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被妖魔化的轉基因食品
認為轉基因食品是反自然的食品,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是人們抗拒轉基因食品的*初原因。
綜述:湯亞奇
從轉基因食品誕生的那**起,有關它的爭論就從未停息過。
歐美形成兩大陣營
各國對待轉基因食品的態度明顯不同。目前,世界上已經形成了兩大陣營。一個陣營以美國為代表,包括加拿大和阿根廷等國支持轉基因食品。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報告,2009年,全球1.34億公頃的轉基因作物中,美國占到了47.8%,居全球之首。
另一個陣營以歐盟為代表,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英國等國反對轉基因食品。歐盟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還不到全球的0.3%。不過,近來歐盟的態度有所改變。一個顯著的標志是,2010年3月2日,歐盟委員會批準了一種轉基因土豆的種植。
中國形成三大派別
在中國,關于轉基因食品的爭論也是一波接一波。2010年3月,爭論再掀高潮。導火索是,2009年底頒發的轉基因水稻和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這波爭論的焦點是轉基因水稻。原因很簡單,水稻是中國人的主要糧食。
1.反對派
代表人物:綠色和平組織食品與農業項目組主任方立峰
主要觀點:
1.轉基因水稻的長期安全性還沒有定論,不能讓中國人冒險。
2.種植了轉基因作物后,其花粉與周圍的其他植物、特別是該作物的野生品種進行雜交,造成“基因污染”。野生品種往往有抗病蟲害、抗逆、優質和高產等要性狀。“基因污染”可能會造成寶貴野生遺傳資源的丟失。
3.中國*接近商業生產的八種轉基因水稻都不同程度涉及國外專利。這會威脅我國的糧食安全。
2.支持派
代表人物:抗蟲害轉基因水稻研發者張啟發院士,科普作家方舟子
主要觀點:
1.主要轉基因食品在被批準上市前經過了嚴格的安全性檢測,獲得了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科學理事會等國際權威機構的肯定。
2.美國人吃轉基因食品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迄今未發現一例不良反應。張啟發和方舟子等支持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食用轉基因食品很多年)證明,轉基因食品很安全。
3.轉基因技術對環境的影響被夸大了。“基因污染”并非轉基因作物特有的問題。種植傳統的作物同樣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比如雜交水稻。
4.種植轉基因作物能減少農藥、除草劑的使用,有利于環境保護。
3.謹慎派
代表人物: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主要觀點:
1.由于基因不同,不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不同。有的轉基因食品已經被證明是安全的。不能將所有轉基因食品一棍子打死。
2.至于抗病抗蟲的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到底有沒有問題,目前**的辦法是用人來做實驗。而且,必須證明志愿者和志愿者的下一代都沒有問題。如果兩代人都沒有問題的話,就證明這種轉基因食品可以大膽地吃。
中國民眾對轉基因食品缺乏了解
在中國,關于轉基因食品的爭論,不止停留于學界。很多調查顯示,民間對轉基因食品的反對聲音遠遠多于支持的聲音。但是,這其中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那就是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缺乏了解。
因為不了解,人們可能產生一些錯誤的判斷。很多謠言也就有了市場。也因為人們的不了解,“非轉基因”反倒成了商家可以利用的賣點。去超市轉轉您就會發現,大豆粉、色拉油等常見轉基因原料加工而成的商品,外包裝上很少標注“轉基因”字樣。反而有很多商品在醒目位置標明“非轉基因”字樣。
根據《東方早報》、網易網、《羊城晚報》《中國經濟導報》、新華網、《齊魯晚報》
報道綜述。
事件回放:
152 0173 3840年,世界上*早的轉基因作物(煙草)誕生。
1994年,美國孟山都公司種植的轉基因西紅柿上市。
轉基因食品誕生十多年來,關于其安全性,世界各
國一直在爭論。中國也一樣。
2009年11月27日,中國農業部頒發了兩種轉基因
水稻、一種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
2010年3月,新一輪的激烈爭論開始,持續了幾個月。
強化食品叫好不叫座
加碘鹽,鐵強化醬油,高鈣的牛奶,嬰兒配方奶粉,維生素強化面包……我們被許多“強化食品”包圍著。不過,2010年圍繞強化食品的非議也有很多。
綜述:周利波
相信在2010年之前,很多人都沒聽過或者不會太多地去思考“強化食品”這個詞。簡單來說,強化食品就是為保持食品原有的營養成分,或者為了補充食品中缺乏的營養素,在食品中添加一定量的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等,以提高其營養價值。
但是,在2010年我們卻發現,強化食品因為多加了營養,反而“擾”了民心。
“被加碘”因為廠商積壓?
