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抗蟲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項目負責人林擁軍透露,目前農業部正委托中國農業大學做轉基因大米的小型豬90天喂養實驗,還委托中國醫學科學院做獼猴喂養實驗,“屬于靈長類,跟人類非常近”。林擁軍還表示,食品與藥品不同,上市前無需做人體實驗,他自己從152 0173 3840年來已連續14年吃轉基因大米,至今身體無恙。(10月21日《京華時報》)
轉基因大米到底安不安全,可謂眾說紛紜,即便在所謂的專家團隊里,支持者和反對者長期僵持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對于老百姓來說,能夠認識到的層面是,對有違自然規律生產出來的產品質疑再正常不過,因為到目前為止還無相關的人體實驗。
也許有人要說,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林擁軍不是已連續吃轉基因大米14年?那么請問有誰見過林教授連續14年吃轉基因大米?即便每天見到林教授吃大米,又如何判斷吃的一定是轉基因大米?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林教授的話不過是自話自說,既沒有公開讓社會監督,也沒有權威公證機構的證明,單憑一句話就讓公眾相信轉基因大米是安全的,是否太過兒戲?
比林教授的言辭更讓人驚詫的是中科院院士張啟發,張院士稱轉基因水稻產業化的決策不應依靠民意,而應按照法規和程序走,農業部作為主管部門不敢拍板是不作為,導致轉基因水稻產業化錯失良機,再等待拖延將誤國。將不推廣轉基因大米提升到誤國的高度,似乎有些駭人聽聞,中國是農業大國,生產的大米不僅能夠自足還出口國外,如何就誤國了?再者,張院士稱決策不應依靠民意而應按照法規和程序,卻忽略了任何法規的制定都需要以民意為基礎,不顧民意強行讓老百姓吃轉基因大米,不激起民憤才是怪事,如此看來,不推廣轉基因大米是否誤國無人知曉,但張院士的建議卻很有可能激化社會矛盾,這樣的言論才值得警惕。
對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水稻專家袁隆平曾說過:“雖然實驗非常成熟,但其對人類可能造成的影響,或許要在未來幾代人后才顯現。”放在國際大背景下,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備受質疑,2007年法國科學家證實:孟山都公司生產的一種轉基因玉米對人體肝臟和腎臟具有毒性;2009年12月22日,法國生物技術*高委員會宣布,轉基因玉米“弊大于利”,這意味著轉基因作物種植在法國被永久禁止。除法國外,德國、奧地利、希臘、盧森堡和匈牙利等國也對轉基因玉米下了禁令。我國目前轉基因食品還處在動物喂養實驗階段,部分專家急于推廣,即便從科研層面來說,既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也是對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不負責。
因此,對于轉基因大米的科研及實驗有必要無限期延長,能否推廣不能任由少數專家說了算。對于力挺轉基因大米的專家,不妨讓他們帶頭進行人體實驗,在公眾和媒體監督下,讓他們長期食用轉基因大米,不僅能為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提供必要的參考,也是專家對科研的一種貢獻,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吧?
紅網 文/林蕭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