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由貿易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方式
1、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融入國際分工更精細、更緊密的跨國生產網絡之中。
1.1高新技術加快了世界產業結構布局的調整。
發達國家在本國發展新興產業同時,在成本*低的國家或地區組織生產。
2001-2003年發展中國家的FDI(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狀況指數年均為1.25,其中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為1.54,發達國家為0.92;
發展中國家全方位參與國際分工,介入新興產業,尋求發展空間,在國外投資增速快于發達國家,總存量已占全球FDI總存量的1/10,達9000億美元。
中國2000-2004實際利用外資從402.7億美元上升到606.3億美元,年均增長10.8%,中國非金融企業截止2003年五年時間海外投資累計334億美元。
1.2 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形成多層次,縱橫交錯網絡。
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都在全球尋求資源的*佳配置,這使全球生產體系從傳統縱向分工轉向縱向與橫向交叉的混合型多層次分工結構。
產業間分工;產業內分工;產品內分工。
2、自由貿易是不同國家實現比較效益的共同需要。
根據IMF世界經濟展望數據庫顯示,自由貿易總趨勢促進了世界各國GDP增長。
2.1 新的國際分工格局使資源跨國流通量增長速度比生產增長得更快。
152 0173 3840年到2002年世界人口增長39.48%,纖維總量增長90.4%,而纖維制品貿易增長了269.44%。
2.2消除配額體制的障礙,使跨國生產與跨國零售一體化。
美國棉花→巴基斯坦紗→中國布→意大利印染→法國服裝設計→土耳其制造→跨國百貨銷售
國際零售業真正成為跨國生產的**道工序,而跨國生產真正成為個性化消費的起點。更廣泛的國際合作和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必將給人類衣著消費帶來更大的福祉。
二、在新時期中國紡織工業持續增長的國內動力和全球化因素
1、內需仍將是中國紡織工業今后持續增長的主要動力。
中國人均GDP在2003年達到1000美元,到2020年的目標是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中國基本實現工業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時期,紡織工業將一直保持重要的地位。
1.1 紡織工業對宏觀經濟的拉動作用仍在加強。
在2000年中國經濟投入產出表中,紡織工業對經濟各部門的綜合影響力系數仍達125%,高于各部門平均值25個百分點。
1.2 國內13億人口纖維消費將持續較快增長。
2001-2003年人均衣著消費支出增長速度達12.71%,高于152 0173 3840-2000年增速5個百分點。在年銷售額達500萬元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中,2000-2004年銷售產值增長82.17%,而出口交貨值僅增長70.34%。
1.3 全國就業壓力仍是中國紡織工業的重要推動因素。
目前城鎮登記失業率4.6%,每年新增勞動力大約1000萬人,農村富裕勞動力大約有1.5億人。紡織工業在2004年的從業人數達1900萬人。在年銷售額達500萬元以上的全國企業中,紡織工業從業人數占全國工業人數的比重從2000年的13.28%上升到2004年的14.67%。
1.4 解決農業、農民、農村問題是中國紡織工業持續發展*重要的歷史條件。
中國從1978年到2004年,鄉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從82%下降到58%,但仍有7.6億農民,其人均耕地只有0.2公頃(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8%,歐洲的2%,北美的1.59%)。
2004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936元,只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1.16%。
紡織工業使用中國農業纖維達700多萬噸,涉及1億農民生計。
在紡織行業從業的來自農村的職工約1350多萬人。
分布在中國東南沿海廣大農村區域的紡織產業集群,生產規模約占全國80%,成為推動農村城鎮化的重要條件。
2、中國在新時期繼續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將使中國紡織工業獲得更大的活力和更廣闊的國際合作空間。
2.1 中國將繼續推進農村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經濟發展,加快金融、財稅和投資體制改革以及市場體系建設。
2.2 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
中國的關稅要降到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水平,取消大多數非關稅措施,進一步開放服務領域,中國將進一步加快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
2000-2004年紡織品服裝出口一般貿易所占比重
2.3 中國紡織工業國際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國內社會投資和海外投資比重進一步提高,活力將進一步增強。
紡織工業年銷售額達500萬元規模以上的企業實收資本結構(%)
2.4 中國注重發展多邊和雙邊經貿合作關系,推動國際市場多元化。
2004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結構
2.5 中國紡織工業擴大利用多種國際資源。
2004年三資企業在銷售額達500萬元規模的企業中占重要地位:
1998至2003年中國進口紡織相關產品
2.6 中國紡織工業出口為相關產業進口提供了貿易平衡條件。
紡織品服裝貿易順差對全國進出口貿易貢獻(1960-2004)
三、中國紡織工業在新時期發展的總趨勢是產業升級
1、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
1.1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紡織工業的發展要服從于國家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總體要求,為在中國建設和諧社會而努力。
1.2 中國紡織工業面臨新的挑戰。
中國紡織工業面臨著世界紡織工業技術進步加快、國際國內對衣著消費質量和品位要求日益提高、世界衣著市場供過于求壓力增大以及面臨纖維資源、能源、水、環境等方面可持續發展問題、人力資源和各種資源成本日益提高的挑戰。
2、堅持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產業升級
2.1 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內容:加快信息化建設;提高產業科技含量;提高行業經濟效益;降低資源消耗,發展循環經濟;治理環境污染,發展清潔生產;注重人力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加強教育培訓和社會責任的規范管理。
2.2 產業升級的重點目標
—— 提高產品質量;
—— 增強創新能力;
—— 提高快速反應能力;
實現紡織工業在衣著、家用紡織品、產業用技術紡織品等三大領域的勞動生產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而在數量上的增長幅度將逐步放緩。
四、促進自由貿易,尋求更廣泛合作
1、提高引進水平,增強走出去能力。 引 進:技術、裝備、管理、人才、投資;
走出去:尋求更廣泛資源配置,發展在海外合作領域;
2、積*開展與各國紡織工業組織間的交流對話。
增進相互了解,消除分歧,化解摩擦,擴大互補合作,促進協同發展。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已經與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國家的同行業組織建立了合作關系。
3、積*開展與國際零售業合作。
發展跨國供應鏈體系,建設中國紡織工業與國際零售業之間暢通、便捷、安全的貿易渠道。以本次會議為開端,我們愿意與國際零售業組織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探討在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方面的合作可能。
4、積*參與和維護紡織品國際貿易新秩序。
按WTO各簽約國公認的準則,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多邊或雙邊的合法權宜,共同克服有悖于WTO原則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
5、加強行業自律。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中國政府宏觀政策指引下,與中國相關社團組織合作,組織廣大企業參與行業自律,學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開展國際合作,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維護國內外兩個市場的公平秩序。
—— 加強質量控制,建設質量標準檢測服務系統;
—— 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規,規范企業社會責任,加強調查研究,推廣先進經驗,開展培訓與咨詢服務,開展行業性認證服務;
——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