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生豬風波資本反響
??生豬飼養行業上市公司市值蒸發成為一個典型風險案例。作為一項產業風波,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深入各區域上市公司,調查生豬產業上市公司的應對之道。
??“銷量基本沒受到豬瘟影響,比較穩定。”8月31日上午8點30分許,在上海市閔行區一家雙匯冷鮮肉的店鋪內,老板一邊打包肉品一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在她與記者閑聊的僅一分鐘內,小小的攤位接連迎來三位顧客。
??然而,與其紅火生意相反的是,在資本市場這頭,雙匯發展(000895.SZ)近三日股票飄綠。8月31日,雙匯發展報收23.3元,較前日下跌1.35%,較8月*高點下跌了10%。
??菜場上一家經營金鑼品牌豬肉的店主給出了另一個觀察角度,“雙匯銷售肯定受影響啊,我們*近銷售多起來了,說明顧客跑到我們這里來了。”
??這個小型菜場內,只有上述兩家肉鋪。
??若要深究豬瘟對市場的影響,更為直觀的還是上市公司股價變化。
??8月3日,雙匯發展下跌7.19%,彼時正值農業農村部首次發布“非洲豬瘟”疫情信息;8月16日,一則鄭州市政府封鎖“非洲豬瘟”疫區的消息在網上流傳,鄭州雙匯屠宰廠涉及其中,雙匯發展當日即遭閃崩跌停。
??“受災”的不止雙匯。8月16日下午,A股豬肉股板塊集體跳水,收盤時,除雙匯發展跌停外,溫氏股份(300498.SZ)、天邦股份(002124.SZ)跌逾6%,正邦科技(002152 0173 3840.SZ)、牧原股份(002714.SZ)、羅牛山(000735.SZ)跌逾5%。
??疫情還在擴散。8月30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發生一起生豬非洲豬瘟疫情。這是8月份全國確診的第5起非洲豬瘟疫情。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豬肉產業鏈上的多個環節入手,試圖還原在這場蔓延的危機中,各個環節遭受了怎樣的影響、如何應對。而這場豬瘟危機,又如何體現在資本市場的變局之中。
圖文無關
??養殖場防疫升級,生豬養殖企業“如臨大敵”
??正邦科技一位工作人員在電話中表示:“公司雖然沒有出現豬瘟疫情,但所有的養殖場都很重視這件事,相關負責人已經駐守到場區,嚴密監控。”
??8月以來,生豬養殖龍頭企業相繼發布應對“非洲豬瘟”的措施。
??雛鷹股份為此成立了應急小組,暫停外部引種并降低內部豬只調運頻率,對拉豬車、飼料車等徹底消毒并密切監控。所有養殖場區執行封場,嚴格控制人員進出,生活生產用品統一采購。
??同時,雛鷹股份加強了消毒和隔離,包括場區內外消毒,豬舍內外消毒、人員進出消毒、車輛消毒、物資消毒等,并詳細登記出入記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采訪中獲悉,A股另外幾家生豬養殖龍頭企業的防疫措施也紛紛升級,尤其在消毒和人員控制方面。
??在記者提出“能否去實地看看”的要求時,多家豬企業均出于生物安全的理由,婉拒了采訪。
??唐人神(002567.SZ)證券部人士告訴記者:“即便在平時,豬場的人員進出也是非常嚴格的,需要對外來人員里里外外消毒,并提前隔離。現在是特殊時期,幾乎禁止外來人員進入。”
??韓某在浙江千島湖附近經營一家養豬場,其向記者描述,“現在預防和消毒抓得很嚴,當地畜牧局經常來給生豬檢查、抽血,頻率從以前一個月一次,提升了數倍。而我們的消毒也從一周一次,變為兩天一次。”
??各地監管部門也在加大隔離力度。
??記者從一家宿遷的種豬公司了解到,“有文件出來,豬已經進不去河北了!”
