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 茶葉焙火定義為半發酵烏龍茶精制之一部分(注1)。焙茶的過程中*常聽到的三分茶七分火或七分茶三分火,誰是君、誰是臣?君與臣的關系先了解茶為什么要烘焙?
分成兩點解釋;一、再干:降低茶葉中的水份,讓茶在保存中較慢酸化,使易于保存。二、烘焙:用火的力量改變(善)茶的本質。好茶只要再干,香氣不足的茶利用烘焙來提高質量。
??? 一、 茶葉烘焙的目的:
??? 一、降低水份含量、確保存放期間的質量,只需將水份降低,是物理變化(注2)。二、改善或調整茶的色、香、味、形。茶本身的香氣不足,借火來提高火香,是化學變化。尤其是茶葉的并配,必須借火的力量來將質量劃一,是茶商的靈魂。
??? 茶葉的質變是因為茶葉受氧(酸)化的關系,茶葉中含有5-8﹪的脂肪,脂肪暴露在空氣中很快就酸化,氧化要有足夠的水做媒體,所以茶葉要包裝前一定要將水份降至5%以下,為什么?我們將一粒茶葉放大,水份含量在3-4%時水成單分子層,空氣中的水進不來。當吸水至5%以上時,會有游離水,游離水會將氧帶進茶葉中,茶葉就會漸漸類變。當吸水超過6﹪時就會產生凝結水(毛細管水)在茶葉中形成一水道,氧氣流通快茶葉類變加速,這就是茶葉為何要再干的原因。(注3)
??? 香氣不足的茶、儲存一段時間或茶味走樣的茶、為了參加比賽或迎合客戶口味須要用火的力量改變茶的色、香、味、形,就是烘焙。茶葉烘焙師傅必須要了解茶葉化學成份在烘焙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與質量的關系。
??? 二、茶葉化學成份在烘焙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與質量的關系:
??? 氨基酸:味甘、苦、酸,含量愈多愈好。茶芽嫩梗、高海跋、春冬茶較多。制茶浪菁時產生香氣,焙火時與還原醣產生作用叫梅納反應(焙茶*重要的化學反應)。
咖啡因:茶會苦的原因,對制茶技術與焙火過程不重要,因為它很穩定不會因制造、焙火過程的不同產生變化。咖啡因除了苦之外有鮮口感,會與兒茶素結合產生沉殿,冷溫時結合、高溫時分開,稱為乳化作用。紅茶茶紅質多*明顯。
兒茶素類:兒茶素再加一個類,表示有很多種,目前分六大類、兩種型、游離型帶苦、脂型帶苦澀,又稱茶單寧(非單寧酸)茶湯中*多的物質占50﹪以上。制茶和焙茶過程都很重要,茶葉發酵時變黃、變紅,并影響脂肪酸使茶產生香氣對茶的味與香氣都有很重要的關系。
??? 單醣與雙醣類:茶中含2-5﹪烘焙時可以說完全靠它,糖本身就有糖的香味,加熱有蜜香再熱有焦糖香,對口感及香氣都好。
??? 果膠質:對茶湯的成形很重要,茶湯的粘稠感(飽滿的感覺),烘焙時產生香氣。
植物色素:葉綠素與花青素,綠茶和臺式烏龍茶要保持,紅茶要破壞。制茶時留好的去除不好的。以葉綠素為例,炒菁后馬上置冷可保持葉綠素使茶葉保持綠身。
??? 三、茶葉烘焙溫度與外觀變化
??? 色:
??? 色澤來源主要來自葉綠素,因烘焙過程因溫度而改變。由翠綠-黃褐-紅褐-黑褐。80℃無差別,好茶只要80℃但水份含量無差別、100℃光澤消失、120℃2-4小時變黃褐以上葉底還能全開,140℃2小時變紅褐、葉底半開,(等于160℃1小時)※'焙茶溫度超過130℃有燃燒的危險。再加長時間變黑褐色,葉底不開。茶黃質后氧化的關系變茶紅質,120℃2小時以下纖維不會變死,以上會變死,顏色變黑褐色已碳化,味道火味,茶也部份燃燒。135℃只在外銷茶、飲料茶原料烘焙時看過。
