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新華每日日電訊記者劉夢妮
??“不想再提那些傷心事了。”在被問到疫情帶來的損失時,山東臨清的養殖大戶楊海洪說。
??1月下旬,隨著疫情在全國蔓延開來,一些地方紛紛采取限行、封路等強制措施和手段,防控疫情擴散。交通的阻斷,給家禽養殖業帶來重創。
??楊海洪就在那時,親手埋掉了上萬只肉雞。
??“初步測算,從疫情暴發到3月15日,我國家禽產業主要品種,飼養環節損失了152 0173 3840多億元。”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秘書長宮桂芬說。
??“餓起來,不給飼料只喂水”
??2月10日,楊海洪請人挖了一個大坑,把兩萬多只活雞扔進坑里,灑上石灰消毒,再用土填埋。
??那**,是他感覺*困難的時候。
??“從初二開始,飼料就進不來了。眼看著庫存越來越少,心里也越來越著急”,楊海洪向記者聊起,自己是怎么決定“埋雞”的。
??一開始,他選擇逐漸減少給雞喂食。實在沒有飼料了,又不知道疫情啥時候結束,飼料能不能補得上,只能狠下心“處理”這兩萬多只肉雞。
??疫情暴發時,楊海洪存欄的還有6萬只蛋雞,同樣也需要飼料。他所采取的辦法,就是給它們強制換羽。
??所謂強制換羽,就是“餓起來,不給飼料只喂水”,這樣蛋雞將停止產蛋、體重下降、羽毛脫落。堅持半個月后,再給蛋雞重新喂食,逐漸增加飼料,再過半個月,雞會慢慢長出新的羽毛,進入下一個產蛋高峰。
??“現在養雞,一般不會強制換羽。我當時也是沒辦法,飼料實在買不到啊。況且就算想方設法搞到了飼料,雞蛋照樣運不出去,不好賣,還是一樣賠錢。”楊海洪嘆息。
??他不得不用強制換羽的辦法,讓雞停止消耗飼料、停止產蛋一段時間。由于肉雞無法強制換羽,只能忍痛埋掉了。
??同樣的困境,湖北養殖大戶丁庭輝,則選擇給蛋雞減少飼料。“知道強制換羽,可我沒有弄過,擔心效果不好。”
??丁庭輝養了18000只蛋雞,**要消耗3600斤飼料。那段時間,飼料減到2000斤,只能喂個半飽兒。“我當時想,雞能保命就謝天謝地了。”
??飼料減少后,產蛋率有所下降。即便如此,由于交通管制,這些雞蛋一直賣不掉,只能堆在庫房里。
??“春節和春節后下的那一撥雞蛋,現在很多都已經放壞了”,丁庭輝苦笑著說,因為這次疫情,真虧了不少錢。
??在楊海洪看來,受損*大的還是肉雞養殖戶。他告訴記者,去年下半年,豬肉價格上漲,把雞鴨價格也帶上去了,投入養雞養鴨的養殖戶一下子特別多。
??“元旦過后,出欄的雞明顯增多,價格開始走低。很多人又把希望寄托在過年上,希望春節期間或節后賣個好價錢”,楊海洪說,大家都沒想到疫情突然暴發,完全沒有反應時間,雞更賣不動了。
??“現在打開后備箱,還有股雞屎味”
??疫情期間,養殖戶通過各種方式自救。山東德州肉雞養殖戶田茂才,從2月中旬開始微信賣雞,花了半個月時間,把自家4000多只雞賣掉了。
??“也是賤賣”,田茂才跟記者算了算賬,養雞加賣雞,辛苦了兩三個月,還是賠了一萬多。
??“賣雞那十多天,特別辛苦,早上5點多起床,晚上十一點多才休息。”田茂才和老婆、兒子一塊兒,把所有時間精力都投進去了。
??他還請了好幾位親戚朋友幫忙,一位放血,一位燙雞毛,一位給雞脫毛,還有兩位負責摘毛。
??田茂才和兒子天天開車給買家送雞,“我和兒子車的后備箱,現在一打開,都還有股雞屎味。”
??談起損失更嚴重的同行,田茂才覺得自己還算幸運。“剛在朋友圈賣雞時,我給一個賣雞藥的河南人打電話說,這邊市場都關了,雞不好賣。”
??“沒想到,他說他那邊更慘,封路飼料進不來,雞也賣不出去,養殖戶有的雞全餓死了,有的直接挖坑把雞埋了。”田茂才說。
??在宮桂芬看來,疫情對經濟社會運行影響較大,各行業都有損失。家禽養殖業遭受重創,與很多地方對活禽運輸、活禽交易的不合理管控有關。
??“很多會員企業向我們反映,由于飼料、雛苗、禽蛋、禽肉等生產資料及產品運輸中斷,企業有的銷毀雛苗及成雞,有的停產停孵,損失非常慘重。”宮桂芬說。
??1月30日,農業農村部、交通運輸部、公安部聯合發布緊急通知,嚴禁未經批準擅自設卡攔截、斷路阻斷交通等違法行為,維護“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
??“三部門發布通知后,公司運輸飼料的車輛,終于拿到了綠色通行證。但只能在國道、省道上開,鄉鎮和村子里還是進不去,只能讓養殖戶自己想辦法取。”在飼料公司工作的高愛文告訴記者。
