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新聞提示】2月1日,海口市椰海糧油市場東15棟一倉庫,執法人員在此查獲一批沒有標注生產日期的涉假紅糖。商行負責人陳某坦承假紅糖不能食用,辯解稱假紅糖用作“肥料”種柚子等果樹提高水果含糖量。記者進一步調查證實,商行負責人所言不實。事實上,假紅糖已銷往食品流通環節,疑已流向餐桌。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姜飛 實習生 鄭鑫 文/圖
??新聞回顧:海口椰海糧油市場一倉庫查獲一批涉假紅糖
??2月1日中午,知情人士小弓(化名)向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熱線反映稱,海口椰海糧油市場15棟109-2號倉庫進了一批假紅糖,這些紅糖包裝上雖然印著廠名廠址,但沒有生產日期,已經流向食品流通市場。記者實地暗訪發現舉報內容屬實,將暗訪情況反饋給了轄區市場監管部門。海口永興鎮文化路98號,商戶已經銷售完的涉假紅糖包裝袋。記者 姜飛 攝
??經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龍華分局城西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現場核查,倉庫內查獲的印有兩個生產廠家廠名的假紅糖包裝上均無生產日期。倉庫負責人陳某坦承,假紅糖是他們在小廠用葡萄糖等配制的,并非原廠生產的真紅糖,不能食用。
??不過,陳某辯解稱,沒有標注生產日期的假紅糖主要銷往樂東一帶,用來種植柚子等果樹提高水果含糖量,沒有流向食品流通環節。
??記者暗訪:假紅糖確已銷往食品流通環節 疑已流向餐桌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海口椰海糧油市場15棟109-2號倉庫,為海口龍華天天糖商行使用。公開信息顯示,該商行注冊信息為個體戶,經營范圍包括:預包裝食品、副食品、糧油,不包括飼料和肥料。
??2月7日中午,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根據掌握的線索,對海口周邊農貿市場走訪證實,由上述倉庫銷售的假紅糖,確實已經銷售食品流通環節。當天中午,記者在海口永興鎮農貿市場文化路98號,一家專門銷售紅糖和白糖的攤位上發現,該攤位銷售的紅糖和白糖有多個品牌,價格不同。記者注意到,其中就有標稱“云南省彌勒市竹園鎮紅糖廠”生產的精制甘蔗紅糖。
??看到記者詢問紅糖價格,老板娘肖某某問記者主要做什么用,當記者告訴對方購買紅糖是酒店做年糕使用時,肖某某坦言,標稱“云南省彌勒市竹園鎮紅糖廠”生產的精制甘蔗紅糖味道不是很甜,但價格相對其他品牌便宜,其他品牌的紅糖每斤2.8元左右,而標稱“云南省彌勒市竹園鎮紅糖廠”生產的紅糖每斤2.3元左右。記者現場以每袋112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包(50斤)紅糖。??
??暗訪中記者還發現,肖某某攤位上,還掛著幾個已經銷售完紅糖的空袋子。
??針對記者暗訪情況,海口椰海糧油市場15棟109-2號倉庫海口龍華天天糖商行負責人陳某稱,這批紅糖確實還賣給了文昌、澄邁以及海口周邊商戶,是賣給別人種荔枝的,沒有讓他們當作食品銷售。“他們(當食品賣)故意害我我也不懂。”陳某說,賣給人家的時候是說種荔枝的。海口永興鎮文化路98號商戶,公開銷售多個品牌的紅糖和白糖。記者姜飛攝
??執法檢查:經營者無法提供紅糖廠家檢驗報告等證明材料
??暗訪中,記者還發現除了肖某某攤位外,海口永興鎮上還有其他商戶經營涉假紅糖。隨后,記者將掌握的情況反饋給了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秀英分局永興市場監管所負責人。
??當天,海口永興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對轄區賣糖的5個經營戶進行了全面檢查,發現有3家銷售標稱“云南省彌勒市竹園鎮紅糖廠”生產的精制甘蔗紅糖。
??經執法人員查明,上述3家銷售的涉假精制甘蔗紅糖,都是從海口龍華天天糖商行進貨。其中,2020年9月8日,海口秀英陳某富大米店購進了20包,截至當天還剩1包未賣;今年1月29日,肖某英購進了20包,截至被查還剩半包未賣(其中1包賣給了記者);今年2月1日,海口秀英洪某剛副食店購進了15包,截至被查還未銷售。記者在海口永興鎮購買到的涉假紅糖。記者姜飛攝
??據永興市場監管所所長雷艷霞介紹,上述商戶銷售的紅糖包裝上除了沒有生產日期,且商家無法提供該批紅糖廠家的檢驗報告等證明材料,當天,已責令經營者停止售賣問題紅糖,并進一步調查。
??目前,上述事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經營者坦承假紅糖不能食用,然而,*終還是流向了食品流通環節、流向了餐桌。那么,這些假紅糖含量都是什么成份?流向餐桌食用之后對人身健康是否有危害?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將繼續關注。
??快評:假紅糖流向食品流通環節不容小覷
??2月1日下午,海口市場監管部門在椰海糧油市場15棟109-2號倉庫,查獲一批假紅糖,老板向記者和執法人員明確表示,問題紅糖不能食用,他們只是賣給別人當作肥料使用的。
??海口椰海糧油市場是海口乃至全省*大的糧油及副食品批發市場,根據經營者提供的情況看,涉假紅糖分別流向了樂東、文昌、澄邁以及海口周邊等地市場,盡管老板堅稱假紅糖只作為肥料使用,但記者暗訪發現的情況和種種跡象表明,假紅糖確實流向了食品流通環節。
??以永興鎮為例,執法人員檢查就發現了3家商戶批發購進了50包涉假紅糖,涉及數量達2500多斤,其中約152 0173 3840斤假紅糖已銷往市場,具體去向不明。應該說,記者公開報道的這起事件不是一起偶發的個例,而是涉食品安全的一起系統性事件。由各個基層市場監管所根據記者提供的信息,被動地發現一例查處一例單打獨斗的做法,顯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食品安全事件無小事。連經營者自己都已承認,涉假紅糖不是真正的紅糖不能食用,那么這些紅糖到底用什么做的?都含有哪些成份?消費者食用后對人身健康有沒有危害?如何從源頭上消除這起食品安全事件帶來的隱患?這些問題,監管部門該重視了。(作者:大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