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山東、江蘇、廣東等地調研發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幾年來,棉紡行業出現國際競爭國內化的趨勢,然而由于多年來我國棉花生產、加工行業的不穩定,企業在棉花的生產、流通、加工等多個環節都存在國內成本高于國外的現象。棉紡業內人士呼吁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扶持棉紡產業,為企業創造一個參與國際競爭的公平環境。
152 0173 3840年棉花市場化改革后,棉花產量逐年下滑,加工能力不斷增加,供求缺口越來越大。2005/2006棉花年度,棉花缺口達到400萬噸,棉農收益不增反降,近年來種棉收益跌幅超過50%。專家認為,在我國的紡織產業鏈中,棉花的種植和加工是*基礎的環節,也是國際競爭力*弱的環節。近年來我國棉花產業的不穩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種棉面積持續下降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杜珉介紹,1999年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后,棉花市場出現一個怪現象:一方面棉花需求每年以約10%的速度遞增,國內棉花市場供不應求,出現短缺;另一方面,農戶植棉收益不穩,總體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棉花的大工業使用與小農戶生產的自然屬性與商品屬性產生了矛盾,以及我國政府大大調減了對棉花生產的扶持與補貼政策等,這些成為影響棉農植棉收益的主要原因。
棉花單產增速減緩,棉花價格波動幅度加大。按國家統計局資料,1999-2004年6年間,我國棉花年均播種面積6890萬畝,比棉花流通體制改革以前的20年平均面積減少1138萬畝,減幅為14.2%。1999-2003年5年間,棉花平均收購價格波動幅度有兩年超過了50%。棉價大幅度波動導致棉農植棉收益不穩,總體下滑。1993-1998年6年間,棉農收益為219.48元/50公斤,1999-2004年6年間,棉農平均收益下降為102元/50公斤,平均收益在棉花市場改革后跌幅超過50%。山東省濱州市典型調查顯示,2004年種棉每畝純收入為290元,比2003年減少了536元,減幅達到65%。由于種棉與種糧之間存在明顯的效益差距,種棉面積出現大幅下降。據農業部2005年5月調查,山東省種棉面積比2004年的1588萬畝減少300萬畝,減幅20%;安徽省比2004年種棉面積減少近100萬畝,減幅為18%。
收購流通市場混亂
“目前的形勢令棉花收購、加工企業不知所措”,江蘇省棉麻集團董事長陳良俊告訴記者。2005年,我國自產550萬噸棉花,消費達到950萬噸,缺口達到400萬噸。目前,紡織企業需要申請進口棉花配額,發改委發放配額時很頭疼,幾萬家企業爭搶配額。企業一方面爭搶原料,另一方面又不敢輕易下手,害怕對成本無法控制。因此,在我國棉花產業中,既有原料緊缺,又有市場銷售的問題,還有國家產業穩定與貿易摩擦的問題。
陳良俊介紹,每年棉花上市與配額發放之間有幾個月的缺口,企業在這段時間里感到無所適從。每年9月新棉上市后,國家為保護棉農利益,對棉花配額發放的時間、稅率、數量都沒有及時公布。收棉企業無法估計棉花市場行情,不得不高價搶購棉花,造成市場混亂。到了年底發放配額時候,由企業統一申報,發改委按資質發放,但又沒有統一的標準,還是傾向于照顧幾家大型企業和大型公司,沒有體現出公平競爭,給經營者帶來很大的風險。
江蘇省紡織集團總工程師林厚馀說,直到現在國內還沒有權威部門發布棉花供求統計數據,企業只能通過各種民間機構公布的數據指導生產經營,而來自不同機構的數據往往出入很大,令企業無所適從。例如2005年3月份,在70萬噸進口棉配額預分時,有關機構統計2005/2006年度我國棉花市場的供需缺口是150萬噸-200萬噸;但在去年6月召開的上海國際棉花會議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預測,其供需缺口為320萬噸。林厚馀說,棉花產量在有些地方是干部拍腦袋得出的結果,很不準確,因為市場信息不暢,往往是豐收年越收越多,歉收年越收越少。
加工環節產能過剩
江蘇省棉麻集團董事長陳良俊介紹,棉花收購加工企業用的大部分都是老設備,生產技術和工藝落后,管理手段落后,產品檔次不高,內涵式發展的比重低,主要靠規模效應。
棉花流通放開后,各地供銷社衍變出許多公司,繼續經營棉花。經營主體分散,造成無序競爭、市場混亂,沒有一家能對市場產生影響的企業。江蘇省有1000多家收購棉花的企業,其中只有400家有合法執照。大型軋花企業收不到棉花或虧本經營,無證經營者成本低、風險小,可以低價競銷,造成“千軍萬馬”經營、加工棉花的現狀。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幾年來,棉紡行業出現國際競爭國內化的趨勢,然而在棉花的生產、流通、加工等多個環節都存在國內成本高于國外的現象。按照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同期統計數據,2004年,我國棉花進口量占世界進口貿易總量的1/4,進口棉花占國內棉花消費量的1/4。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3年間,中國分別進口了71萬噸、87萬噸和190萬噸棉花,特別是2003年進口棉花約占到當年國內棉花總產量的30%,美棉又占進口總量的1/2。美國對棉花的補貼量占世界棉花補貼總量的3/4,很大程度上造成國際棉價低迷。這些對中國棉農生產、收入和就業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影響到我國棉紡織行業的穩定。棉紡行業的新一輪高新設備投產還在延續,預計棉紗產量將繼續增加,今后棉紡產品、質量、價格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業界專家呼吁,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扶持棉紡產業,為我國棉紡業創造一個參與國際競爭的公平環境。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