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據《i時代報》報道,“美素麗兒”風波讓消費者對“洋奶粉”的質量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業內人士爆料,國內銷售的部分“洋奶粉”存在“身份嫁接”、“混淆概念”、“標準不一”三大問題。
1 身份造假披上“洋馬甲”
“有部分所謂國際品牌奶粉,其實就是"中國商人制造"。”一家大型嬰幼兒食品企業的一名高管張先生向記者透露,到國外去注冊一個洋品牌,代工、貼牌、出口,漂洋過海運到中國,不愁銷路,還能賣個好價錢。
某標榜“****進口奶源”的品牌奶粉就曾被媒體曝出,其真正奶源地不是新西蘭,而是國內的黑龍江和山西。身份也是在美國“嫁接”而成。該品牌投資方在海外注冊虛設了一個空殼公司,然后回國組建合資公司,“就是利用了消費者對國外公司的信賴。”
2 進口分裝概念“擦邊球”
同為“進口”,噱頭也并不相同。進口奶粉外包裝有的寫“進口奶源”,有的標明“原裝進口”,有的則為“原裝原罐”。
袁女士從懷孕到今年孩子兩歲,研究了3年進口奶粉,換過多個品牌。根據她的經驗,進口原裝奶粉就是進口的是奶粉原料,在國內裝罐出售的。而“進口原罐原裝”則是在國外裝罐后進口的。袁女士透露,國產奶粉和進口分裝奶粉都在國內生產,因此都帶有國家要求的QS藍色標志,而原裝進口的奶粉沒有。
3 標準不一營養含量“內外有差”
即便是“原封未動”漂洋過海而來的奶粉,配方和營養成分標準也很可能“內外有別”。“港版”某品牌奶粉比國內版多了5種東西:魚油、谷氨酸、谷氨酰胺、氫氧化鉀、氫氧化鈣;而另一款在國內銷售的美國品牌奶粉就被質疑配方落后美國很多年,不添加DHA,也少了SA唾液酸。
張先生透露,配方不同主要因為執行標準的不同。其中不排除因成本因素而減少某些特別營養物質的含量。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