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發改委的罰單已經落地,但圍繞這一《反壟斷法》生效以來*大罰單的爭論和疑問卻未平息。什么是縱向壟斷,廠家控制經銷商價格的行為是否都屬于縱向壟斷的違法行為?此次的處罰力度如何,又能否真正將"高高在上"的奶粉價格拉下來……
□關于處罰結果
免罰企業違法所得應予沒收
問題:本案涉及9家企業,挨罰的企業處罰力度不等,有的企業則未挨罰,依據是什么,是否過于隨意?
中國社會科學院規制與競爭研究中心主任張昕竹認為,發改委的所有處罰都是依據《反壟斷法》,《反壟斷法》規定,對存在價格壟斷和價格操縱的企業處罰額度為上一年銷售額的1%-10%,主動報告并提供重要證據的可酌情減輕或免除處罰。張昕竹認為,本案中對不同企業給予不同程度的處罰是法律賦予的裁量權,是合法且必要的,根據配合態度酌情考慮也是對企業的一種激勵,為未來的執法提供案例依據。這一裁量權可以減少調查成本,鼓勵企業配合調查。
北京天地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鄧志松博士也表示,發改委此次對不同企業采用了3個處罰比例,這是根據違法行為的性質和情節和持續時間來確定的。不過鄧志松對貝因美等3家企業被免罰決提出了一點疑問,"法律界一般認為,適用寬大制度(即參與方如果能夠自首、提供重要證據,可以免除處罰)針對的是橫向壟斷協議,而不針對縱向壟斷協議,本次被調查的企業恰恰都涉及縱向壟斷協議,建議發改委披露更多相關信息。另外,即便免罰,*起碼也應沒收它們的違法所得。"
但張昕竹認為,寬大處理的規定的確主要針對的是橫向壟斷,但縱向壟斷也可適用,如此采量并無不妥。此前發改委調查電信和聯通壟斷就沒有處罰,也是適用了此項規定。
根據《反壟斷法》,反壟斷行為主要有橫向和縱向兩種。橫向壟斷指多家企業橫向聯盟操縱價格,縱向壟斷是指企業對經銷商和零售商實施價格轉售限制,限制了經銷商自主定價權,損害了企業間和企業內部的競爭,人為抬高價格,損害消費者利益。
問題:對于此次調查,業內還有一點不解的地方,那就是涉及調查的企業是否全面?
"按道理,只要涉及縱向壟斷協議的奶粉企業都應該被調查。"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在此次被調查的奶粉企業中,國產品牌僅有合生元與貝因美兩家,而目前國產奶粉品牌中一段奶粉價格達到三四百元的起碼還有四五家企業,這些企業在市場上的價格操作模式與洋品牌基本一樣。發改委對這些同類型的國產企業也應該發起反壟斷調查,否則對這9家企業來說并不公平。
□關于打擊壟斷
縱向限價行為不一定都違法
問題:從年初茅臺、五糧液因控制經銷商價格被查,到奶粉企業控制經銷商價格挨罰,發改委*近的反壟斷大棒頻頻打向廠家控制經銷商價格的行為,這是否意味著,只要廠商控制經銷商價格就涉嫌違法?
"也不一定。"《反壟斷法》起草組成員、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組成員王曉曄表示,《反壟斷法》第15條中對此有相關規定,企業如果能夠證明其限價行為不會嚴重限制相關市場的競爭、能夠使消費者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就不違法。
張昕竹認為,和橫向壟斷相比,"縱向壟斷"更復雜,到底是不是壟斷,需要更仔細地認定,不應該和橫向壟斷一樣簡單認定違法,他更傾向于稱"縱向壟斷"為"縱向限制"."表面上看,企業簽署轉售協議確實限制了競爭,但要看它限制的是什么競爭,其實縱向限制的是品牌內競爭。"張昕竹說,比如茅臺酒,簽署的協議是使茅臺經銷商之間不再競爭了,奶粉企業也是一樣,限制得更多的是自己渠道內的競爭。但市場不僅僅是渠道內競爭,更重要的是不同品牌之間的競爭。很多企業都是通過簽訂轉售協議來犧牲品牌內競爭,為的是迎接更激烈的品牌之間的競爭,所以不能簡單認定"縱向限制"就是"縱向壟斷".只有不同品牌間的競爭因縱向協議受到影響,才能判定為違反《反壟斷法》。
張昕竹稱,在反壟斷全球實踐中看,縱向協議作為一種限制適用"合理原則"而不是"當然違法原則"."合理原則"是指,只有行為認定是不夠的,還要認定競爭效果,還要認定企業是否有效率上的考慮。以*近美國蘋果公司的一個類似案例--蘋果電子書案為例,蘋果公司和歐洲幾家出版社對蘋果商店的電子書限定價格,這就存在縱向轉售協議的問題,但這個案子判定中看重的并不是轉售協議,看重的是蘋果和幾家出版社串謀、協同的定價模式,也就是橫向協議的問題。雖然此案也有縱向的問題,但橫向更重要。
問題:今年以來,發改委對縱向壟斷行為接連大手筆查處,透露出了什么樣的信號,對相關企業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張昕竹表示,今年發改委處理了幾起涉及縱向協議的案子,包括上海強生、茅臺、五糧液等,這么密集地處理且都判定違法,向外界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告訴大家,在中國,縱向協議是有問題的,或者說執法是比較嚴格的,甚至可以說縱向協議適用的是"當然違法原則".
