆十五年版的“京城全圖”中,“綿”訛作“棉”。152 0173 3840年,羅兒胡同、斗雞坑胡同部分并入。此外,在京城,以“棉花”為稱呼的胡同,舊時在內城還有另外兩條:一在交道口,152 0173 3840年后冠以“東”字;一在東四,已撤銷。
歷史沿革
明末**女將軍秦良玉三次率領白桿兵,北上勤王,并拿出自己的全部家產作為軍餉,以補朝廷因連年應戰而造成的軍需不足。四川營胡同和棉花胡同就是當年秦良玉京城駐兵的地方。因為明末國庫空虛,紡織棉布,籌集軍餉。清代曾有人寫《四川營吊秦良玉駐兵遺址》一詩詠道:“金印夙傳三世將,繡旗爭認四川營胡同。至今秋雨秋風夜,隱約鉦聲雜紡聲。”詩非名家手筆,卻頗能反映出人們對于這位愛國女英雄的懷念。確實,北京的四川營、棉花胡同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足以說明人們對這位巾幗豪杰的敬慕了。后世仁人志士也有不少對秦良玉欽敬者,如辛亥先烈秋瑾女俠13歲時讀描寫秦良玉的小說《芝龕記》,非常感動和羨慕,曾寫了一首《滿江紅》,句中有“良玉勛名襟上淚”之句(見中華書局版《秋瑾集》),可見秋瑾的忠義俠膽不無秦良玉的遺風。在四川營駐兵處建石芝庵,蜀人為紀念秦兵建四川會館,館額上書:“蜀女界偉人秦良玉駐兵遺址。”
民國初年,此地曾設女子學校。現如今,四川營胡同已辟成了寬闊的馬路,四川會館也已為民宅,匾額、楹聯等早已不在了,只留下女將軍千里勤王的一段歷史佳話。
重要人物
文化古都北京有無數的名人故居,大多已成為文物保護單位。但北京西城護國寺附近的棉花胡同66號院卻連市級文保名單和掛牌也未被列入。須知,這是中國近代史*有影響的人物之一——蔡鍔將軍的舊居。蔡鍔,字松坡,梁啟超的學生,護國運動**之一,因反對袁世凱復辟而彪炳史冊。當年,蔡鍔被譽為“再造共和”的一代名將;沒有他的云南首義,中國年代紀元表上很可能就留下了一個“洪憲帝國”的年號。在這個普通的四合院中,發生過多少驚心動魄、縱橫捭闔;且不去說它,單是蔡鍔將軍與京華名妓小鳳仙那一幕幕真摯情殷而富有傳奇的愛情故事,就足以令人生無限嘆惋之情了。今天,蔡鍔將軍舊居被中央氣象局作為宿舍,保存大體完整。
不僅如此,棉花下三條1號曾住著**京劇藝術家馬連良,棉花五條7號為**京劇藝術家葉盛蘭的住所,棉花上六條6號有**京劇藝術家趙桐珊的居所,棉花下六條11號寓居過**鼓師賡今群,棉花上七條1號是四川會館,也是**京劇表演藝術家裘盛戎的故宅,棉花下七條1號曾是李少春宅院,15號住著京劇藝術家金少山,17號是中國戲法藝術家“快手劉”的宅院,棉花八條1號曾有京劇藝術家馬福祿的宅邸,6號曾住著評書藝術家連闊如,棉花九條6號是京韻大鼓藝術家劉寶全的故宅……如此多的京味藝術家聚集于此,可真是令人嘆為觀止;誰曾想到,一方棉花胡同竟是京城京味*濃的地方。
(來源:百度百科;時間:20180716;鏈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3%89%E8%8A%B1%E8%83%A1%E5%90%8C/10476098)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