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編者按
??我國夏糧產量占全年糧食產量超過1/5,抓好小麥病蟲害防控是奪取夏糧豐收的關鍵。受去冬今春暖溫氣候等因素影響,今年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蟲害呈重發態勢,對夏糧生產構成直接威脅。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部門創新工作方式,克服疫情影響,加強宣傳發動,加密監測預警,加力聯防聯控,堅持控病減損與減藥增效協同、統防統治與群防群治結合,全面落實“打點保面”“見花打藥”“一噴多效”等技術措施,積*組織病蟲害防控。
??據初步統計,目前累計實施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治9.7億畝次,是發生面積的1.86倍,做到了應防盡防、應治盡治,有效控制了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蟲等重發流行態勢,減少了發生面積,減輕了發生程度,預計挽回產量損失15%以上,為奪取夏糧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安徽:真金白銀防病蟲?真抓實干保豐收
??今年,安徽省以“五個之*”的工作力度,謀深謀實、抓深抓實,推動全省小麥赤霉病防控取得決定性成效,全面逆轉了今年赤霉病大流行態勢,強力遏制了條銹病、蚜蟲、白粉病等重發病蟲害,赤霉病病粒率有望為歷史*低水平,夏糧生產有望持平或略超去年歷史*高產量,今年全省夏糧高質量豐產豐收、實現“十七連豐”已成定局。
??領導重視程度歷史之*。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就赤霉病防控工作多次作出批示。4月11日,在全省小麥赤霉病防控“窗口期”的**天,省長李國英就用全天時間專題調研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深入鳳陽、潁上縣田間地頭查看赤霉病防治現場,走進社會化服務組織了解無人機飛防情況,提出了督導、調度、核產等推進工作的硬要求,推動各地堅決打贏小麥赤霉病防控硬仗。在4月中下旬的防控小麥赤霉病20天“窗口期”里,小麥主產區9市、35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均主持召開赤霉病防控專題會和防控現場會,深入一線調研,靠前協調指揮,全方位、全天候密切關注、研究、調度防控工作。
??資金投入強度歷史之*。省級財政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緊急追加1.5億元赤霉病防控專項經費,僅用3天時間就下發至各地。全省各級加大資金保障要素的投入,全省共落實赤霉病防控財政資金6.28億元,比上年增加4.23億元,是上年的3.1倍,其中中央財政資金0.5億元,市、縣級財政投入4.28億元。
??調度督導力度歷史之*。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從4月中旬開始,對全省15個小麥生產市和35個小麥主產縣赤霉病防控的資金籌措、防治進度、統防統治等硬核要素實行防控工作日調度。同時,各地積*開展掛圖作戰、網格化管理、巡察督導等,推動防控工作落地落實落細。在赤霉病顯癥期,省直有關部門組成5個工作組,對15個小麥生產市和35個小麥主產縣開展防控工作績效評價調研,重點調研防控工作和防控成效,全面梳理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積*研究落實防控工作的長效化、制度化機制。
??技術支撐精度歷史之*。在赤霉病防控“窗口期”,安徽省農業農村廳下派15個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指導組,赴15個小麥生產市開展防控技術指導。各地為提高防治效果,積*采購藥劑開展赤霉病防控,全省共使用高效對路藥劑防治7712萬畝次,占防治面積的88.7%。全省加大赤霉病統防統治力度,全省共開展赤霉病統防統治面積6961.4萬畝次,占防治面積的80.1%,統防統治率為歷年*高。
??防控工作成效歷史之*。按照“防住為王、結果導向”要求,全省上下齊心協力,投入統防統治組織6152 0173 3840個、現代植保機械23439臺/套,共開展赤霉病防控面積8692.8萬畝次,完成防治任務的109%,統防統治、高效藥劑應用位居國內**水平,推動全省小麥赤霉病防控取得歷史*好成效,為今年全省夏糧高質量豐產豐收、實現“十七連豐”打下堅實基礎。
??江蘇:多措并舉有效控制赤霉病流行發生
??針對今年糧食生產任務艱巨和小麥病蟲重發的特殊情況,江蘇各地創新思路、主動作為,推廣關鍵技術、落實關鍵措施,有效遏制了小麥赤霉病、白粉病、銹病等重大病蟲危害,實現了病害重度流行年份輕危害。據統計,全省小麥穗期累計開展防治5484萬畝次,畝均防治1.6次;截至目前,全省小麥赤霉病發生面積52.7萬畝,低于上年同期415.2萬畝,顯著低于2016年同期751.3萬畝。
