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28日,湖北省優質棉產業協會組織棉花專家指導組成員對天門、鐘祥、沙洋、松滋、荊州、漢川等6縣、市、區的棉花生產進行了現場考察。調查結果表明:當前該省棉花生產開局良好。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農民植棉積*性高。由于去年棉花價格創歷史新高,農民植棉收入大幅度增加,調動了棉花主產區農民植棉的積*性。專家組所到之處,棉區農民都把種植棉花作為今年增收的主要途徑。主要表現為:一是農民不惜高價購種,備種時間提早。今年的棉種銷售價格普遍比去年提高,個別品種經商業炒作,每市斤高達100元以上,農民仍踴躍購買,而且購種時間提早到春節前。據鐘祥市農業局調查,舊口鎮計劃種植棉花8萬畝,有近半數的農戶選購的是價高的雜交棉F1代種子,全市春節前購種的農戶達60%以上,均為近年少見。二是棉花營養缽苗床管理精細,預留棉行耕整質量高。所到之處,農民都在為棉花營養缽苗床噴藥、施肥、搬缽,技術應用到位,管理精細。預留棉行均已施了底肥,做到了土泡草凈,行平土細,溝路暢通。三是棉田投入增加。荊州區農業局調查,盡管農資價格上漲15%以上,但農民施用的棉田底肥和應用的地膜數量同比增加了20%,該區彌市鎮老場村二組一農戶4畝棉田,底肥施用了3袋碳酸氫銨、3袋過磷酸鈣、2袋復合肥,比去年底肥增加40%。
二、植棉面積呈恢復性增加。今年棉花主產區的植棉面積呈恢復性增長,重點產棉鄉、鎮面積穩中略升。據6個縣、市、區農業局匯報,今年計劃植棉面積152 0173 3840萬畝,比去年增加8萬畝,增長6%。集中重點產棉的鐘祥市舊口鎮、荊州區彌市鎮計劃棉花種植面積8萬畝和7萬畝,分別比去年增加5000畝。
三、湖北省選育的主推品種種植面積增加,北方品種明顯減少。今年,各地認真貫徹省農業廳下發的《關于加強全省農作物種子廣告管理的通知》和《關于切實加強2004年春播種子市場管理的通知》精神,加大了對省農業廳發布的棉花主推品種公告的宣傳,加強了對棉種市場的整頓、管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從對農戶的走訪和對棉苗生長情況的觀察看,未經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認)定的北方棉區的棉花品種得到了有效遏制。如去年給該省局部地區造成棉花嚴重減產的新冀668、標雜棉1號等品種基本上沒有發現。種植的棉花主要是鄂雜棉1號、3號、4號、5號、6號等鄂雜棉系列品種,占棉花種植面積的70%以上。松滋市農業局調查統計,全市種植鄂雜棉系列品種的面積占植棉面積的74.6%,其中鄂雜棉4號占34.2%,鄂雜棉5號占16.8%,鄂雜棉6號占11.5%,鄂雜棉1號占7.4%,鄂雜棉3號占4.7%。
四、棉花播種出苗比預計的好。針對去年棉種成熟度差,各級農業部門加大了過好棉花全苗關的宣傳,指導棉農多備缽、播前選種曬種、推遲播種、精細管理等措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據各地反映,今年棉花播種主要集中在四月上、中旬,搶住了冷尾暖頭,加上3月下旬以來,湖北省天氣以晴天為主,溫度高,雨日少,光照充足,自然氣候*有利于棉花播種出苗,棉花出苗情況比預計的要好。據天門市農業局對二十五塊苗床調查,出苗率57—84.2%,平均68.6%。所到之處,雖然棉苗長勢不壯,但普遍表現為子葉清秀肥大,病斑*少,死苗率低。
五、棉花產業化運作初顯成效。近幾年,棉花主產區加大了推進棉花產業化經營的宣傳和工作力度,積*扶持棉花專業協會等中介組織成長壯大,棉花產業化經營正在主產棉區穩步推進。鐘祥市通過組建棉花協會,網絡廣大棉農和棉花收購企業,采取對參加協會農戶交售的棉花實行單收、單存、單軋、單售,售后純利按比例分成,通過二次結算的辦法,使棉農得到實惠,棉花收購企業盈利。2003年棉花收購企業通過協會為農民返利165萬元,戶平69元,提高了農民的植棉效益。今年該市擴大棉花協會的輻射面,已與全市20%以上的植棉農戶簽訂了棉花購銷協議,消除了農民的售棉之憂。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