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長城新媒體記者鄭佳洵 煙成群 李麗鈞
主打低熱量、健康、飽腹的代餐食品如今在消費市場走紅,成為飲食圈的新潮流,代餐食品迎合了年輕人愛美、釋壓的群體訴求,也吸引眾多食品企業投身其中,獲得資本青睞。
《2020代餐輕食消費洞察報告》中顯示,2019年中國代餐品牌數量為2837個,2020年直接增加到3540個;艾媒咨詢也有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代餐市場規模達472.6億元,預計2021年將進一步增長,市場規模預計達924.3億元。
代餐食品托起近千億元市場,卻也暴露出魚龍混雜的亂象。
一邊是正在快速發展的消費市場,一邊卻是還很不成熟、不規范的行業,那么在“代餐熱”面前,廣大消費者該如何理性消費呢?記者走進市場,一探究竟。
為迎合現代年輕人對于快速、簡易方式減肥的需求,近兩年以減肥瘦身為噱頭的代餐食品市場迅速攀升。長城網記者 鄭佳洵 攝
代餐“霸屏”朋友圈 消費金額高速增長
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吃瘦,消費者的消費水平與質量不斷升級換代。
為迎合年輕人瘦身潮流,所謂的“健康領域”掀起了一股代餐熱。網紅品牌、減肥App、傳統食品企業等紛紛推出以低能量、高纖維、營養元素豐富、能飽腹為特點的代餐食品,吸引了大量減肥群體。
不難發現,在線上平臺、線下商超,越來越多產品的宣傳標簽印上了“零卡、零脂、零糖、無負擔”,人們的目光更多聚焦到了產品包裝袋上的“0”。麥片、代餐奶昔、蛋白棒、雞胸肉品類愈加詳細……
“也就是這一兩年吧,身邊很多朋友都在吃這個,朋友圈也總能刷到各種代餐廣告。”石家莊市民楊先生今年30歲,因難以忍受自己身材略微“走樣”,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購買了朋友圈較火的一款代餐奶昔。
比較貴,152 0173 3840元20袋左右,**喝3次,早中晚。”楊先生坦言,連續喝了3個月左右,成效并不明顯。考慮到價格,后續沒有再購買。
顯然,楊先生并不是個例。減肥,是愛美人士的終身追求。但想 “躺瘦”的年輕人實在太多,于是他們的目光自然而然落到了代餐上。
《功能營養代餐市場消費趨勢》顯示,近一年來,國內代餐市場的消費金額和消費人數均呈現50%的高速增長。
“瘦身產業”潛力巨大 網友評價褒貶不一
目前我國代餐行業的銷售人員與消費者人數都穩步上漲,2022年或將達到1200億元的市場規模。但在狂熱追捧代餐食品的背后,存在著魚龍混雜、過分宣傳、監管缺位、非理性消費的市場亂象。
連日來,記者在某大型電商網購平臺搜索關鍵詞“代餐”,發現相關產品五花八門,多種品牌的代餐奶昔居于全網銷量前幾名。在相關的產品介紹中,充斥著“健康瘦”“炫腹”等詞語。
“我們的產品可以幫助改善飲食習慣,在保證了人體每天所需的營養素的情況下,適量地減少攝入熱量,使人健康地瘦下來的。只要瘦下來,基礎代謝不會下降很多,是不會復胖的。”記者隨機對一款“店鋪熱銷過萬”的代餐奶昔產品進行詢問,店家表示。
“這款是減肥代餐**產品。一次用量28g左右,熱量為106大卡。”售賣代餐粥的賣家介紹說,產品富含魔芋,同時搭配元苞車前子殼具有高飽腹感,很適合代餐減肥,沒有添加劑,沒有副作用。
果真如商家所說嗎?網友們評論不一。
“飽腹感不強”“口感還可以,比較甜”“不太適合長期吃”“不敢給孩子吃”“沒有變瘦”……
曹經理以前是石家莊地區某代餐品牌的客戶經理,現在她已經轉行不做了。
曹經理說,常見的代餐形式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以及代餐粥等。
“我干這行已經有五六個年頭了,而且自己以前也在吃這個品牌的代餐。剛開始干的時候身邊有很多的人在吃這個,銷路還是不錯的,有的時候一個月能賣幾十萬元的貨。”曹經理介紹。
但由于代餐產品缺乏行業標準,門檻比較低,使得市場上出現了各種代餐產品,五花八門的代餐食品中,有的"假冒**",質量堪憂,市場競爭很激烈,現在他們的產品很難賣出去,所以她只能轉行從事其他行業。
丁香醫生在今年發布的《代餐行業營銷洞察報告解讀》中指出,52%的代餐消費者選擇了放棄,食用1個月內的消費者中,只有7%表示會一直堅持使用代餐。要占領用戶心智,成為被長期選擇的消費品,代餐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破圈出道”呼喚監管 專家告誡理性消費
而選擇、使用代餐不當,會產生什么后果?
日前,河北醫科大學**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駱彬告訴記者,服用代餐要注意安全,否則可能引起腹脹、腹瀉、便秘、過敏等不良反應。遇到這種情況,要立即停止食用。
“購買代餐食品時,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還要注意看產品標簽上的營養成分。 ”駱彬說,減重、塑形對營養素的要求不同。減重要選擇全營養的代餐,即每100克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分別為占50%-70%、15%-20%、20%-30%。而如果是以塑形 為目的,在維生素、蛋白質的含量上要適當調整。
駱彬認為,代餐的營養不能完全代替正常食品,在使用一段時間,達到一定效果后,要及時停止,回歸正常飲食。
記者了解到,很多消費者購買代餐是通過朋友圈、微商、熟人介紹、社交軟件等渠道,而目前網絡食品銷售存在很多監管盲區,一旦遇到質量問題,商家因逃離了常態化的市場監管,便以買家保存不當等理由拒絕賠償,給消費者維權帶來困難。
深圳市消委會挑選了十款中外知名代餐產品,對其安全、營養、功效三方面進行檢測,發現有4款標注的營養指標與實際檢測值不符,同時大部分樣品不同程度存在能量或營養素偏低的情況,不少人在食用過程中出現拉肚子、腸道不適等癥狀。
2019年,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代餐食品》團體標準,有助于打開行業發展的瓶頸。專家指出,在“代餐熱”面前,廣大消費者要增強識別是非的能力,不盲目追求苗條而忽視健康與科學;更重要的是政府相關部門要聯合起來強化對代餐食品市場的監管,及時出臺規章制度,杜絕虛假宣傳,為代餐食品市場劃上規則紅線。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