??監測預警高質量。3月上旬以來,全省各地植保植檢機構加大田間病蟲情和小麥生育期調查范圍和頻次,強化小麥生育進程和天氣趨勢監測,做到查生育期定防治適期、查天氣趨勢定防治次數。3月24日、4月1日分別召開全省植保植檢系統網絡會商和專家分析會,科學研判赤霉病發生趨勢。4月10日起,全面啟動赤霉病等重大病蟲防控信息定期報送制,及時準確掌握赤霉病等穗期病蟲發生與防控信息,全力當好防控參謀。5月1日起,全省各地嚴密監控發病情況,及時掌握赤霉病及條銹病發生發展動態,不斷完善各項措施,確保信息傳遞暢通有效。
??病害治理區域化。指導各地牢牢掌握小麥揚花初期這一赤霉病防控的關鍵時期,堅持“揚花一塊、防治一塊”,對赤霉病一般流行區域,堅持一次防治不動搖,對流行風險高的區域**次用藥5~7天后用好第二次藥,基本實現赤霉病高風險地區二次用藥全覆蓋。對蘇南、沿江條銹病發生區,全力開展監測調查,指導種植戶合理選擇藥劑防控,有效封鎖發病中心,壓低病源基數,較好地控制了條銹病流行為害。
??高效藥械雙替代。全力推進赤霉病防控藥劑、防控機械的換代升級。大力淘汰抗藥性水平高的低效傳統藥劑,推動防控藥劑的換代升級。同時大力推廣自走式噴桿噴霧機、自主飛行植保無人飛機等高效精準藥械,推動防控藥械提檔升級,提高防控效率與防控效果。據統計,2020年,全省小麥赤霉病防控期間累計應用高效防病藥劑占比超過75%。全省累計投入統防統治服務組織6369個,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等高效植保機械18479臺(套),統防統治覆蓋率65.1%。
??服務指導精準化。針對今年赤霉病等小麥穗期病蟲防控的嚴峻形勢,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減少人員流動,全省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創新運用線上指導、線下服務的工作方式,綜合運用農技耘、專家熱線、視頻連線等途徑,為種植戶提供高效便捷的遠程服務。同時結合“科學用藥進萬家”活動,通過制作可視化視頻、網絡云培訓、田頭分散培訓等方式,全面提高科學防控赤霉病的技術到位率。已累計下派服務指導組148個,開展各類培訓380余場次、培訓人員5.2萬余人次,發放明白紙296.4萬余份。據初步測算,全省小麥病蟲防治挽回損失285.5萬噸,保障了豐產豐收。
??陜西:措施有力集中開展應急防控
??今年,陜西小麥種植面積1450萬畝,小麥條銹病在陜西是30年來發生范圍和程度*重的一年。針對條銹病發生嚴峻形勢,陜西省高度重視,立足糧食生產安全,全面開展了小麥條銹病春防行動,全省條銹病發生面積1046.18萬畝,防控面積達1850.7萬畝次,關中糧食主產區防治均達到二次以上,防控力度及覆蓋范圍創造歷年之*,有效控制了條銹病蔓延危害,全省小麥豐收已成定局。
??行政推動有力。面對今年的小麥條銹病發生情況,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分別做了批示,并深入實地查看條銹病發生防治情況,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通知,推動防控工作;省農業農村廳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條銹病防控措施,全面組織開展小麥條銹病春防行動。各市、縣政府分管領導靠前指揮,鎮、村黨政負責同志一線作戰,做到鎮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田。
??資金保障有力。陜西充分落實中央農業生產救災資金3000萬元和省級財政列支的2900萬元,開展小麥條銹病防控。市、縣兩級不等不靠,積*籌措資金,開展應急防控和專業化防控,有力保障了防控工作開展。據統計,各市、縣財政投入資金達4780多萬元。
??技術措施有力。及時制定技術方案,對條銹病零星發生區,開展打點保面;對早春普發區,開展壓減基數,3月7~15日,集中開展應急防控30萬畝。小麥中后期,針對條銹病發生實際和防控中存在問題,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結合“一噴三防”技術,科學指導開展以條銹病為主的全面防控工作。
??宣傳發動有力。各級豐富宣傳方式,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通過微信群,特別是高頻次出動宣傳車,廣范圍發送技術明白紙,全面加強條銹病危害性和防控技術宣傳,提高群眾認知度,確保防控時效。
??工作指導有力。省農業農村廳派出10個廳級干部帶隊的指導組,加強對條銹病防控工作的實地督促推進;安排16名**技術人員,對11個重發縣區進行駐縣技術包抓,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動員指導群眾及時防控。各級農業技術部門派出技術人員,手把手、面對面地指導群眾,有效推進防控工作開展。
