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豬周期是生豬價格波動的市場表現,養豬場戶應多一些逆周期思維,在波峰或波谷到來前提前應對、未雨綢繆。養豬業在降本增效的過程中,應審時度勢,平衡短期投入與長期投資,加強與產業互聯網的合作,提升智慧養豬水平和總體生產效率。
日前,五部門聯合發布生豬產品信息數據,10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348萬頭,相當于正常保有量的106%,處于黃色區域。據悉,牧原、溫氏、正邦、新希望等在投資者問答平臺上透露了2021年全年出欄計劃,初步計算,四大豬企全年生豬出欄有望超7500萬頭。
經過全行業努力,今年二季度生豬生產已經完全恢復。6月到9月出欄肥豬均價一路跌到成本線以下,養豬全行業陷入虧損。四季度市場價格回升,養殖虧損情況緩解,10月散養和規模養豬平均每頭虧損分別為349元和335元,分別比9月少虧損42.2%和49.8%。11月,生豬價格已高于成本線,部分養殖戶開始盈利。由此來看,近期豬價上漲是恢復性上漲,原因主要是年底豬肉消費需求拉動,從價格的**水平看,豬價目前處于較合理區間。
當前,生豬和豬肉生產供應相對寬松這個基本面沒有改變,這意味著接下來一段時間豬肉供給有充分保障,同時本輪豬周期的拐點還沒有真正到來。據監測,3月份以來,全國規模豬場每月新生仔豬數量都在3000萬頭以上,并持續增長。按照規律,仔豬育肥6個月后可以出欄,預計目前到明年一季度上市肥豬同比還會明顯增長。10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仍比正常保有量多6%,預示著生豬供應相對過剩的局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中小養殖場戶數量占全國養豬場戶的99%,其生豬養殖量接近全國的一半。分散的養殖戶群體龐大,從主觀意愿出發,各方都希望避免豬價波動給自身造成影響,但是*終卻容易變成“追漲殺跌”的順周期行為。很多主體抱有僥幸,在價格好的時候,都希望別人去產能,自身盡量多生產、多出欄。由于規模養殖場有資金優勢不愿輕易減產,散養戶有成本優勢能承受低價,導致本輪去產能速度變慢,底部時間可能拉長。豬周期是生豬價格波動的市場表現,養豬場戶應多一些逆周期思維,在波峰或波谷到來前提前應對、未雨綢繆。當前,不要因為豬價有所回升而盲目壓欄賭后市,也不要急于擴充產能,避免后期造成較大損失。
對養豬業來說,控制不了豬價,但可以控制養豬成本。無論何時,低成本的養豬能力都是養豬業的核心競爭力。本輪超級豬周期之下,規模養殖比重從2017年的46.9%提高到2020年的57.1%,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產業鏈一體化加快發展。但是,成本分布不規則問題也日益凸顯。這是此前高利潤帶來的行業快速擴張引發的階段性現象。細說起來,不同模式的生產成本差異巨大,規模養殖場不同于散戶,自繁自養不同于外購仔豬,“企業+農戶”不同于全面投資模式。因此,養豬業在降本增效的過程中,應審時度勢,平衡短期投入與長期投資,加強與產業互聯網的合作,提升智慧養豬水平和總體生產效率。
對管理部門來說,肉價可以波動,但要避免短期內大起大落。要調整完善過去側重穩存欄量的穩產方式,在前端調控能繁母豬保有量,在中端穩定規模養殖場戶,在后端推動豬肉加工。能繁母豬是“總開關”,只要能繁母豬的存欄量變動不大,仔豬生產就有保障,生豬供應和豬肉價格就能相對穩定。定期釋放能繁母豬信號,可以從源頭上提前引導合理的產能布局。規模養殖場戶是“主力軍”。要通過“公司+農戶”、托管租賃、技術共享、品牌共創等方式,支持龍頭企業與中小養殖場戶形成利益共同體。肉類加工企業是“蓄水池”。做到這些,不僅可以調節豬肉上市節奏,還可以優化行業利潤分布。為吸納川豬產能,四川省在三地培育豬肉精深加工集聚區,這一思路值得借鑒。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