??日前,江蘇省也召開會議,嚴禁從遼寧省沈陽市、河南省鄭州市和連云港市非洲豬瘟疫區內調運生豬及其產品,暫停從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調運生豬和未經高溫處理的生豬產品。
??“非洲豬瘟”似乎尚無疫苗防治
??“國內普通豬疫,一般由農業農村部安排專門研究機構來采集病毒,通過馴化制出種毒,然后把種毒提交給生物企業規模化生產疫苗產品。我們還在等待農業農村部安排,暫未接到生產通知。目前,全球還未研制出預防非洲豬瘟疫病的疫苗。”8月27日,天康生物(002100.SZ)證券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上述天康生物證券部人士進一步表示:“生豬一旦染病,死亡率較高,只能進行撲殺,再做生物安全處理。但只要隔離得好,保證疫區的豬肉不流出,問題應該不大。”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近接觸了多家豬企發現,疫情沒有想象中嚴重。“這是一種需要密切接觸才傳染的豬瘟,即便在疫區,只要分欄隔離,就比較好控制。”
??生豬價區域性漲跌
??據農業農村部的信息,目前共出現遼寧、河南、浙江、江蘇、安徽五例疫情,疫情的擴散也影響到了生豬價格。
??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八月份全國生豬價格呈現先漲后跌的態勢,但非洲豬瘟拉低了豬價的上漲空間。
??“由于疫區的隔離政策,生豬調運受阻,豬肉價格的漲跌也出現了區域性特點。”卓創資訊分析師張莉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
??“疫區和非疫區、主產區和主銷區,要結合來看。在目前出現的5大疫區中,安徽、遼寧、河南是主產區,生豬調不出來,當地供大于求,價格下跌得比較明顯。江蘇、浙江是主銷區,尤其是浙江當地生豬產能不足,主要依賴外省調運,但因周邊省份也有豬瘟,調運不及時,生豬供應不足,價格上漲*為明顯。” 張莉莉說。
??對此,浙江的養豬場負責人韓某深有體會:“以前浙江的生豬價格和周邊省份就相差1-2毛/斤,現在比周圍地區高出5-6毛/斤。”
??韓某向記者表示,“不過,目前豬價上漲在消費端體現得并不明顯,上漲的價格主要由經銷商承擔,比以前少賺一點吧。”
??一方面是豬肉價格傳導存在時滯,另一方面,消費端對豬肉價格也較為敏感。
??從記者的走訪來看,反映在消費端的價格漲跌并不明顯,上文提及的兩家店鋪老板均表示目前豬肉銷售價格相對平穩。“一旦價格上漲,就不好賣了。”金鑼品牌豬肉的店主說。
??另一個市場關注的焦點在于豬瘟對豬周期的影響程度。
??目前,中國市場處于豬周期下行階段,此前有觀點認為,“重大疫情會使得能繁母豬淘汰量增大,加速產能去化,或導致周期拐點加速到來。
??關于豬瘟對豬周期的影響,張莉莉認為還要看非洲豬瘟的具體防治情況。“如果控制得好,9、10月份控制住了,那么豬周期拐點或在明年春節到來,到時候又是需求旺季,豬價可能會有明顯上漲。如果控制效果不佳,那整個市場會比較低迷,拐點何時到來還要繼續觀望。”
??對于豬周期拐點來臨時點的看法,馮永輝有不同的觀點。他認為目前市場上生豬仍然供大于求,即便發生了非洲豬瘟,損失的豬也比較有限,價格漲不上來。
??“非洲豬瘟與12年前暴發的藍耳病造成的影響不可同日而語,我對這個疫情的處理還是很有信心的,就算以后再出現,損失也不會像當年那樣。所以拐點并不會提前到來。” 馮永輝認為。
??“豬肉”概念股市值縮水
??接連出現的“非洲豬瘟”疫情,將情緒傳導至資本市場,并引發多家豬產業概念股的股價下跌、市值縮水。
??據同花順統計,目前A股涉及“豬肉”概念的上市公司共計25家,截至8月31日收盤,總市值為4141.9億元,較8月16日開盤前的4629.94億元總市值,已蒸發488.04億元。
??在資本市場,養殖股也不受青睞。8月27日,經濟學家宋清輝在微博表示,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養殖股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較佳,但因其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較大,其潛藏的風險亦不容樂觀。總體來看,基于上述一些風險因素,資本市場對于養殖股并不青睞。
??而當股價下跌遭遇高比例質押,部分養豬企業風險驟現。
??近一年,唐人神股價一路下跌。8月以來,亦呈現下滑趨勢。8月31日,唐人神股價報收4.45元,較當月*高點下滑15%。
??據東方財富網信息,唐人神的股權質押比例達到31.2%,十大股東之一龍秋華質押股數占其持股比例的54.43%,其向國信證券質押的1700萬股,質押日收盤價為9.43元,現或已達到平倉線。
??無獨有偶,天邦股份近一個月來股價劇烈震蕩。8月6日,天邦股份股價跌停;8月16日,股價遭遇大幅下跌。8月31日,天邦股份有所回升,但仍處在4.53元的低價。
??據東方財富網信息,其控股股東張邦輝向申萬宏源及國泰君安質押的兩筆股權,或已分別達到預警線和平倉線。
??在豬肉板塊企業中,雛鷹農牧可能是相對幸運的一員。
??此前,由于股價的一路下跌,雛鷹農牧在6月14日申請停牌。而在當時,雛鷹農牧的股權質押比例已達49.6%,其控股股東侯建芳質押股數占其持股比例的98.66%,已觸及平倉線。否則遭遇8月份豬肉概念股的集體下跌,雛鷹農牧恐雪上加霜。
??當前的危機還未解除,豬瘟所導致的生豬價格下跌,使上市企業對后市也不樂觀。
??天邦股份預計三季報業績為凈利潤1.1億元至2.2億元,下降幅度為-50%至0%。天邦股份稱,“未來生豬市場價格的大幅下滑以及疫病的發生、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等,仍然可能造成公司的業績下滑。”
??唐人神預計三季報業績為凈利潤1.07億元至1.71億元,下降幅度為-50%至-20%,變動原因是“由于公司養豬業務受豬價行情大幅下跌影響,盈利能力下降。”
??雛鷹農牧的三季度業績預告更為“慘烈”:預計凈利潤-6.3億元至-5.7億元,下降幅度為-855.13%至-783.21%。
??雛鷹農牧表示,第三季度生豬價格有所回升,但受非洲豬瘟等因素影響,河南地區生豬銷售價格短期內出現回落,對公司盈利能力有一定的影響。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盡管之前豬價有過一陣上漲,但是豬瘟的擴散使得豬價上行壓力較大,后期不乏震蕩下行的可能。對于上市企業來說,下半年盈利將承受較大壓力。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