??專業化防控有力。各地充分發揮專業化服務組織作用,提高了防控效率和效果。據統計,全省共有350多家專業化防控組織(公司),投入到了防控工作中,出動無人機、自走式防控器械3700多架(臺)次,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680萬畝(次),占小麥種植面積的45%以上,有效帶動了群防群治。
??目前,以小麥條銹病為主的病蟲防效達90%以上,小麥各類病蟲害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預計挽回損失67.6萬噸,其中,條銹病挽回損失43.9萬噸,防控成效顯著。
??河南:確保防控關鍵技術入戶到田
??河南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全力做好小麥重大病蟲害監測防控工作。截至目前,河南省累計防治各種病蟲害面積3.6億畝次,其中小麥條銹病防治6358萬畝次,是發生(見病)面積的2.89倍,赤霉病預防8886萬畝次,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56%以上。實現了條銹病應治盡治、赤霉病應防盡防的防控目標。其他病蟲為害也得到有效控制。
??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行政推動。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春季農業生產和病蟲害防控工作。省委書記王國生、省長尹弘明確要求,要以防治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為重點,層層壓實責任,堅決遏制病害擴散蔓延,確保糧食生產安全。3月22日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通知,做出了具體部署。4月11日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全省電視電話會議,副省長武國定再次安排部署,并先后4次赴駐馬店、南陽、信陽等市調研督導小麥條銹病、赤霉病防控,推動了各地工作有效開展。
??農業部門精心組織主動作為。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把搞好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作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及早制定了防控工作預案,精心組織,狠抓關鍵環節關鍵措施落實。春節后召開3次專題會議、發出5次通知進行安排部署,組派6個司局級干部帶隊的調研指導組,分包18個省轄市督促檢查,有力推進了監測防控工作開展。
??重大病蟲監測預警準確及時。河南省植保部門于2月23日提前啟動病蟲信息周報制度,提早發出通知、召開專家會商會,先后組織9次大面積病情普查,發出17期預警信息,實行小麥條銹病赤霉病防控日報制度,為省政府決策起到了重要參謀作用。縣級農業農村部門采取單位包鄉(鎮)、技術人員包村的方法,每7~10天進行一次拉網式普查,全省共發布病蟲情報1885期,做到了早發現、早控制。
??資金保障有力技術服務到位。在用好中央農業生產救災資金的同時,省財政拿出1億元,支持豫南45個縣開展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統防統治。各市縣財政投入2.66億元,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對服務組織補貼等方式,全力推進統防統治。
??精準施策科學防控效果顯著。全面落實條銹病“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發現一片、防治全田”防控措施,將病情控制在點片發生階段。在小麥生長后期,根據病情、苗情和天氣情況,統籌兼顧,殺菌劑、殺蟲劑、微肥科學配方綜合作業,一噴多防,效果顯著。
??山東:嚴密監測病蟲動態?爭取防控主動權
??今年條銹病在山東發生時間大大提前,發生程度明顯重于常年,是近30年來發生*重的一年。面對嚴峻形勢,山東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各級各有關部門提早謀劃,堅決貫徹落實“帶藥偵查、打點保面”和“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發現一片,防治全田”的防控策略,大規模開展統防統治、群防群治、聯防聯控,始終將條銹病控制在點片發生狀態。目前發生面積控制在350萬畝以內,及時、高效控制了小麥條銹病暴發勢頭,*大程度降低了危害損失,為夏糧豐收提供有力保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夏糧生產安全。省委書記劉家義多次就小麥條銹病等重大病蟲防控做出了批示,多次深入一線調研督導,主持召開省委防災減災和防汛抗旱會議,并對小麥條銹病防控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省政府專題研究小麥條銹病防控工作并緊急追加專項資金。省委農辦、省政府辦公廳、省農業重大病蟲害防治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指揮部、省農業農村廳先后16次發文、多次召開會議部署小麥條銹病等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
