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李志延(Jeannie Cho Lee)是亞洲首位葡萄酒大師,是亞洲葡萄酒界超卓權威之一。她身兼葡萄酒評審、講者、記者及導師數職,在業界享負盛名。那么,李志延對法國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未來持什么樣的觀點呢?本文將為您揭曉。
法國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數據是令人印象深刻的:2012年,法國葡萄酒銷量占中國葡萄酒總銷量的48%,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53%。盡管2012年整個葡萄酒市場增長減緩,但絲毫看不出中國有放慢進口法國葡萄酒步伐的跡象。
此外,澳大利亞、智利、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上齊頭發展,但這些國家的葡萄酒對法國葡萄酒在華的主導地位卻未構成絲毫威脅。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法國葡萄酒即意味著“波爾多紅葡萄酒”。
一直以來,法國葡萄酒都是中國葡萄酒市場的領頭羊。從152 0173 3840年至2009年,法國葡萄酒在中國市場一直占有40%至45%的份額,隨后法國葡萄酒又一次在中國騰飛。據統計,2011年,法國葡萄酒占據了中國葡萄酒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銷售額從2009年的1.82億美元飆升至7.14億美元。在這些銷往中國的法國葡萄酒中,絕大部分為波爾多葡萄酒。如果中國葡萄酒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與葡萄酒進口商的步伐一致,那么大約每4瓶進口葡萄酒中就有1瓶是波爾多干紅葡萄酒。然而,在今天看來,事實并非如此。
在中國香港居住的李志延發現,偏好波爾多葡萄酒的并不是消費者,往往是那些葡萄酒進口商、貿易商和葡萄酒投機商。在過去5至7年里,波爾多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得益于進口商、貿易商和葡萄酒投機商對波爾多葡萄酒的*度樂觀態度,而并非消費者的偏好或消費趨勢。
可以看到,在上海和北京的**餐廳,除了波爾多葡萄酒外,很多人還會飲用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和智利葡萄酒。此外,一些侍酒師和葡萄酒購買者也表示漸漸對波爾多葡萄酒失去興趣。一家總部位于上海的葡萄酒進口商表示:“今年,我們計劃不再進口波爾多葡萄酒,波爾多葡萄酒市場競爭太大,我們很難從這開放的市場中獲利。波爾多葡萄酒的需求量正在下滑,因此我們更愿意推銷其它產區的葡萄酒。”
今年3月,中國糖酒商品展覽會(China National Sugar and Alcoholic Commodities Fair)在成都舉行,幾家以進口波爾多列級名莊葡萄酒而聞名的進口商的缺席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此外,有人稱那些嚴重依賴波爾多葡萄酒的中小型企業將面臨著關門的危險。不過,那些財力雄厚、政府關系過硬的企業或許能度過此次危機。
近來,中國新任主席習近平大力推行的“削減政府支出”政策對高端服務業、**葡萄酒進口業和昂貴的白酒業都產生了*大的影響。葡萄酒銷售額也因此下滑,預計在接下來的6至8個月內,都不會有什么起色。
毫無疑問,“削減政府支出”的政策對葡萄酒業影響*大的是波爾多葡萄酒。根據“削減政府支出”計劃,國家不鼓勵舉辦奢華宴會和消費昂貴的酒精飲料,高端葡萄酒和白酒也不再是政府官員“可接收的”禮品之一,葡萄酒禮品市場大幅縮水。雖然沒有調查數據顯示到底有多少瓶波爾多葡萄酒是消費者出于送禮目的而購買的,但北京一家零售商表示,至少一半以上都是出于送禮目的購買的。
李志延認為,波爾多葡萄酒在中國市場前景不容樂觀。現在的市場情形讓她想起了20世紀90年代出現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葡萄酒狂潮。那時,受投機商和房地產市場的鼓舞,葡萄酒批發商對葡萄酒銷售潛力的估計過于樂觀,他們并不明白葡萄酒消費和需求遠遠趕不上當時的供給。
