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3 來源:互聯網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互聯網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在農業生產上,今年,沙灣縣安集海鎮4000畝耕地實施智慧農業建設,不僅*大限度的減輕了農民耕種負擔,同時也進一步實現了農業節本增效。
眼下,正是棉花、辣椒等大宗作物澆水田管的關鍵時期,但是在安集海鎮金豐園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區內,竟然沒有農民在田間勞作。
合作社管水員胡天貴介紹說,今年合作社的耕地都在智慧農業示范區里,除了必要的田管,基本上不需要人力勞作,只要輕輕點擊手機上一款智慧農業管理App,澆水的所有信息盡在掌握,90%的流程一鍵控制。
胡天貴說:“現在種地人也不累了,農業生產手機上就能解決特別輕松,現在一個人管幾百畝地上千畝地,都不是什么問題。”
據安集海鎮農綜站工作人員介紹,“智慧農業”是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集成應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物聯網等新技術,實現農業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控制、災變預警等智能管理。
安集海鎮農綜站工作人員麥爾哈巴 買買提說:“計算機根據地里面的需求向我們發送信號,比如說地里的濕度不夠了,它就給我們發送信號,農民看到手機數據后,就知道哪塊地水分不夠,然后把閥門打開澆水。”
炎天暑月,驕陽似火,在智慧農業示范區里,綠油油、掛滿棉桃的棉田長勢旺盛。辣椒田里,一行行整齊的辣椒枝繁葉茂,串串紅綠相間的辣椒掛滿枝頭,處處呈現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
安集海鎮金豐園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世剛說:“今年板椒畝產可達到500公斤,線椒能在400多公斤,棉花也在450公斤左右,和去年相比產量,棉花和辣椒畝產預計可以增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據了解,安集海鎮共有耕地15萬畝,2014年,安集海鎮爭取到農業部3000萬元2.5萬畝基本農田改造項目,在實施基本農田改造項目的過程中,對項目 區里4000畝耕地進行智慧農業試點。目前,示范區的智慧農業項目已完成滴灌系統的改造升級,氣象設備安裝,配套井房等其他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中。(蒲文鳳 馬金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