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轉基因=基因插隊
原理:在原有基因序列的基礎上插入表現其他性狀的基因,比如“抗蟲”和“抗除草劑”基因,與插入基因相鄰的基因并未受到影響
作用:轉基因利用害蟲體液和人畜胃腸酸堿性不同,高度專業化表達抗蟲性,從而減少噴灑農藥工序,不影響人體健康并保護了環境
■天府早報記者鐘帆攝影華小峰實習生楊孝梅
有關“轉基因”安全性的論戰已經持續多年,到底孰是孰非,以何判定?神秘的轉基因到底是什么?帶著這些疑問,天府早報記者昨日走進四川農業大學作物轉基因實驗基地,為大家揭開轉基因的奧秘。
轉基因實驗基地 神秘
四川農業大學作物轉基因實驗基地坐落在溫江,整個基地由轉基因實驗室和試驗田兩部分構成。實驗室在四川農業大學的校區內,試驗田離學校七八分鐘車程。
試驗田:水泥外墻將它隔離
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李平教授**帶我們來到了試驗田。在公平鎮一處田間的試驗田大門緊鎖,大約2米高的水泥外墻將它和外界隔離開來,門口并沒有特別標識。
推門而入,一條主要通道將作物左右分離種植,金黃的稻谷沉甸甸地向下彎成一定弧度,看上去和普通水稻并無差異。這片試驗田共18畝,分季節種植轉基因的水稻、玉米和小麥。沿主道往前走,幾個大棚映入眼簾,“這是用來更小規模種植一些轉基因作物。”李平說。
實驗基地建成于2000年,收獲作物的主要用途并不是食用,“一部分會用來當種子,來年種植檢測它表現出的遺傳性狀,剩下用不完的作物會按國家規定銷毀。”李平說。
實驗室:門牌未見“轉基因”
離開試驗田回到學校,我們來到轉基因實驗室。整層樓的實驗室分了很多間,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但始終沒見到門牌上貼有“轉基因”標識。面對這樣的疑問,李平一邊走一邊解釋說:“這些實驗室都是用作轉基因實驗的,并不是單獨的某一間。”
進入其中一間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后,幾件實驗儀器上專門標有“轉基因”的字樣,李平指著其中一件白色方形的儀器告訴記者,“這是用來做基因轉移的。”而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對面,則是一間用玻璃門隔離開的實驗操作間,“這是用來做無菌培養的。”李平說,經過多年的研究,如今,實驗基地里的轉基因水稻已經已經可以達到應用水平。
轉基因水稻 神奇
“現階段,轉基因水稻的研究也主要致力于‘抗蟲’和‘抗除草劑’兩方面。”李平說,這兩項技術的研究,*大的作用是降低生產成本和保護生態環境。
主攻抗蟲和抗除草劑
“用比較通俗的說法,所謂轉基因就像‘插隊’一樣,只是在原有基因序列的基礎上插入表現其他性狀的基因。”李平說,與插入基因相鄰的基因并未受到影響。
研究轉基因水稻多年,李平也曾試吃過轉基因大米,“其實從外觀和口感上來看,轉基因并沒有什么不同。”并不改變外觀和口感,那“轉基因”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
在我國,*早應用轉基因技術的是棉花。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棉鈴蟲泛濫,給棉花生產帶來了巨大的威脅。正是應用的轉基因技術,蟲害才得到有效控制。“現階段,轉基因水稻的研究也主要致力于‘抗蟲’和‘抗除草劑’兩方面。”李平說,這兩項技術*大的作用是降低生產成本和保護生態環境。
針對“抗蟲”,李平解釋說,當農民種植水稻使用殺蟲劑時,常常存在濫用的狀況,久而久之,對生態的破壞很嚴重。而轉基因則利用害蟲體液和人畜胃腸酸堿性不同,高度專業化地表達抗蟲性,“這樣就可以殺死害蟲,而不影響人體健康。”
所轉基因決定安全性
由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多次被人質疑,從而導致“聞之色變”的狀況。對此,李平表示,“轉基因的安全性決定著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轉基因水稻中,比如抗蟲基因是從野生稻和一些微生物中提煉而來。因此,把它的抗蟲基因導入普通水稻中是不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的。
鑒于大眾對轉基因的質疑較多,因此轉基因作物的安全評估步驟也比較繁瑣。這些安全評估由專門的機構完成,“省農科院就有個專門的檢測中心。”李平說。
李平介紹,就轉基因水稻而言,培育出的轉基因大米**會喂食給小白鼠,“在模擬正常生長環境的條件下,大量喂食。”在檢測小白鼠無異常狀況后,接下來會繼續做檢測試驗,將大米喂食給豬和猴子,“因為豬和猴子的基因排序和人體相似度高,因此采用這種實質等同性原則檢測大米的安全。”喂食后,又通過儀器逐一檢測豬和猴子的各種臟器及生育功能等,從而證明轉基因的安全性。在動物身上檢測時,還在作物種植的環境,從土壤和生物群落的角度做同步檢測。*后,便是征集志愿者試吃。待這些步驟完成后,一次安全評估才能結束。盡管通過了安全評估,但只要有人對轉基因食品提出新的質疑,專家就會重新對此進行試驗。
■專家觀點
未來,轉基因將是現代農業的一種選項
“我們曾經計算過,一畝轉基因水稻能夠節約農藥、除草等成本約200元。”李平說,同時生態環境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理想的狀態就是,稻田里可以種水稻,還可以養魚,形成多生態圈層。”
在農村,年輕力壯的人紛紛進城務工,勞動力日益減少,轉基因作物就能通過減少施農藥、化肥的步驟,減少生產工序,“原來一人只能種一兩畝地,使用后可以多種好幾畝。”在李平看來,轉基因技術是現代農業的一種選項,是生態、經濟效益的取向。
■新聞鏈接
日前,《環球時報》刊登了彭光謙“八問主糧轉基因化”文章,對轉基因技術安全性提出種種質疑。近日,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林敏接受了記者專訪,給予了一一回應。在回應中,林敏稱轉基因食品致腫瘤、影響生育等被權威機構證實是虛假的,并表示,獲得安全證書的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具有同樣的安全性。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