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李彬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黑龍江大豆加工產業開始受進口轉基因大豆的沖擊,到今年上半年,轉基因產品占據大豆加工產業的大半江山。在一些專家高呼“誰來拯救國產大豆”的同時,另一些專家則提出,發展轉基因大豆才是振興中國大豆產業的必由之路。事實上,“兩個大豆”是我國轉基因商業化之爭的縮影。本報在3月17日、6月2日先后報道了《非轉基因大豆存亡告急》、《食用油漲價的背后 中國大豆產業安全堪憂》之后,多位政協委員來電、來信表示關注。本期我們仍就轉基因農業有關問題進行深入關注。 ——編者
“國內大豆和大豆油市場的*后一塊凈土正面臨失守”;
“外資正在中國的大豆主產區黑龍江布局”;
“黑龍江省內的油脂已經基本停工、停產”;
“黑龍江產非轉基因大豆與進口轉基因大豆正在展開一場戰爭”;
*近兩個月,類似的驚呼不斷出現在媒體上,恐慌氣氛幾乎蔓延了整個黑龍江省大豆產業鏈的上下游各環節。“一旦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占領黑龍江市場,危及的將不僅是當地世代以大豆種植為生的農戶的利益和生存,黑龍江大豆的原產種源、環境也將遭到破壞,更嚴重的是,這將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安全。”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呼吁。
在大豆生產企業和農戶高呼“誰來拯救國產大豆”的同時,“轉基因作物要不要商業化、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話題再度成為行業內爭議和爭論的熱點。
大豆之鑒
“現在中國每年從國外進口大豆超過3000萬噸,其中絕大部分是轉基因產品,整個大豆產業幾乎都被國外公司把持。”6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展覽館研究部主任曹幸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東北原本是全世界種大豆的黃金地帶,但自從中國開放轉基因大豆和豆制品的進口后,已經成為世界*大的大豆和轉基因大豆進口國,2008年即進口了世界1/2的轉基因大豆。
5月11日,海關總署發布預警,今年一季度我國大豆累計進口量超過1千萬噸,同比增長30.4%,其中黑龍江省同比增幅高達84.5倍。4月份,我國大豆進口371萬噸,同比增長55.2%。目前,轉基因大豆豆油占黑龍江市場份額的80%,而豆粕(資訊,行情)市場90%左右的產品是轉基因豆粕。
大豆進口數量大增,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國儲大豆收購價高于市場價格和進口價格,使大量油廠轉向使用成本更低廉的進口大豆。目前,國產大豆收購價格為3700元/噸,而進口價不到3200元,差價500元/噸。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設在沿海加工國產大豆的企業,也拒絕到大豆主產區收購。黑龍江在去年10月收獲季節以來的5個月,僅向其他省份出售了152 0173 3840萬噸大豆,這較前兩年300萬至400萬噸的水平銳減。
“一些跨國公司已完成了在我國市場的戰略布局,控制了我國大豆70%的實際加工能力后,又同時控制了我國大豆的進口。全球*大的4家跨國公司ADM、邦基、嘉吉和路易達孚已控制了我國80%的進口大豆貨源。”曹幸穗告訴記者,這些公司的戰略企圖很明顯:低價買入享受巨額農業補貼的美國大豆,再高價賣給我國的壓榨企業,賺取壟斷的貿易利潤。
除此之外,對大豆油生產企業來說,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出油率為21%,高于國產大豆17%的出油率,也是生產企業選擇的因素之一。
“雖然國產大豆的含油量低,但是咱們大豆蛋白質含量很高,是優質的大豆,日本、韓國等國家每年都會從黑龍江進口高蛋白大豆。”曹幸穗說,目前我們在大豆利用方面是揚短避長,用低含油量那部分劣勢和人家在一個產品平臺上競爭,“這不是市場問題,是基礎研究問題,國家應加大投入來研究怎么把這種高蛋白質大豆利用起來,實現高蛋白質大豆的高生產價值。”
安全監管難題
除了市場本身,目前對轉基因作物所有的爭議都集中于兩點: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對生態環境以及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
“國家對轉基因的政策取向是,以我為主,獨立自主,搶占自主知識產權制高點,慎之又慎,反復考量,確保安全性和環保性。”曹幸穗表示,在國內外對轉基因的爭論中,我國政府的頭腦很冷靜,這畢竟涉及13億人未來的食物來源和安全問題,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形勢如此嚴峻的時刻,“審慎開放”是個基本原則。
目前,我國在轉基因領域的法律法規比較健全。
來自農業部的信息顯示,根據國際組織和世界多數國家的普遍做法,國務院在2001年就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下稱《條例》)。
高的地位。”農業部科教司綜合處處長周平近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