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 在日前由江蘇省科協等聯合推出的系列高端科技報告會上,**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院士言及糧食安全問題時指出,要客觀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及其產品,不必談“轉基因”而色變。
李家洋院士說,十幾年前,美國一位學者出了一本書,叫作《誰來養活中國人》,對中國13億人吃飯問題表示憂慮。而事實上,雖然我國的糧食生產一直在穩固地增加,但依然沒有解決糧食的長期安全問題。正因為這樣,我們國家才提出依靠科技進步增產糧食的策略。
“現代生物技術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面對全球日益嚴峻的糧食安全問題,可利用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生物農藥和新生物制劑研發等,為人類生活帶來一場新綠色革命”。李家洋院士介紹說,轉基因作物可增加作物的抗寒性,有效防止病蟲害,大大減少化學殺蟲劑使用,減少生產成本,降低環境污染和傷害其他昆蟲和人畜。同時,也可以培育優良的作物品種,改善土地生產能力。
西紅柿是*早在國際上推出來的轉基因食品,大概在上世紀90年代在美國上市,因為其不容易腐爛,且味道特別好,當時還貼了一個標簽注明是轉基因的食品,價格也比普通西紅柿貴得多。目前,轉基因作物在全球的分布非常廣泛,美國處在**位,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印度、中國大概是前六位的國家。尤其是大豆、玉米在美國、巴西占的比例已經非常高了,中國轉基因棉占的比例也很高。總體上來說,各個國家的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都在大大增加。
眼下,一些轉基因食品已經上了百姓餐桌。公眾對轉基因技術和食品現在通常有兩種*端的認識,一種認為轉基因生物很可怕,比較擔憂;另一種認為轉基因生物不存在安全性問題,可以放任自流。對此,李家洋院士認為,新技術的發展難免存在風險,人們心存疑慮可以理解。消費者也有權作出是否接受或何時接受新技術成果的選擇。但是,應當對“轉基因安全性”進行科學的、理性的、全面的分析,避免進入認識的誤區。
李家洋院士說,轉基因作物有兩項重要功能:生物強化與功能食品。二者的本質都是通過轉基因的方法,改變食物的營養組成,使之更加有利于人類的健康。前者強調對于營養缺乏人群的關注,以“強化”作物中的營養成分為目的;后者注重提高生活質量,因此以“調整”營養組成為主要特征。
據了解,我國較早建立了轉基因生物安全性法規和管理體系,并全面開展了生物安全性評價研究,轉基因成分快速檢測技術已經實用化,轉基因棉花和水稻的環境安全性評價研究也走在國際前列。2001年,我國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凡是列入標識管理目錄并用于銷售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應進行標識。”
“國內外數億人口食用多年,尚未發現轉基因產品對身體健康產生損害;數千萬公頃種植轉基因作物未證實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這是不爭的事實。”李家洋院士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