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新華網北京6月18日電(“中國網事”記者 王猛 張志龍)有關轉基因話題的每次出現,都會觸動公眾的敏感神經。近日,中國農業部批準發放了三個轉基因大豆進口安全證書,再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轉基因安全爭議由來已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國內學術界有關轉基因的爭論由來已久,“支持派”與“反對派”立場也十分鮮明。不過,國家農業部關于“嚴格禁止轉基因作物種植”的禁令一直維持,但中國正逐步和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一樣,逐漸批準相關轉基因產品要么用于食品加工,要么用于飼料加工。
國內轉基因技術專家組成員、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董英山表示,所謂轉基因技術,就是通過生物技術,把某個基因從一種生物中分離出來,植入另一種生物體內,另一種生物就因此有了植入基因的“功能”。
“與雜交不同的是,雜交只能在同物種之間進行,轉基因卻可以在完全不同的物種之間進行。例如,抗蟲轉基因植物,轉入本來存在于細菌體內的‘BT基因’,使植物本身產生殺蟲能力。”
近年來,國內有關轉基因風波*為激烈的一次出現在2011年。當時,有關國內多省市“非法種植”轉基因作物、在東北地區較為“**”的玉米雜交品種“先玉335”是轉基因品種等報道在社會上造成較大影響,一些媒體甚至聲稱“轉基因玉米”造成大老鼠絕跡、母豬流產甚至死胎。但類似說法沒有證實與轉基因有關。一些不明真相的個人及社會團體打出“轉基因食物將禍及子孫”的口號,希望以此來干預轉基因技術推廣進程。
專家表示,雖然歐洲、美國、日本等很多國家和地區早中國多年批準應用多種轉基因大豆,但有關轉基因的爭論在當地也同樣存在,可以說轉基因爭議是一個全球性問題。
轉基因作物未在中國大規模種植
近來,針對有關轉基因作物在部分地區非法種植的報道,由多個有關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已先后兩次到這些地區進行調研。
董英山說,有關“東北地區非法種植轉基因作物”的說法,實際上是遼寧和吉林的農業部門在其設置的區域試驗區內種植的試驗品種,并非大規模種植?!稗r業部門把各個品種放在一起,這些品種不僅放在一個地方,在各地都要布試驗點?!彼f。
一些專家表示,這些報道缺少事實根據。他們表示,“謠傳”之所以引起社會敏感,*主要的原因是國家有關部門沒有將目前轉基因技術研究等有關情況及時向社會公布。
實際上,中國在2004年就批準轉基因大豆進口,源自孟山都、先鋒、杜邦等“先進”農業技術的轉基因大豆一直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并以豆油的形式*終進入餐桌。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的年度報告顯示,2012年,全球約81%的大豆產量為轉基因大豆。因此,以傳統方式種植的大豆在全球都在萎縮。
轉基因被“妖魔化”了嗎?
黑龍江省首席大豆專家、海倫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王志華認為,過去四年,受種植收益相對較低及種植結構調整政策引導,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已連續減少,產量受到較大影響。
王志華算了一筆賬,2012年,按照一畝地生產玉米1000斤左右、售價1.05元/斤計算,可收入1050元;而同樣地塊如改種大豆,則只能產出260斤左右,以每斤2.2元計算,種植大豆每畝地收入不足600元。
據國家統計局和海關總署的數據,2012年,國產大豆產量約為152 0173 3840萬噸,進口大豆約為6000萬噸,進口量占比持續加大。中國大豆進口量占比80%,即便在政策保護下,本土產量也已不斷萎縮。
長春市民劉其表示,原來在超市購買豆油時,經常能看到標簽上寫著“東北大豆”,但現在標注“原料為轉基因大豆”的豆油已經占據主導。
“作為普通老百姓,轉基因到底是什么?會對大人和孩子身體造成什么影響,這才是我們*關心的?!眲⑵湔f,“至于我們吃的大豆或者是別的食品,來自哪個國家、通過什么途徑種植生產的,其實我們并不關心。”
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農業專家表示,放開轉基因大豆進口、卻不放開國內種植,讓人疑為轉基因大豆食用無害,種植卻可能有害。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實際上,目前政府對于轉基因糧食作物在中國的種植呈現出“謹慎”的態度,一方面,農業部的網站上專門設有為轉基因“說好話”的欄目,甚至該欄目一度占據醒目位置,農業部專家也對轉基因技術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性;另一方面,農業部又始終強調我國沒有批準轉基因糧食作物商業化種植,并對放開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持有非常審慎的口徑。
專家表示,我國在轉基因技術研發、品種批準程序,特別是公眾知情權方面,確實還有進一步改進的余地。
“你總得告訴大家,轉基因到底是啥東西?”一位專家告訴記者。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