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許多人還不知道“人造肉”是什么,資本卻已為它規劃了超百億市場。近幾個月來,國內知名企業紛紛布局,掀起了新一輪的競爭熱潮。
4月,肯德基中國推出“人造肉”產品“植培黃金雞塊”,星巴克宣布在中國推出一份新的基于植物蛋白的“人造肉”午餐菜單;5月,喜茶聯手不久前完成數千萬元融資的星期零(STARFIELD)共同推出“未來肉芝士堡”,同月雀巢表示將于今年年底推出“人造肉”產品;6月,百草味推出兩款“人造肉”新品零食;7月,盒馬鮮生與美國“人造肉**股”Beyond Meat合作銷售植物肉產品“別樣漢堡”……
就在眾多試水產品紛紛登場之際,近日,肯德基又宣布正在和一家俄羅斯的3D生物打印解決方案公司合作開發全球**“人造肉”雞塊,這是肯德基打造“未來餐廳”大計劃的一部分。一時間,資本的狂歡仿佛在告訴所有人――新“風口”來了!
人造肉走向市場
海口網記者通過中國植物性食品產業聯盟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的“人造肉”主要分為3種:一種是由豆類、小麥等農作物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素肉”;第二種是以純化植物蛋白為原料制成的“植物蛋白肉”;第三種則是由動物細胞培養出來的肉,本質上還是真肉。由于第三者的生產成本高昂,無法實現商業化,市面上在銷的幾乎是成本更低的素肉和“植物蛋白肉”。
為什么“人造肉”會在國內火起來?行業人士稱,此前,“人造肉”已在美國已經火了一年多,現在美國市場上有兩個重要玩家―― Beyond Meat 和Impossible Food。前者已上市,上市首日股價飆漲152 0173 3840%;后者系李嘉誠投資,據說其成立至今融資規模累計約13億。眼看“風口”漸起,波動了更多投資者和創業者們的心。
很快,這陣風從大洋彼岸刮到了國內,各大企業加速開始“軍備競賽”。生產素食產品超十年的寧波市素蓮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張信良告訴記者,“讓‘植物肉’制品走上餐桌,并不是為了替代真肉,而是讓其成為有多樣化需求人群的第三種選擇。”
張信良表示,“人造肉”的市場空間一定是有的,但還需要時間來培養消費習慣。就國內市場而言,人造肉產品在二、三線城市普及率不高,即使線下有得賣,許多人**次可能僅是在好奇心驅使下消費相關產品,所以真實需求還有待觀察。
近日,記者走訪了海口肯德基、星巴克等店,未看到有“人造肉”產品售賣。對于盒馬鮮生在上海*新推出的“別樣漢堡”,盒馬鮮生(海口海秀店)經理表示,該產品在海口上架時間未知。不過,記者在大潤發(國興店)及美苑路美宜佳便利店內發現了多款“素肉”零食在貨架銷售。
在大潤發(國興店),記者看到有2款“素肉”,包括手撕素肉和麻辣素牛排。包裝顯示,二者均產自四川,產品類型標明為大豆蛋白類制品。對于此類“似肉非肉”新型零食,一位市民接受采訪時表示沒吃過,并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對于人造肉的概念,該市民也表示并不了解,但他認為食品如果是健康安全的,可以考慮購買嘗鮮。
在美宜佳便利店,記者發現售貨員正在給貨架上的零食補貨,其中包括辣椒味的手撕素肉。一位售貨員告訴記者,相比于另一款燒烤味手撕素肉,辣味素肉更暢銷一些。“來我們店購買零食的大多是年輕人,買素肉的則多是女顧客。”該店員說道。
“解剖”人造肉
“人造肉”好吃嗎?營養嗎?劃算嗎?為了更加了解“人造肉”,記者在淘寶上購買了兩款銷量較高的人造肉零食進行測評,一款為植培高蛋白黑椒腸,另一款為麻辣植系牛肉。
在包裝上,記者發現該兩款零食都采用了白綠黃等色彩元素,個性鮮明地凸顯出“植系產品、豆類制品”的概念。同時,兩款零食以“0膽固醇+高蛋白”為賣點,打出健康牌,以減少消費者的購買負擔。
通過查看兩款產品的營養成分表,記者發現,相較于市面上在售的同品類真肉制品,素肉營養價值的優劣還有待商榷。從蛋白質含量這一衡量食品價值的重要維度看,每100g的植系麻辣牛肉中含有16.3g 蛋白質,相較于以真牛肉為原料制成的某品牌麻辣牛肉零食,該項指標含量相差了8.2g。不過該款植系牛肉膽固醇和反式脂肪酸成分為0,也許更能打動想減肥又想吃肉的人士。
記者品嘗后發現,兩款素肉吃上去很像肉,但嚼勁和肉味卻又比不上真肉制品,是一種“奇怪的口感”。在淘寶買家留言中,有人表示“喜歡,可以接受”,也有人認為“不大好吃、豆的口感重了些,希望改進下,多點韌性……”
味道方面和同品類真肉制品有差距,價格卻不便宜。以該款植培高蛋白黑椒腸為例,其淘寶店鋪售價34.9元300g,對比超市某款用豬肉和雞肉制作的黑椒腸,售價33.9元1100g,前者性價比并不高。
“人造肉”市場監管和上市標準等方面仍需要完善
記者通過企查查搜索“人造肉”關鍵詞,發現目前國內已有2500多家相關企業,包括人造肉加工制造企業、批發企業、零售企業等,大部分分布在廣東、江蘇、四川等地,其中雙塔食品(15.510, -0.29, -1.84%)、金字火腿(7.280, 0.09, 1.25%)等知名上市企業也早已將觸角伸到“人造肉”領域。
“人造肉”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不少人選擇去“擁抱”它。但現實情況是“植物肉”的研發技術還未成熟,如何更好地改善產品品質以及提升其肉類口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海口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尚無專門針對“人造肉”產品編制的各項國家安全標準,市場監管和上市標準等方面仍需要完善。
不可否認,“人造肉”的出現是食品技術進步的結果,但如何引導產業鏈往縱深方向發展,還需更多的探索和實踐。國內“人造肉”賽道才剛剛開啟,隨著行業參與者愈來愈多,未來“人造肉”走上國人餐桌,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