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當前,制止餐飲浪費成為熱點話題。幾十年以前,餐飲基本不存在浪費行為。那個時候,小孩子把米飯粒掉在桌上,大人會教育小孩撿起來吃掉。節約糧食,是人們共同的認知。幾十年時間一晃而過,現在別說是掉在桌上的飯粒少有人吃,就是裝在碗里、盤子里的糧食,也常常出現浪費的現象。
??現在很多人已經感受不到節約糧食的必要性了,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們現在的糧食供應比較充足。就糧食生產而言,截至2019年,我國實現了創紀錄的“十六連豐”,糧食產量連續5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在糧食連年豐產豐收的大背景下,一些不良現象開始抬頭,推崇什么“吃飯要講排場”“好客就得鋪張”;*近一些美食主播大熱,其中一類走*端、暴飲暴食的“吃播文化”更是助長了浪費糧食的不良風氣。
??有些人可能對這種“舌尖上的浪費”不以為意,認為小小浪費,不值一提。一人兩人、一頓兩頓的浪費,可能不算什么,但我們有14億人口,正所謂“細雨落成河,粒米湊成籮”,小小的浪費加起來,數字是十分驚人的。中科院曾經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中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52 0173 3840萬至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
??糧食總量多了,品類豐富了,意味著我們可以進行更好地消費,但消費不等于浪費,糧食就是再豐產豐收,就是再滿倉滿囤,也不該有一株一穗的浪費。節約糧食、杜絕浪費,除了站在個體的、家庭的角度去審視,更要站在全國的乃至世界的視角去思考。
??站在餐飲需求的角度,我們不應浪費糧食。吃飽、吃好、吃得健康當然是可以的,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追求,但不應該吃得鋪張、吃得浪費。對此,古代的一些基本認知,比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又比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等等,擱在現在一點也不過時,仍然有巨大的現實教育意義。
??站在糧食安全的角度,我們不該浪費糧食。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世界多國紛紛囤糧,這正印證了一句老話,那便是“糧食打進倉,莫忘災和荒”。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保障糧食安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我國糧食處于一種“緊平衡”的狀態,雖然不至于短缺,但也經不起毫無節制的浪費。試想,如果在這個時候,糧食供應因為浪費嚴重而出現了短缺,那這個短缺就可能被十倍、百倍地放大,就*大可能成為我們受制于人的一個弱項。
??站在生態文明的角度,我們不能浪費糧食。有地才有糧,糧食是土地生產出來的。在國際上,一些國家比如巴西,為了產出更多的糧食,大面積地毀壞“地球之肺”——亞馬孫雨林。在國內,為了確保糧食安全,當下,一些地方把用來涵養生態的坡地、荒地等,開發出來種植糧食,一些本來應該休耕的土地,現在也面臨著“加班生產”的可能性。因此,浪費的糧食越多,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森林、草原等被毀壞,會有更多的土地得不到“輪休”的機會。
??所以說,餐飲浪費,不是一個小問題,也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其關聯非常寬廣,其影響非常深遠。站在這個角度,杜絕浪費,就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必須要去做,是每一個人都要去做,是現在、立刻、馬上就要做的事。對于這一點,社會各界應該達成高度共識,從而真實、持久、有效地行動起來。(文丨柯利剛)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