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lián)網
??說到羅非魚,大家比較熟悉,但有一些羅非魚,未來可能會以另一個名字――“海南鯛(diāo)”出現(xiàn)。*近,國內羅非魚大省海南的羅非魚行業(yè)在北京開展“海南鯛”推介,7家企業(yè)的海南羅非魚產品首次獲得“海南鯛”認證。
??改名的背后,是這個行業(yè)在嘗試降低出口依賴轉攻內銷市場。不過,普通消費者對海南羅非魚改叫“海南鯛”的接受度并不一致,有人疑惑“海南鯛”和鯛魚是否為一種。而在部分學者看來,羅非魚與鯛魚都是魚的學名,二者同科不同種。“海南鯛”的推出,主要是從銷售市場考慮,作為商品名并無大礙,但不建議在宣傳中稱其是鯛魚的一種,容易引起混淆。而羅非魚在養(yǎng)殖、食用方式、營養(yǎng)等方面都是一條“好魚”,如果能增加消費者認知,看好未來市場潛力。
??部分海南羅非魚可認證為“海南鯛”
??海南擁有“三棵樹(603737),一條魚”四大特色農產品。“三棵樹”是椰子樹、檳榔樹、橡膠樹,“一條魚”便是羅非魚。憑借蛋白質豐富、性價比高等特點,羅非魚深受歐美消費者喜愛,在海南也以出口為主。據海南省商務廳數據,2020年海南省水產品出口總量為16.8萬噸,出口額達31.6億元。其中,羅非魚出口量占14.5萬噸,出口額達22.5億元。
??然而,依賴出口也讓海南羅非魚銷售較為被動。據海南省商務廳對外貿易處處長黃斌介紹,海南羅非魚90%以上均為出口,美國市場占其中50%以上。2019年5月,美國宣布對25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累計加征25%關稅,羅非魚也在征收之列。依賴出口以及國際貿易形勢的不穩(wěn)定,使得海南產業(yè)和企業(yè)面臨很大風險。
??海南羅非魚協(xié)會會長、海南翔泰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榮杰向新京報記者說,近兩年,受匯率調整、疫情背景、運費上漲等因素影響,羅非魚企業(yè)的利潤點一直不夠理想。盡管2020年海南羅非魚出口數量和金額都有所增長,利潤卻在下降。“所以這幾年我們也在嘗試減少對出口的依賴,逐步打開國內市場。”
??黃斌表示,海南羅非魚內銷轉型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品牌、渠道缺乏。品牌方面,“羅非”的稱呼主要是考慮引種來源于非洲,但沒有考慮到日后作為商品的市場推廣需要。結合文化背景,“羅非”的名字可能會讓人聯(lián)想到一些負面含義,難以在**印象上討好消費者。渠道方面,因為境外銷售渠道另有進口商在經營,海南羅非魚企業(yè)大多專注于養(yǎng)殖、加工環(huán)節(jié),缺乏渠道經營能力,所以內銷轉型效果不明顯。
??面對上述困境,2020年,海南省商務廳聯(lián)合海口海關、海南省市場監(jiān)管局和農業(yè)農村廳等部門,推進實施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工程,支持海南出口羅非魚實現(xiàn)內銷轉型,支持行業(yè)協(xié)會和企業(yè)建立“海南鯛”標準認證體系。
??2020年11月2日,海南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xié)會發(fā)布標準編號為T/HAPPMA 01-2020的《海南鯛認證規(guī)范》團體標準,其適用于以養(yǎng)殖海南鯛(羅非魚 Tilapia)為原料經加工而制成的鮮品或凍品。在定義上,“海南鯛”英文名為Hainan tilapia,是“與出口美國、歐洲等境外市場‘同線同標同質’(在同一養(yǎng)殖基地養(yǎng)殖、同一生產線加工、按相同的標準生產,從而達到相同的質量安全水平)的海南羅非魚”。
??黃斌說,羅非魚分類上屬于麗魚科(慈鯛科),新名字可以讓大家聯(lián)想到海南的美好圖景以及羅非魚本身的好品質,有望受到消費者歡迎。
??專家認為不宜宣傳是“鯛魚的一種”
??2021年,海南羅非魚行業(yè)開啟“海南鯛”的系列推介活動。3月26日,首場海南自貿港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海南鯛”發(fā)布推介會在北京召開,海南翔泰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海南遠生漁業(yè)有限公司、海南萊克食品有限公司、海南南蔚藍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海南佳德信食品有限公司、海南新臺勝實業(yè)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yè)獲得“海南鯛”認證。
??劉榮杰告訴新京報記者,上述7家企業(yè)的羅非魚加工量占海南省的七成左右,產品嚴格遵循國內外的高標準要求,獲得認證后將有助于提升相關產品在國內市場的消費升級。而在2021年5月底前,推介會還將走進成都、重慶、昆明、海口、三亞等城市,向更多地區(qū)介紹“海南鯛”,對接國內商超、電商、部隊和學校等銷售市場和渠道。“相信‘海南鯛’的新名稱能夠增加更多消費者網上的點擊量和線下的點單量,今后在內銷市場上大有可為。”
??那么普通消費者對新名稱“海南鯛”的反響如何?新京報記者隨機采訪的幾位消費者中,有人說之前對羅非魚的關注比較少,“海南鯛”的名字體現(xiàn)了地域特色,會吸引到自己,聽著很霸氣。也有消費者表示,作為不常采購水產的人,線下看到可能會購買,但線上不一定會搜索,“‘鯛’這個字還是挺陌生的,不太會讀,‘羅非’簡單些。”還有消費者提出,不知道“海南鯛”和鯛魚是不是一種,會有些疑惑。
