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今天(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它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在152 0173 3840年發起,我國自2000年舉辦首次“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向社會公眾進行專題宣傳,促進對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的重視及發展。今年我國“世界精神衛生日”的宣傳主題是“心理健康,社會和諧”。
我國每13人中就有1人患有精神障礙疾病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競爭壓力不斷加大,我國精神疾病的發生逐年增多。目前大多數精神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均不明,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和手段均不足,一旦患病,治愈率低、病殘率高。在我國,精神疾病是造成許多家庭因病致貧的重要原因。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介紹,目前我國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已達510萬例。而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2010年初公布的數據:我國各類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人數已超過1600萬。
許多精神疾病患者的尊嚴得不到保障
由于精神障礙不像癌癥、心血管疾病一樣有較高的概率會直接導致死亡,所以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國際上,對精神疾病患者以及精神衛生的忽視普遍存在。
雖然早發現、早治療,許多精神疾病是容易痊愈的,即便是精神分裂癥,如果有適當的治療和社會支持,患者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融入社會。但現實是許多精神疾病患者的尊嚴得不到保障:
他們經常被關入醫院,與社會隔絕并遭受不人道的待遇;
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醫院乃至社區中受到身體和情感方面的虐待與忽視;
他們無權獲取一般衛生保健和精神衛生保健;
被剝奪受教育和就業的機會;不能充分參與社會生活。
上海超5成民眾將精神疾病等同于思想問題
另據中新網報道,仍有50%以上的居民將精神疾病等同于思想上的問題,或認為是受了刺激而造成的。
調查顯示,民眾對精神疾病的病因仍存在誤解,求助方式存在偏差。據統計,21.8%的上海民眾**抑郁癥案例的患者需要去看精神科醫生,而對焦慮癥,這一比例僅有16.6%。對抑郁癥和焦慮癥的案例,62.4%的被調查民眾主要歸因為“工作壓力大”,對于嚴重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癥和躁狂癥,45.4%的居民認為是患者“思想上的問題”造成的,很少比例的人認識到精神疾病是一類存在著生物學、遺傳學基礎的疾病,而歸咎于個人主觀的問題。
精神疾病主要有哪些?
精神衛生又稱心理衛生或心理健康。狹義的精神衛生是指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促進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復,重歸社會;廣義的精神衛生是指促進健康人增進精神健康以及精神醫學方面的咨詢。
精神疾病主要包括,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癥和其他精神病、癡呆癥、智力殘疾和包括自閉癥在內的發育障礙。
抑郁癥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患,也是世界范圍內造成精神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家所熟知的一代**張國榮、美國演員羅賓·威廉姆斯、青年翻譯家孫仲旭都是因抑郁癥而采取了決絕的方式離開世界。
抑郁癥可能長期持續或反復發作,嚴重影響人們正常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的能力,*嚴重時可能導致自殺。
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躁郁癥,患者通常有躁狂期和抑郁期,之間有情緒正常期。全世界有約6000萬人受這種障礙影響。
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是嚴重的精神疾患,全世界約有患者2100萬人。包括精神分裂癥在內,常見的精神病癥狀包括幻聽和妄想,讓人無法正常工作或學習。
癡呆癥
癡呆癥在全世界影響著超過3500萬人。它影響記憶、思考、理解、語言和判斷等能力,患者通常還伴有情緒控制、社會行為能力方面的退化。
發育障礙是智力殘疾和包括自閉癥在內的廣泛性發育障礙的總稱。發育障礙會導致與中樞神經系統成熟有關的功能損傷或延遲,造成社會行為、溝通和語言能力受損。
發現精神障礙的苗頭應該怎么辦?
**,要掌握精神健康知識,正確認識精神疾病,破除傳統觀念影響,不因為出現精神障礙而自卑或悲觀失望。
其次,要爭取盡早接受干預和治療,不要誤以為精神障礙只是性格問題,延誤治療導致病情加重。
目前,社會上提供心理幫助的機構很多,如心理熱線、心理咨詢中心、心理門診等。患者可根據自身問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機構,以獲取專業的心理幫助。(綜合央廣網、中新網等報道)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