??? 香:
??? 臺灣茶能在世界保持不敗的地位就靠香。茶是活的,在丟棄之前香氣、滋味持續在變,輕發酵茶要清香非菁香,發酵不足、炒菁不足的菁香容易變,焙火時不易入火,殺菁時要捉香,香氣不足的用焙火來提高香氣。香氣的變化:清香-蜜香-焦糖香-炒米香-火味-火焦味-火碳味。焙茶時茶會變酸是因為兒茶素遇熱的關系,炒米香至火香靠梅納反應〔還原糖與氨基酸在高溫時結合〕蜜香與焦糖香是焦糖化作用〔糖直接熬就有焦糖香〕
??? 味:
??? 味要的是活性,但茶愈焙活性愈低。
??? 苦與澀:
??? 苦焙不掉,澀可以因焙火而降低,有時茶愈焙愈苦是因為澀味降低而感覺愈苦,再焙下去澀還會提高,感覺又回復。
??? 醇與韻:
??? 苦與澀保持平衡點才能感到醇,為什么?也是不知道,日本醬油可用儀器檢驗,鐵觀音的韻必須邊焙邊揉才有,臺式烏龍茶再怎么焙也沒有鐵觀音的韻。
??? 四、茶葉烘焙器具、熱源與質量的關系:
??? 茶與熱源都動:甲、乙種干燥機,香氣易流失、茶容易碎,表面麻掉。
??? 熱源動茶葉不動:冰箱型干燥機,香氣容易流失,可用風口的開與關及風速彌補。
??? 熱源、茶都不動:電子焙籠。
??? 熱源茶都不動熱源沒直接照射茶:碳焙。
??? 滲透性熱源:遠紅外線輔助可縮短焙茶時間。
??? 烘焙器具、方式依茶品味、利潤決定。有很多神秘的流程,茶農、茶商當做祖傳秘方,只要焙出來的茶質量可以提升就是對的。
??? 五、焙茶原則:
???? 由低溫慢慢提高:先高溫如將表面焙死,水份、雜味出不來。
???? 焙好茶要好原料,火只是輔助。
???? 茶葉并堆后一定要焙火,質量才能劃一,依筆者經驗并堆后焙火(比賽茶)質量可提高一個級數。
??? 六、焙火精制過程損耗:水份消失及碎片增加
??? 初制茶-清香 損耗 4-5﹪
??? 清香- 中火 損耗 8-9﹪
??? 中火- 濃火香 損耗 10﹪以上
??? 批注:
??? 注1:
??? 綠茶不能焙火,紅茶不用焙火,焙火只有用在烏龍茶為什么?
??? 紅茶:茶葉的類變是因為茶葉中的脂肪酸遇氧而酸化,紅茶中的脂肪酸在發酵過程中被轉換掉,已沒有脂肪酸可酸化。您看過有茶商焙紅茶嗎?有的話他的用途在要它的火焦味,如碳燒紅茶。
??? 綠茶:沒發酵的茶無法入火,為什么?不知道!所以日本的綠茶包裝特別講究,您看過日本綠茶在焙火嗎?有!玄米茶。玄米茶如果只是茶葉,那也只有碳火味,它的梅納反應靠的是米。
??? 注2:
??? 水份降低靠高溫,但高溫會將*珍貴的新鮮清香趕走,怎么辦!近年來發明的低溫(用除濕原理)干燥機很好用。同樣含水量的茶,海跋愈高類變的速度愈慢.
??? 注3:
??? 多看茶相關研究報告就知道茶葉水份在5﹪以下就不易變質,那茶葉含水5﹪會是什么味道?大概新鮮清香都被趕走,甚至有火味,怎么辦?低溫干燥機是好方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上一篇《鹽水杏仁罐頭的制作》
下一篇《西樵大餅》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