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5年,紡織品配額取消,盡管歐美設限對棉紡織業有一些影響,但行業運行基本平穩,棉價逐步上升,紗布產量穩步增長,受下游棉制服裝出口增長和內需拉動,棉紡織行業效益出現較大增長;進出口及國內銷售市場穩定; 預計到年底會有驕人的成績。
生產
紗產量繼續穩步增長
2004/2005棉花年度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紗產量為1277.41萬噸,比2003/2004棉花年度增長了27%;2005年1-9月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紗產量為988.22萬噸,同比增長23.52%。從下圖中可以看出,2004/2005棉花年度紗產量走勢可分為三個階段:**階段為2004年后四個月,這一階段紗產量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主要是源于紡紗企業對2005年1月取消紡織品配額后下游市場需求旺盛的一種預期;第二階段為2005年上半年,這一階段雖然開始時產量較低(主要是受春節長假的影響),但由于受到國內外市場的拉動,長勢迅猛,6月份直達本棉花年度的*高點;第三階段為2004/2005棉花年度*后兩個月,由于受到我行業生產淡季的影響,這一階段產量稍有下降。但是進入新的棉花年度后,我們可以看出9月份紗繼續保持了增長的勢頭,單月紗產量已高于上一棉花年度。
我國兩大紗生產省山東、江蘇2004/2005棉花年度的產量分別為325.24萬噸、255.44萬噸,浙江省無論是產量還是增長幅度都居全國紡紗生產第四位。
棉織物生產較為穩定
2004/2005棉花年度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梭織布產量為343.21億米,比2003/2004棉花年度增長了25%,其中純棉梭織布累計產量為152 0173 3840.87億米,同比增長了30.24%,增長量占整個棉花年度布增長量的60%以上。2005年9月我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梭織布產量為264.90億米,同比增長18.32%,其中純棉梭織布累計產量為140.63億米,同比增長24.07%。布產量走勢基本與紗產量走勢一致,充分體現了我國棉紡織行業生產上下游銜接基本穩定的一貫特點。
我國兩大梭織布生產省山東、浙江2004/2005棉花年度的產量分別為82.51億米、73.33億米,同比增長分別為45%、49%,這兩個省的增長量占我國布生產增長總量的70%以上。位居第三位的是江蘇省。
效益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5年1-9月份,棉紡織規模以上棉紡織企業產品銷售收入為3525.9億元,同比增長28.67%;利潤總額為102.1億元,同比增長69.39%;虧損面為18.72%,同比下降了10.13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增長高,由于規模以上企業數增加2066戶的因素,扣除統計戶數增長的因素,實際利潤增長率大約為37%左右。目前規模以上企業戶數已達到7306戶,與2004年5240戶相比同比上升39.43%,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總體運行平穩。
從下圖可以看出2004/2005棉花年度凈利潤率比2003/2004棉花年度較大增長,高出0.49個百分點,總體說來棉紡織行業繼續朝良好的態勢發展,這跟2004/2005年度相對平穩的棉花市場是分不開的,2003/2004年度棉花市場起伏較大,這影響了這個棉花行業的效益,給企業帶來了較大的損失,而2004/2005年度企業恢復了部分元氣,運轉相對平穩。
而2005年9月順延了上個季度的大好形勢,凈利潤率達到2.9%,與2004年同期的2.2%增長了31.8%,大力投資更新改造技術裝備的優勢終于顯現了出來。2005年上半年,6月份累計達到*高峰為2.75%,1-2月份,由于春節及不明朗的外部銷售形式使得利潤率達到*低為1.89%,2005年前三個季度的利潤率曲線幾乎是單純的線性圖,如果繼續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預計棉紡織行業到2005年底會有驕人的成績。
出口
棉紡織品同比增長14.51%
對設限國出口增幅度較大
2004/2005棉花年度我國棉紡織品累計出口132.54億美元,同比增長14.51%。就貿易方式來說,一般貿易出口額增長了9億美元,占全部棉紡織品出口增長總額的57%;就企業類型而言,出口增長幅度較快的是三資企業,而國有企業的出口額在這一棉花年度則下降了23%;從地區分布來看,我國的貿易市場格局沒有太大的變化,亞洲仍然是我國的主要市場。但是這一棉花年度由于受到“取消紡織品配額”這一利好消息的影響,對設限國家出口增長幅度較大,同比增長幅度為42%,而對非設限國家出口僅增長了10%。
紗線以內銷為主
出口繼續回落
2004/2005棉花年度我國棉紗線累計出口46.34萬噸,比上一棉花年度略有下降,出口量占我國紗生產總量的3.6%,表明我國生產的棉紗線仍以內銷為主,平均價格基本維持在3000美元/噸左右,波動不大。從下圖可以看出,這一年度棉紗出口量經歷了兩個波谷,2月份和7月份。這期間紗線出口量的漲跌主要是受到貿易環境的影響,由于5月份美國對我純棉精梳紗出口開始實施特保,因此4月份呈現出了搶關出口的局面,并迎來了這一棉花年度棉紗線出口量的*高峰。這之后隨著幾輪中美貿易談判未達成協議,棉紗線出口也一路下滑,到7月份跌入*低點,8月份也沒有特別明顯的好轉。進入新的棉花年度后,出口量仍然徘徊在*低點,9月份單月出口量僅為4萬噸,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完全低于一些企業對后配額時代的預期。
2005年1-9月我國棉紗線累計出口36.22萬噸,同比增長10.89%,增長量主要來自3、4月份搶關出口的積累,其中精梳棉紗出口10.95萬噸,同比下降2.36%
棉織物出口增長12%
色織牛仔競爭力提升
2004/2005棉花年度我國累計出口棉織物53.8億米,同比增長12%,價格變化不大,圍繞在1.08美元/米的水平波動,其中純棉布48.3億米,同比增長15%,價格基本上保持在1.07美元/米。從下圖中可以看出,雖然棉織物(純棉布)的出口受節日以及貿易環境的影響,略有起伏,但是色織布(牛仔布)的出口在這一棉花年度里表現的比較平穩,沒有受到貿易環境太大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出口的色織布和牛仔布在產品質量和競爭優勢上有較大提升,這一點從出口價格可以看出,兩者的價格上漲幅度均在6%-7%之間。鑒于色織布和牛仔布較為穩定的國際市場,目前各大色織企業和牛仔企業生產運作良好,出口量較大的省集中在江蘇、山東、廣東。
2005年1-9月我國累計出口棉織物39.9億米,同比增長19.19%,其中純棉布35.6億米,同比增長20.34%,純棉色織布78億米,同比增長 18.25%,純棉牛仔布20億米,同比增長 24.13%。預計我國棉織物出口量在新的棉花年度里將保持良性運作。
進口
棉紡織品低進高出
保持較高貿易順差
2004/2005棉花年度我國累計進口棉紡織品45.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從貿易方式來看主要是一些來料加工產品,進口的棉紗、棉布價格也都低于我國出口的同類產品的價格。
2005年9月我國累計進口棉紡織品37.7億美元,同比增長5.47%。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棉紡織行業貿易運行良好:低進口高出口,保持了較高的貿易順差。(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 張 曼 黃瀟瑾)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