??中央下達山東省的7400萬元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和省財政緊急撥付的7600萬元農業生產救災資金,**時間全部下達各縣區。同時,積*與駐魯涉農保險公司磋商,主動作為,變“災后理賠”為“災前防范”,促成人保財險等9家涉農保險公司聯合出資5000萬元,采購小麥條銹病防控藥劑600余噸,用于小麥條銹病應急防控。
??山東積*組織全省600多個測報站(點)開展小麥病蟲害調查。4月6日首見條銹病后,立即發出警報,同時啟動重大病蟲報告制度。關鍵時期,全省植保專業技術人員頂烈日、冒酷暑,主動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持續監測調查。
??確保監測防控措施落實落細、防控覆蓋不留死角。省農業農村廳成立包片指導組,對全省16地市實行長期駐點指導。初步統計,全省已出動無人機近9000架,大型地面器械5500多臺,人工施藥器械214萬臺,共開展小麥條銹病大規模集中防治6400萬畝次。
??為廣泛宣傳培訓,積*通過網站、電視、報紙、微信群、村廣播喇叭等多種媒體,廣泛宣傳,發動群眾開展群防群治。目前,全省各級共發布電視預報、講座近300期,印發明白紙360多萬份,出動宣傳車3000多輛次,培訓技術人員17698人次,培訓農民60.7萬人次,建立了聯防聯控大格局。
??四川:關口前移科學防治?減少危害損失率
??今年是四川省小麥條銹病重發的一年,發生面積339.26萬畝,較上年同期增加80.27%。面對防控嚴峻態勢,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級政府和農業農村部門強化領導、周密部署、狠抓落實,迅速掀起以小麥條銹病為主的小麥重大病蟲害防控攻堅戰。全省小麥條銹病累計防治面積579.83萬畝次,占應防治面積的170.9%。據調查,通過專業化統防統治的田塊危害損失率僅2.6%,全省預估挽回損失達16.1萬噸,防控工作成效卓然。
??穩抓關口前移,全方位抓好秋冬季預防。農業農村廳和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立足早防早治,將防治關口前移。早在去年就召開了全省小春生產現場會,并印發了《2019年秋冬季小春作物病蟲草鼠害防控技術指導意見》,加強秋苗查治和秋冬季病蟲害防控工作。據統計,小麥藥劑拌種面積占播種面積85%以上,小麥條銹病核心越夏區和冬繁區實現藥劑拌種全覆蓋。各地采取“帶藥偵查、發現一點、防治一片”防控策略,控制發病中心,壓低菌源、遏制大面積流行,病田防治處置率達到100%。
??重抓監測預警,及時準確掌握病蟲情況。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工作始終堅持實行匯報制、會商制和預警制,實行**現報告獎勵制度,并啟動了小麥條銹病發生動態值班和周報制度,確保病蟲信息渠道暢通。組織技術人員開展系統調查與大面積普查,及時準確掌握小麥條銹病發生動態。3月上旬,農業農村廳組織會商研判了四川省2020年小春作物中后期主要病蟲害發生趨勢,先后3次在植保信息網發布了小麥條銹病發生動態。全省共發布情報、動態和警報408期,發布電視預報96期,發送手機短信34.8萬條,出動專業技術人員8.6萬人次。
??狠抓技術指導,切實做到病蟲科學防控。春節過后,省植保站和農業農村廳先后印發通知,要求各地認真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小春病蟲危害,提早預防大春病蟲災害,切實做到疫情防控和病蟲防控“兩手抓、兩不誤”。全省共印發防治技術資料122萬份,咨詢與培訓人員24.4萬人次。
??強抓統防統治,實現病蟲災害應防盡防。省植保站于2月中旬啟動了農藥經營和農藥儲備一周兩調度。各地農業農村部門也積*指導農藥經營門店有序開門營業,主動幫助農藥經營門店做好產銷對接,多渠道保障防控物資供應。全省共組織高效對路農藥1004.8噸,參加統防統治服務組織數量624個,作業人數1.5萬人,出動機動噴霧器26萬臺次、手動噴霧器175.9萬臺次,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755.53萬畝次。
??本版內容來源: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