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11月22日,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萬州國際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此前**,旗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史密斯菲爾德與賣方訂立正式協議,據此,史密斯菲爾德有條件同意向賣方收購目標公司。目標公司的購買價為1.45億美元(按當日匯率計算約等于人民幣10億元),交易預期于2016年末之前完成。
雙匯發展方面介紹,目標公司Clougherty是一家美國綜合豬肉產品生產商及加工商,日屠宰生豬約7400頭,年銷售額約5億美元。其產品主要在美國西南部出售,包括熱狗、培根、早餐肉腸、生鮮豬肉、火腿、午餐肉及煙熏香腸。
萬州國際的公告同時稱:“與美國東岸工廠相比,西岸對亞洲的出口更具時間優勢,因而具有戰略意義。”
“今年,雙匯發展從美國進口的豬肉量預計會同比翻番。”11月23日,一位接近雙匯發展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整合美國*大屠宰企業史密斯菲爾德后,今年,雙匯發展加大從美國進口豬肉的量,由此對沖了公司面臨的成本壓力和毛利下滑壓力。而收購Clougherty后對今后加大從美國進口生豬更具有了空間和時間上的優勢。
這種中美之間的貿易模式切換,讓雙匯發展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繼續“一枝獨秀”,不過,這并非解決毛利下滑的**途徑。在當下的雙匯發展戰略中,正在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戰略,根據其對外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目標,到2020年,公司高溫肉制品和低溫肉制品之間的占比各占一半。
“目前,公司的低溫肉制品增速加快,新產品在公司整體銷售收入中占比已超10%。”東北一券商研究員分析認為,公司的結構轉型已經初有效果,但當下公司仍然需要面對毛利率增速不斷下滑的困境。
對此,雙匯發展董秘張立文在*近一次投資者調研中表示,公司將繼續執行穩定高溫肉、加快推出低溫肉制品,加大休閑產品和中式產品工業化的實施策略。
采購模式切換
2013年,頂著龐大的內外部壓力,雙匯發展控股股東萬州國際董事局主席萬隆力主上演了一場“蛇吞象”的并購大戲,將美國*大的屠宰加工企業史密斯菲爾德納入麾下。此后的管理中,萬州國際僅派少量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進駐美國,基本保持美國公司原本運作方式進行內部整合,同步管理中美兩個市場。
但作為全球豬肉消費量*大的市場,此時的中國卻遭遇豬周期的下行周期,豬價的下跌讓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后的整合效應無法發揮。
“在2014年,依靠控股股東,雙匯發展從美國進口豬肉僅7萬噸左右。”上述接近公司人士說,此時中國豬價比美國豬價便宜,進口肉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推進較慢。
這種局面在2015年二季度以后開始改變。“當時中國豬肉價格經過長期低迷后開始上漲,但美國本地豬價卻開始下跌。”上述人士說,雙匯發展趁機加大了美國進口肉的采購,當年,公司進口肉翻倍,達到16萬噸左右。
進口肉的性價比更高。“舉例來說,今年4月前后,美國的生豬價格為每公斤8元,但在中國高達18元左右,美國豬肉到岸后加上成本費用,每噸達到2.2萬元左右,但在國內的價格達到2.7萬元。”上述研究員經過計算后得出上述結論,因此,今年來,雙匯發展再度擴大了從美國進口豬肉的計劃,預計今年的進口量會超過年初預估的32萬噸。而雙匯發展的這些進口肉中,20%左右用于自用,剩余的則用于外銷,由此將部分解決成本壓力的問題,成為雙匯發展對沖此前豬肉價格上漲的重要方式之一。上述研究員介紹,中國大陸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每年屠宰量約在2億-2.2億頭,雙匯發展2015年屠宰量為1239萬頭,約占5%的市場份額,若按32萬噸計算,大致是260萬頭,約相當于2015年屠宰量的20%。若每噸仍有0.5萬元的差價,32萬噸全部投放國內就會帶來十幾億元的純利。但考慮到只有20%自用和人民幣貶值壓力,收益會有所縮水,但仍然可能會帶來約3億元的純利。因此,不可否認的是,依托史密斯菲爾德的這場并購,雙匯發展將在進口肉方面形成更高的競爭壁壘。
不過,進口肉的價值卻并未*大化發揮。“雙匯發展外銷的進口肉每噸僅賺幾百元。”上述接近公司人士透露,因此今年8月份后,雙匯發展開始對進口肉進行精細化加工,預計此舉可提高進口肉的利潤空間。
困難的毛利率
但這能否改善雙匯發展長期面臨的凈利潤增幅放緩的難題尚待觀察。
雙匯發展公布的2016年三季度報告透露,2016年前三季度,雙匯實現營業收入383.63億元,同比上升19.12%,實現利潤總額43.75億元,同比上升5.1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77億元,同比僅上升5.06%。
分季度來看,今年以來,從**季度到第三季度,公司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增幅分別為16.65%、1.44%和-0.96%。而在去年四個季度中,凈利潤增幅逐步攀升,到2015年年底,歸屬母公司凈利潤達到11.4億元,同比增幅達到29.51%。不僅如此,公司毛利率也在下降,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為18.22%,而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21.33%。
“今年上半年,中國生豬價格高,雙匯發展雖有進口肉對沖成本,但成本依然增加,影響了公司毛利率。”上述研究員如此表示。
張立文介紹,整體來看,當前中國經濟持續下行,而中國豬價前三季度同比上漲31%,總體增加公司采購成本38.9億。人民幣持續貶值,較年初貶值了5.3%,此外,公司產品調整還未到位,部分產品仍處于市場培育期。另外7月份我國部分省份洪水災害爆發,對部分區域肉制品銷量造成一定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第三季度生豬價格回落,約從9.5元/公斤回落到8.5元/公斤附近,均價約9.21元/公斤。但雙匯發展的經營利潤仍在該季度下滑。
對此,在上述投資者交流會上張立文解釋說,今年第三季度,豬價雖呈下降趨勢,但肉價比豬價下降的速度慢,且三季度肉制品的豬肉類原料有部分是二季度的高價庫存,所以豬價的下降對肉制品的成本影響還沒有充分體現出來。此外,雞肉價格三季度環比二季度有所上升,這也部分影響了總體生產成本。
群益證券研究員李曉璐介紹,雖然生豬價格下滑,但對比2015年三季度,生豬均價約為8.93元/公斤。也就是說,目前生豬均價仍高于去年同期的水平,對公司的毛利率造成不利影響。
在這種壓力下,雙匯發展透露,將加速產品結構調整,即肉制品向大食品、大健康制品類擴張。
“在此前的收入結構中,高溫肉的收入占比達63%。”上述未具名研究員說,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后,公司已嘗試在新品上進行創新。2015年2月,公司推出“非常系列”等新產品,但*終由于這些新品質量不夠穩定,并未受消費者認可。
針對上述問題,公司管理層透露,截至今年10月,雙匯發展在新產品和渠道上都做了大量工作。“目前美式產品與西式產品處于新產品推廣階段,收入占比不是很高。”張立文表示,但此類新產品是未來產品結構的發展趨勢。而隨著這些新產品和低溫制品逐步放量,預計公司毛利率下降的局面會有所緩解。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