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所謂糧價為百價之基,糧食供給和糧食價格對下游食品價格乃至居民消費價格存在較大影響。觀察家認為,要對近期部分農產品和農副產品漲價的連鎖反應保持高度警惕,不能因為糧食連年豐收而放松對物價波動的預警與防范。
從國際范圍來比較,中國物價水平似乎并不值得過于憂慮。2010年前11個月,俄羅斯CPI上漲7.6%,印度上漲9.6%,巴西增幅達5.25%。中國2010年GDP增長有望達到10%,是金磚國家中*高的,而預計在3.5%左右的物價水平又是*低的。
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發布數據,2010年12月的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已經達到了152 0173 3840年以來的*高位,發出了“2011年全球糧食價格可能進一步高企”的警告,希望國際社會對未來的“艱難時期”有所認識和準備。相比之下,中國的情況并不嚴重,還呈現可控與漲幅趨緩的特征。不過,也應該看到,國內通脹預期強烈,物價上漲已成為政府部門和居民*擔憂的問題之一。
背景新聞: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半年漲32%摸至20年高點
近年來,在供需關系影響及國家支農惠農政策扶持之下,糧價處于上漲通道之中。不可否認,糧食價格的上漲有著一定好處,增加了農民收入,保障了農民種植積*性。不過,在糧價上漲的背景下,國內部分農產品和農副產品開始大幅上漲,并引發了一系列價格連鎖反應,不少產品甚至借口成本上漲,想搭車漲價。農產品漲價也開始向百姓餐桌傳導,給物價調控增加了很大壓力。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高度自給的糧食政策,只有少部分的農產品高度依賴國際市場。相比全球糧食庫存的緊缺,由于連年豐收,國內主要糧食品種尚能保證自給自足。但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糧食豐收并不必然導致食品價格和居民消費價格相對平穩,不能因為糧食連年豐收而放松對物價波動的預警與防范。目前,糧食的全球化、金融化和能源化的發展態勢,將導致國內糧價更加復雜化。
農產品價格同油價呈現正相關,同美元走勢呈現負相關的關系。除了供求等原因之外,流動性過剩、貨幣超發已成為主導這輪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而全球流動性泛濫的現象加劇了國內輸入性通脹的壓力。在此背景下,惡劣天氣、減產預期等因素都會成為農產品價格炒作的時機,進而帶動整個產業鏈的輪番上漲,帶來較大通脹壓力。
近期我國收緊流動性的意圖明顯,但對商品市場壓制作用尚待觀察,對食品類的基礎消耗品作用可能比較弱小。我們需要對農產品價格以及各領域的產品價格上漲保持足夠的警惕。(王錦)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