"相信本案之后會有一些爭議,未來在執法上可能會有改進。因為這些行業都是競爭充分的行業,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競爭機制和手段。如果企業把縱向限制作為一種成熟的競爭手段,而國家又要禁止這樣的話,無疑會對企業造成傷害,*終可能傷害消費者。
所以未來在執法上可能要更仔細地判定,到底縱向轉售協議是否影響了橫向競爭,如果確實影響了橫向競爭、傷害了消費者,當然必須要處罰;如果沒有傷害到消費者,只是競爭手段,那就不應該處罰。"張昕竹稱。
北京天地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鄧志松博士則表示,發改委頻頻打擊縱向壟斷,能夠對市場上不規范的行為起到威懾作用,"其實目前我國市場上生產商限制經銷商價格的行為普遍存在,通過這些案例能讓企業認識到相關法律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講,可起到積*的普法作用,促進企業改善管理,努力創造并維護公平競爭的環境。"
□關于市場影響
不見得能打壓洋奶粉價格
問題:發改委此次反壟斷行為,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我國乳業競爭格局?
"此次奶粉反壟斷調查事件的時間點與恒天然的肉毒桿菌濃縮乳清蛋白事件同步,再加上一系列的乳業重組兼并政策出臺,對我國乳業的基本格局多少會產生一些影響,但很難撼動市場的根本格局。"乳業專家王丁棉稱。
王丁棉表示,盡管我國未來會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打造10個20億元以上的乳業大集團,市場資源將高度集中,企業資本力量也將壯大,但國內奶粉市場的洋品牌和國產品牌的整體市場比例不會因此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因為一方面消費者對洋奶粉的依賴性本身就很高,這種依賴性會繼續存在,另一方面吃慣了洋奶粉的孩子也有適應性。
問題:此舉是否能有效打壓洋奶粉價格,讓其價格降下來?
"反壟斷調查對階段性的市場價格將產生一定的抑制。"王丁棉表示,未來一段時間里,無論是洋品牌還是國內的一些大型奶粉企業,對高端產品的提價會更加慎重。
王丁棉表示,恒天然事件發生后,我國無限期停止進口恒天然濃縮乳清蛋白和奶粉基粉兩種原料,對于國內很多依賴恒天然這一全球*大乳粉供應商的企業來說,要重新尋找奶源的確很難,這會導致階段性的青黃不接,所以短時間內國內乳粉市場價格會有一定的波動。從長遠來看,反壟斷調查不見得能打壓洋奶粉的價格,要看整個市場環境和政府今后的反壟斷調查是否會常態化。王曉曄也表示,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是不允許生產商對銷售商的價格進行限制,而不是"管制價格",產品價格由市場決定。
艾格農業**乳業分析師陳連芳表示,此前國外品牌價格很高,國內乳企有很大的定價空間,而反壟斷處罰落地后,國內品牌可能出現降價,至少不能提價了。
問題:在洋奶粉接連"出事"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何時才能恢復?
新西蘭恒天然"毒奶"風波持續發酵、發改委反壟斷罰單開出,外界有說法稱洋奶粉將走下神壇,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將有所恢復。不過,專家卻認為不那么簡單。
王丁棉表示,他對消費者的信心恢復不會過于樂觀,消費者有自己的判斷,即便發生了恒天然事件,但消費者還可以選擇其他洋品牌,他們不會因恒天然事件就對洋奶粉喪失信心,該買的還是買。"國內奶企的問題是長期積累起來的,很多企業做了突破底線的事情,讓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懷疑和對洋品牌的認可根深蒂固。"奶源質量標準低、監管不嚴格是國內奶粉品牌"翻身"的主要障礙。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