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 作為企業,要關注顧客的“危”,關注他們有什么困難與麻煩,他們的“危”就是企業的“機”。別人的困難就是自己的商機,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就是給自己創造商機。
《浙商》:魯老師,幾天前商務部正式宣布,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早在宣布并購之初,匯源就迅速加快了對果汁上游產業鏈的布局,投入總計達20億元。商務部禁購,使匯源集團的部署被徹底打亂,從而引發了一場如何應對并購危機的討論。
其實,每個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機。那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危機呢?
魯柏祥:解決具體的危機事件,是屬于操作層面上的事情。事到臨頭,只有一個個問題逐個擊破,并沒有什么訣竅。
《浙商》:人們常說危機是“有危也有機,危與機是并存的”,企業怎么才能從危險中找到機會呢?
魯柏祥:我認為,危與機并存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什么叫并存?兩個獨立的個體在一起是并存。如果說危與機是并存的,那么危機就意味著里面有的是好的,有的是不好的;這會導致機會主義的行為,從而使得所有的行為都按照機會走,機會至上。
《浙商》:那么危機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呢?
魯柏祥:萬事萬物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即危機并不是有好與不好兩個東西,危機與機會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即一體的兩面而非兩個不同事物的平行存在,只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視角去看待這個問題而已。危與機是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角度,它取決于人們的世界觀。心中有危,就把它看成危,以為這就是危;心中有機,就把它看成機,以為這就是機。
《浙商》:就是說危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魯柏祥:在很多人眼里,危機就是麻煩、危難與風險,他們對“危機”的解釋重點在“危”字上;而他們對“機會”的解釋是有好處,可以占便宜了,重點在“機”上。這些人對危機的理解都是從“我”的利益關系角度出發,而不關注別人,認為對自己有好處的就是機會,對自己有麻煩的就是危機。
《浙商》:那應該從什么角度來看待危機呢?
魯柏祥:做生意就要“乘人之危”。“危”中發現“機”,而且“機”就必須主動去“會”它。
作為企業,要關注顧客的“危”,關注他們有什么困難與麻煩,他們的“危”就是企業的“機”。別人的困難就是自己的商機,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就是給自己創造商機。
《浙商》:啊?要趁火打劫嗎?
魯柏祥:從自己的利益關系角度出發,永遠走不出危機的死胡同。如果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就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說,做生意就要“乘人之危”。
《浙商》:在當前經濟危機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企業如何“乘人之危”呢?
魯柏祥:當前的經濟危機,多少企業碰到麻煩?假如你是這些企業的上游企業,那么就不應當只把自己的產品賣掉了事,否則明天你的下游企業都死光了怎么辦?如果我們去幫助他們把他們面臨的危機都解決掉了,他們活得越好,就越是會來找我們。
《浙商》:我們剛剛做過納愛斯的專題報道,其董事長莊啟傳也提出,在當前經濟危機下,如果是產業鏈上的優秀企業遇到暫時的困難,就要出錢出力幫助他們走出困境。這就是您所說的“乘人之危”吧?
魯柏祥:對,阿里巴巴也是這樣。2003年的“非典”,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危”,但對他們的電子商務來說是“機”,所以他們能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在這次世界性的金融風暴到來之前,阿里巴巴又在做什么呢?馬云在經濟的冬天尚未到來的時候,就拋出“冬天論”;與相關銀行合作,幫助下游網商進行網絡聯保貸款;《浙商》雜志也報道了阿里巴巴推出的“援冬計劃”。
常規的做法往往是:“非典”來了,為了降低費用節省成本,企業可能就關門了。如果這樣,很難想象阿里巴巴今天會是什么樣!只有把下游企業的“危”解決了,我們的問題就解決了。如果下游企業沒有未來,我們哪里有未來呢?
《浙商》:那么,面對終端消費者的企業應該怎么“乘人之危”呢?
魯柏祥:面對終端消費者,就要思考在經濟危機到來之時他們有什么問題。很顯然,經濟危機到來,消費者的錢少了,不夠花了,那我們的企業就更要生產符合消費者功能性需求的產品。在經濟危機下,消費者不是不愿意花錢,而是如何使所花的錢更加有效。如果企業能做到這點,消費者還是會買你的東西,你的“危”自然就沒了。
《浙商》:具體應該怎么操作呢?
魯柏祥:在經濟危機下,企業的產品應當更多強調功能性利益,適當減少精神性利益,比如減少產品繁雜的包裝之類。這樣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提高產品品質。
反之,如果企業在經濟危機來了之后,產品品質下降,價格也隨之下降,而且品質下降的速度快于價格下降的速度;這樣一來,使消費者花錢的有效性降低,*后產品更加賣不出去了。
我們以前說過企業的使命,無論企業是面對業務,還是面對終端消費者市場,都要學會“乘人之危”。企業要有大潮出海的勇氣,但不是去送死,那只是匹夫之勇。企業只有充分認識“危”,永遠把企業與市場、社會聯系在一起考慮問題,把握了顧客的“危”,才能把握使命。“危”就是一把鎖,我們要打開它,必須做成一把與其凹凸互補的鑰匙。這就相當于照鏡子,往鏡子面前一站,馬上就能找到對應面了。
《浙商》:嗯,企業要學會照鏡子:從自己的角度看是“危”,但從顧客的角度來看就是我的“機”了。
魯柏祥:經濟大蕭條的時候,顧客的困難越多,對于企業而言,機會也越多。越是經濟危機,企業越要緊張,但不是緊張自己,而是為客戶緊張,急客戶之所急。在“機”出現時,要創造能實現“機”的資源整合。真正優秀的企業會在這樣的時代誕生,這就是所謂的“亂世出英雄”。相信這次經濟危機過去以后,很多優秀的企業會感激這次危機,因為他們在這次危機中“鳳凰涅槃”;但也有很多企業只會發牢騷,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這次危機。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