20世紀90年代,飲用葡萄酒的益處開始在中國流傳開來。為此,當時的總理——李鵬公開鼓勵飲用葡萄酒,而不是酒精含量為50%至52%的白酒。葡萄酒市場前景看起來一片大好,不過隨著1997年亞洲經融市場的崩潰,葡萄酒銷售渠道頓時萎縮。
屋漏偏早連夜雨,恰巧這時滯留在碼頭、倉庫和保稅倉的葡萄酒又不能經受長期的窖藏。這些滯留的葡萄酒很快發展成劣質酒,被賣入“青澀的”中國葡萄酒市場。1998年,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葡萄酒進口業一片蕭條景象。
總結起來,20世紀90年代,中國葡萄酒市場由興盛轉向蕭條的原因在于人們對葡萄酒行業發展潛力的預估過于樂觀,他們并沒有認清市場情形。那時候,有能力購買葡萄酒的中產階級隊伍不大,可以享用葡萄酒的場所僅限于主要沿海城市的五星級酒店。同時,中國葡萄酒市場還處于初生階段,葡萄酒貿易商在賣酒的同時還必須兼售開瓶器和葡萄酒杯,因為大多數餐廳中并沒有開瓶器和酒杯。而相對于這些不利因素,葡萄酒貿易商看到的只是涌入中國市場的葡萄酒投資熱、不斷增長的富人階層和樂觀的經濟形勢等。
今天,中國葡萄酒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葡萄酒消費群體更為廣大,服務業迅速增長,充滿活力,葡萄酒產業堅挺,分銷渠道遍布大江南北,中國經濟也在穩步增長,這些都為葡萄酒產業帶來了樂觀情緒,也有可能是誤導——很多人認為葡萄酒行業不是賭博而是可靠的投資渠道。其實,在過去7年里,波爾多葡萄酒之所以能在中國市場迅速流行也是這種樂觀情緒帶來的結果,不過這種樂觀情緒僅僅是葡萄酒貿易商的自我感覺良好罷了,并非是消費者購買力度帶來的。
在葡萄酒消費層面,真正能夠鑒賞并經常飲用波爾多**干紅葡萄酒的鑒賞家并不多。大多數購買波爾多葡萄酒的人都是出于個人或生意上的宴請或娛樂等目的,有時也是為了送禮。
每位被邀請參加中國宴席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在享用一瓶1982年份的拉菲古堡(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還是1947年份的白馬酒莊干紅(Chateau Cheval Blanc),有時都不得不遵循中國的白酒文化——“干杯”。
英國葡萄酒咨詢公司(Wine Intelligence)2013年的報告指出,在中國葡萄酒市場,只有32%的人是因為喜愛葡萄酒的味道而飲用葡萄酒。受政府“三公經費只減不增”政策以及私營企業經濟低迷的影響,目前葡萄酒市場顯得十分安靜。
此外,波爾多葡萄酒在中國市場還有另外一大隱患。過去,中國大批葡萄酒投資商和投資基金購買了大量的葡萄酒,并期望從中獲利。但自2010年份葡萄酒價格達到頂點后,一路下滑的價格讓這些投資者和股東們心煩意亂,近乎發狂。
葡萄酒造假問題也是波爾多葡萄酒需求量下滑的令一大原因。由于沿海城市市場環境復雜,消費者已經對假酒感到*其厭煩。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未來在于進口商們是否有能力開發新市場(中國二線和三線城市)的購買力,以獲得新的增長。
此外,高價位的波爾多葡萄酒也使得侍酒師和葡萄酒買家開始轉向其他產區的葡萄酒。中國固然有很多喜愛波爾多葡萄酒的飲客,那些10多年來一直購買波爾多葡萄酒的“波爾多粉絲”也慢慢開始覺悟。一位香港收藏家曾坦言:“我以前從未賣過自己珍藏的葡萄酒,近來,我打算把大部分波爾多藏酒都賣出去。波爾多葡萄酒的價格高得太離譜了,世界上還有很多其它的好酒。”
波爾多是時候注意到這些早期預警信號了。同時,波爾多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市場過于樂觀這一事實。中國葡萄酒市場吸引了眾多的投資商和葡萄酒基金,也正是他們的炒作使得葡萄酒價格不斷上漲。盡管波爾多在中國市場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真正重要的工作——在中國建立堅實的消費群體卻才剛剛開始。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