??圍繞海南羅非魚更名“海南鯛”,以及羅非魚和鯛魚的區(qū)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è)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強俊介紹,羅非魚和鯛魚都是鱸形目麗魚科,“祖先是一樣的,前者在非洲存活,繁衍下來,后者在中國存活,繁衍下來。”但羅非魚不等于是鯛魚,“海南鯛”的稱謂可能是從麗魚科(慈鯛科)的角度出發(fā),是一種打開市場的營銷手段,但也可能引起消費者混淆。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è)研究中心主任徐跑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雖然羅非魚與鯛魚不同,但并不代表“海南鯛”的稱謂有問題。“‘海南鯛’是商品名,羅非魚是學名,并不沖突。好比大家常買的小龍蝦,學名是克氏原螯蝦;大家熟知的多寶魚,學名是大菱鲆(píng)。為什么會有這些商品名,也是因為聽著好聽,消費者比較容易接受。”
??但徐跑強調,從市場銷售角度,商品名可以稱之為“海南鯛”,但在宣傳時,不宜將其說是“鯛魚的一種”。“麗魚科里面有很多種魚,羅非魚和鯛魚還是不一樣的,如果宣傳是鯛魚的一種,就是在偷換概念了。”對此,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部分含有“鯛”字樣的羅非魚產品背后,會在配料中標注“羅非魚”字樣。
??嘗試創(chuàng)新口感打開內銷市場
??事實上,《海南鯛認證規(guī)范》團體標準及相關推介活動,僅是海南羅非魚轉戰(zhàn)國內市場的布局之一。羅非魚還在技術、產品呈現(xiàn)形態(tài)上做出了更多改進。在2020中國羅非魚產業(yè)發(fā)展大會上,華食智創(chuàng)創(chuàng)始人、蜀海供應鏈**顧問張鴻烈曾指出,魚在餐飲市場上舉足輕重,但羅非魚相關菜品數量僅占魚菜品總數的0.3%,占魚菜品滲透餐廳總數的0.6%,未來仍有*大提升空間。建議羅非魚的烹飪過程中利用特征性風味,增加感官接受程度,提升羅非魚魚肉的品質。
??徐跑也表示,羅非魚本身是條“好魚”,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曾向全世界推廣。從養(yǎng)殖方面,它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很強,投苗后的轉化率比較高,而在食用方面,羅非魚的肉相對完整,沒有小刺,適合小孩、老人等多類人群使用。想要打開國內市場,可以進一步從養(yǎng)殖方式等入手完善,迎合本土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和需求。
??在產品形態(tài)上,羅非魚在不斷創(chuàng)新。目前,“海南鯛”的加工產品銷售形態(tài)主要為整尾條凍、魚片、調味魚等。其中,調味魚不同于傳統(tǒng)冰鮮水產,僅需簡單加工,就可以吃到和飯店一樣的美味。
??在3月26日的“海南鯛”北京推介會現(xiàn)場,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一些獲得“海南鯛”認證的羅非魚企業(yè)展位前,有1家展示的是原條凍羅非魚、切塊凍羅非魚外,還有4家呈現(xiàn)的均是調味魚包裝產品及試吃體驗。無論是煎還是煮,展位人員從取出包裝、倒入魚片和調料包再到烹飪完成,只用了不到10分鐘的時間。一位試吃者說,有些味道自己在家是做不出來的,這樣的調味魚不但節(jié)約時間,還可以足不出戶吃到想吃的菜品,很方便。
??同時,羅非魚企業(yè)紛紛推出特色口味。其中,勤富推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糟粕醋魚”“紙包魚”,蔚藍海洋則推出“羅小非”牌川香風味、新奧爾良風味、檸檬風味的羅非魚片。而據劉榮杰介紹,為開發(fā)市場,海南加工企業(yè)在不斷研發(fā)高附加價值的新產品,比如一些企業(yè)致力于鯛魚裹粉油炸系列產品的進一步技術研發(fā)。
??此外,在包裝規(guī)格上,羅非魚還嘗試通過大小不同包裝拓展細分渠道,迎合市場新需求。翔泰目前出口與內銷的比例為7:3,多年前就已布局國內電商平臺,2020年下半年還曾亮相李佳琦直播間,500g/盒的酸菜魚片一度成為爆款。在“海南鯛”北京推介會展位上,新京報記者發(fā)現(xiàn),翔泰今年還推出了一款355g/盒的酸菜魚片,同時在新包裝上標注了“甄選優(yōu)質海南鯛”的字樣。翔泰北京分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結合消費群體的需求,該款小包裝產品主要針對線下平臺的超市、快餐行業(yè),和500g/盒的酸菜魚銷售方向有一定區(qū)分。
??對于羅非魚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劉榮杰認為,在加工過程方面,“海南鯛”企業(yè)的羅非魚從活魚運輸到工廠完成加工的過程很快,已可以做到很大程度上保證魚的品質,未來市場突破口還是在于提高消費者的認知。在內銷市場方面,北方消費者要較南方更容易接受羅非魚。“這與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北方比較接受冰鮮產品,南方則更喜愛鮮活水產。而調味魚這種產品比較容易吸引年輕消費者,帶動南方地區(qū)的銷量,加上‘海南鯛’的新名稱、企業(yè)對產品的宣傳與新品研發(fā),相信未來會迎來銷售旺季。”
??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攝影 王思煬
??編輯 李嚴 校對 王心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lián)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