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本期《生活實驗室》主持人:記者閻華
●實驗工具:白糖400克——4元;明礬500克——3.5元;量杯;醬油;水
●實驗人員:半島晨報記者、環保志愿者王世錄
喝點蜂蜜滋養潤燥,是很多人的養生方式,可前不久一則新聞讓人對市場上所賣的蜂蜜起了疑心,新聞稱“某地某不法販子,用白糖加明礬加水一燒,就能做出一杯蜂蜜,而且無論外觀還是口感,都能以假亂真。 ”天啊,這居家、旅行、解救便秘青年之圣物,竟然可以如此造假,本報決定做實驗驗證一下。
8分鐘熬出“蜂蜜”
先往鍋里加入400ml清水,加熱至沸騰,然后加入400g白砂糖,攪拌使其完全溶解并沸騰。這時水的顏色漸漸泛黃,看起來有點像雞蛋清,但還不夠黏稠。
5分鐘后,往鍋里加入15g有增稠作用的明礬。隨著明礬溶化,鍋里的糖水顯得稍微有點黏稠。 1分鐘后,鍋里的液體產生了大量的白色泡沫,并飄出一股如蜂蜜一樣的甜膩氣味。
*后一步是往鍋里倒入幾滴用來調色的醬油。要讓假蜂蜜變色,網上的帖子里介紹,只要滴一些醬油,假蜂蜜的顏色立刻就逼真了。攪拌均勻后,湊近一聞,絲毫聞不出醬油味。
整個熬制過程用時8分鐘。
算賬
1斤假蜜成本4塊多
白砂糖400克,4元;明礬15克,0.105元;醬油3滴,不到0.1元;約1斤重的假蜜,成本只有4.205元。
延伸
勾兌的假蜜會不會被識破?
記者帶著假蜜,來到奧林匹克附近一家蜂蜜專賣店門口。
消費者王小姐拿著買的洋槐蜜,與記者提供的液體對比,色澤上沒看出太多差別,而且真假蜂蜜都能拉出絲來。另一位消費者嘗了嘗假蜜,“糖味有點重,不像真蜂蜜有淡淡的植物香味。 ”
專家說法
吃明礬兌的假蜜影響智力
明礬加糖,為啥能熬出假蜂蜜?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農紹莊教授表示,用這種方法制造假蜂蜜其實并不新鮮,明礬屬于“鹽類”,加入糖水中會破壞其乳化狀態,會分層起沫。
農紹莊提醒說,如果食用過多用明礬勾兌的假蜂蜜,對人體是有害的,容易引起老年癡呆、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等癥狀。
如果市民擔心之前食用過勾兌假蜜,可以通過食用以下食物將體內累積的鋁成分排出,如大蒜、綠豆、葡萄、黑木耳、豆腐、蘋果等。
專家幫忙
多種方法綜合判斷真假蜜
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農紹莊教授說,單用一種鑒定方法有可能出現某些誤差,消費者可同時應用多種方法去鑒定。
方法1:看結晶
蜂蜜的結晶與其植物的種類和溫度有關,一般純天然的蜂蜜在13至14攝氏度時容易結晶,能夠全部結晶的蜂蜜一般含水分低,濃度高,不容易變質,看起來和冷卻后的豬油差不多。有些加了白糖的蜂蜜也會出現一些結晶現象,但手感差很多,蜂蜜結晶用手一捏就碎,而白糖結晶卻是捏不碎的。
方法2:看滲透
取一滴蜂蜜滴在報紙上,濃度高的純蜂蜜是半球狀,像珠子一樣,不易浸透報紙,假蜜容易浸透報紙。
方法3:溶水法
取一杯水,加入少許蜂蜜,真正的蜂蜜會很快沉入杯底,不易溶化,用筷子慢慢攪動時,會有絲絲連連的現象,如果是假蜜,則很快就會溶到水里。
方法4:分辨口感和質感
農教授說,無論造假手段多么高明,有兩點是造不出來的:一是口感,天然蜜有淡淡的花香味,回味較長,吃在嘴里綿軟;二是質感,天然蜂蜜具有特有的光澤和透明度,有油感,不能很透,能拉出不斷的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