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23日,農歷秋分。陣陣秋風中,漁民們迫不及待地從水中撈起一只只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大閘蟹。當天,蘇州陽澄湖、太湖兩地的大閘蟹同時開捕。在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的當下,如何在大閘蟹養殖與環境保護間平衡,成為了考驗蟹農們的難題。
??“秋風起,蟹腳癢。”在江南魚米之鄉的蘇州,秋季***的水產非大閘蟹莫屬。有詩云:“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然而如今在蘇州,想吃到大閘蟹正成為一件越來越困難的事。
??隨著環保要求的加碼,2016年底陽澄湖的圍網養殖面積壓縮了一半,2017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總產量從前一年的約2100噸猛跌至1200噸左右。
??作為陽澄湖蟹長期的競爭對手,太湖蟹的處境更為艱難。根據生態環境部對太湖水環境治理工作的督導要求,今年6月底前太湖蘇州市行政區域內水域4.5萬畝圍網全面拆除,太湖圍網養蟹成為歷史。
??為了在環境保護與大閘蟹養殖間取得平衡,各方開始使出渾身“蟹”數。
??陽澄湖青年養蟹帶頭人顧敏介紹,今年陽澄湖蟹農們普遍選用了大母本培育蟹苗,五母母本價格一度被炒到1000元左右一只。通過增氧設備等新技術的使用,“原本每畝五、六百的投放密度增加到一千只”。
??“今年高溫天數少,大閘蟹容易脫殼,脫殼后存活率高。加上環境整治后陽澄湖水質持續改善,今年陽澄湖大閘蟹個頭、品質均高于去年。”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副會長周雪龍預計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整體產量為152 0173 3840噸,比去年的1300噸進一步增加。價格比去年增長約10%。
??在太湖,漁管部門于東太湖規劃設置了15萬畝人放天養生態修復區,根據漁業資源增殖容量放流河蟹蟹苗。今年首批共計放養了豆蟹、扣蟹苗近800萬只,任其在湖中以天然餌料為食、原生態生長,開捕后由沿湖漁民持證入湖依法依規捕撈上市。
??從前期試捕抽樣的情況來看,太湖人放天養生態修復區內大閘蟹長勢良好,預計將為市場提供100噸野生太湖大閘蟹。規格蟹價格高于往年,預計將在160元每斤左右。目前,太湖沿湖各區也正加緊開展標準化蟹塘改造,明年太湖蟹的產量有望繼續回升。
??在顧敏看來:“雖然環保要求令大閘蟹養殖水域不斷縮減,但也促使蟹農改變延續了幾百年的傳統養蟹方法,開始把現代科學技術引入大閘蟹養殖。同時水質改善也令大閘蟹的品質提升。”
??一些蟹農則視此為轉型的良機。蟹農奚興根從1992年就開始養殖太湖蟹。太湖圍網拆除后,他利用七都鎮建立人放天養生態養殖區的契機,向政府承包了372畝蟹塘。相比圍網養蟹,標準化池塘養殖太湖蟹的條件和環境更易調控,成蟹量高于湖區。奚興根預計今年自家蟹塘產量可達6萬斤,“圍網沒有之后,收入反倒比以前更高了”。(記者 鐘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