??前面一直虧,現在才保本
??近來,隨著疫情好轉,全國各地交通也陸續得到恢復,但已經傷了元氣的養殖業,仍面臨種種困難。
??“受疫情影響,家禽生產規律一度失調,禽肉、禽蛋滯銷,禽肉加工銷售量驟減,禽產品價格低迷。在春節后1-2周時,整個行業跌至谷底。”宮桂芬說。
??她認為,家禽產業正在逐步恢復中,“但短期內,雞蛋價格回升緩慢,雞肉價格也相對疲軟。”
??“我們這里響應國家政策早,飼料車可以進來”,江蘇南通永興村的養雞專業戶王宇彥說。即便如此,疫情暴發以來,他還是虧了不少。
??王宇彥夫婦養了一萬多只蛋鴨,“春節后,鴨蛋價格一直走低,現在才回到保本點,前面一直在虧。”
??“現在整個市場消化量特別小,我們的蛋很多都是賣給單位食堂,工廠不開工,學校不開學,需求就上不去,之前合作的收蛋人很多還在家呢。”在王宇彥看來,沒有徹底復工復產,鴨蛋銷量很難上得去。
??山東濟南的養殖戶張延柱也認為,部分學校和單位沒恢復正常,導致雞蛋消費少,價格低。
??張延柱養了10萬多只蛋雞,“去年行情不錯,利潤還行。今年整個正月就虧損10來萬。”
??張延柱說,春節前雞蛋批發價還是每斤3塊多,到正月十五已跌到兩塊,后來慢慢漲回到兩塊五,現在又漲到3塊,總算夠成本價了。
??“目前,我這邊的雞蛋還是不好賣”,丁庭輝在湖北荊州,當地農貿市場還沒開放,交通也沒完全恢復,雞蛋仍然流通不暢。
??丁庭輝有9000只雞已經過了產蛋高峰期,“想盡快把它們賣掉,養著也是一直虧錢”。可現在根本不可能,農貿市場的屠宰場還沒開放。
??“即使開放了,短時間內價格估計也會很低”,丁庭輝說,這邊的養殖市場幾乎兩個月沒開了,庫存積壓這么多,一下子涌進市場,價格肯定會被壓下來。
??除此之外,疫情還導致湖北雞蛋也受“歧視”。“湖北是養殖大省,之前會有部分雞蛋賣到廣東、湖南。現在因為疫情,湖北雞蛋他們都不要了。”丁庭輝很無奈。
??他告訴記者,本來經銷商還想把蛋品的外包裝換一下,將與湖北有關的字樣去掉,可現在紙箱廠又沒開工。
??除了雞蛋價格走低,節后飼料價格上漲,也讓養殖戶們感到“壓力山大”。“不知道是否與國外疫情有關,主要靠進口的豆粕價格暴漲,一噸價格從2900元漲到3400左右。”王宇彥說。
??“飼料原料漲價漲得厲害,價格高還缺貨。”山東菏澤的養殖戶李俊民說,本來他養了幾百頭豬,幾百只雞,一百多只鵝,已經決定把賠錢的雞和鵝,盡快清掉,專心養豬。
??對下半年行情仍然看好
??有業內人士呼吁,當前疫情已對我國家禽養殖業造成嚴重影響,加之該行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希望國家給予政策扶持,促進行業盡快走出低谷,保障2020年肉類市場供應。
??一是對家禽企業實行財政補助。對家禽生產固定投資項目給予專項扶持,適當減免家禽企業所得稅等稅費,給予養殖戶貸款等資金政策支持。
??二是建立禽肉臨時收儲制度。目前,屠宰企業禽產品滯銷,建議由政府來收儲當前滯銷的禽肉產品,可用于下一季度的投放,保障市場供應。
??三是保留活禽交易市場。在疫情防控期間,許多地方的市場監管部門實行“雙禁”措施,即“禁止市場活禽交易,禁止市場活禽宰殺”。
??權威機構證實,疫情發生與活禽交易沒有關系。我國80%的黃羽肉雞為活禽銷售,全面取締活禽交易,將給該產業造成致命打擊。
??“產業低迷期,對企業來說反而是個機會”,宮桂芬說,只要堅持住,等市場消費完全恢復后,必將迎來更好的發展。
??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預測,下半年,在恢復性消費以及“雙節效應”等多重因素影響下,預計雞蛋價格將溫和上漲,雞肉價格也將好于上半年。
??楊海洪已經享受到了政策的關照。*近,他的養殖公司通過政府協調,貸款290萬元,已投入下撥到養殖業務之中。
??談起疫情帶來的損失,他雖然心疼,但對未來仍有信心,“養了20多年雞,這樣的挫折不算什么,我對下半年行情還是很看好的。”
??并不是每個養殖戶都像楊海洪這樣幸運。有人直言,地方政府不來找麻煩就可以了,就怕風一陣雨一陣,這么做不對,那么做也不對。
??自稱“小打小鬧”的田茂才,也是一頭霧水:“我養了快20年雞了,誰管你,還給你扶持?”
??田茂才決定先按兵不動,“看看市場行情”,再決定要不要繼續投入養殖業。
??(應受訪者要求,田茂才、王宇彥、李俊民為化名)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