從1994年起,我國開始施行《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進入全民加碘時代。但是,2010年1月26日的《人民日報》上,一篇《上海無碘鹽為何難買》的文章掀起了一輪熱議。
文章提到,上海市人大代表錢翊梁呼吁在上海推廣無碘鹽。一方面,他認為沿海地區居民碘攝入普遍充足。強制推廣加碘鹽,會使不少人碘過量,造成甲狀腺病多發。另一方面,他認為上海買不到無碘鹽,是因為鹽業公司的碘鹽積壓問題。
然后,許多關于“買無碘鹽難”“碘鹽濃度不應該一刀切”的相關報道紛紛出爐。《生命時報》3月30日的一篇報道稱,北京市區只有一個無碘鹽的銷售點。而且,購買時必須出具醫生證明。政府開始回應。
2010年5月,衛生部發布了《中國食鹽加碘和居民碘營養狀況的風險評估》報告。報告表明:在全國碘攝入水平適宜的總體情況下,有5個省區處于過量水平,16個省區市尚有下調余地。
7月26日,衛生部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鹽碘含量(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準備將食鹽碘強化量(20~60毫克/千克),修改為碘含量的平均水平(20~30毫克/千克)。并且,確立了“因地制宜補碘”的原則。有關負責人強調,這并不代表全民加碘過量。
8月以后,全國的許多超市開始賣無碘鹽。鐵強化醬油的阻力可能因為加碘鹽的“帶頭”影響,鐵強化醬油的推廣也有了許多阻力。
2003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始推廣鐵強化醬油。
2010年10月21日,“鐵強化醬油項目二期”啟動。其目標是用三年的時間向全國推廣,讓更多的人買到鐵強化醬油。
然而,消息一出,一條持質疑態度的新聞便開始在網絡上廣泛流傳。有專家質疑,醬油中的一種補鐵成分,可能影響人體內鈣、鐵、鋅等物質的吸收。而且,血液含鐵量高可能增大得癌癥的危險。
面對質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關負責人強調了鐵強化醬油的安全有效。因為鐵的添加量很少,再加上人體具有新陳代謝功能,所以,長期吃也不會造成鐵攝入過量。此外,適宜劑量的補鐵成分并不會影響鈣的吸收,還可以促進鋅的吸收。
在對鐵強化醬油的安全性放心之后,價格偏貴成了質疑者抓住不放的一點。
有媒體報道,在鐵強化醬油推廣過程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選擇定點生產企業,并且授權企業專屬經營鐵強化醬油。有一名律師向衛生部提出申請,要求公開其中存在的“利益關系”。
根據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生命時報》《新京報》《北京晚報》報道綜述。
事件回放:
1994年,國務院頒布《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明確國家采取長期供應加碘食鹽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2010年7月26日,衛生部公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鹽碘含量(征求意見稿)》,擬調整食用鹽碘含量。
2003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始推廣鐵強化醬油。
2010年10月21日,“鐵強化醬油項目二期”啟動。
反式脂肪酸的反面性
近日,央視《經濟半小時》報道植物奶油存在健康隱患的消息后,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大家突然意識到身邊95%的洋快餐、蛋糕、面包都含有這種物質。植物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一時成為眾矢之的。從字面上看,這個詞就很“反面”。那么,真實情況是怎么樣的呢?
綜述:段琳娜
脂肪是體內儲存能量的物質,由脂肪酸和甘油結合而成。
脂肪酸有“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之分。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順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藏在哪些食物里?
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被氫化了的植物油脂里,像人造黃油、人造奶油、植物性起酥油等。各類西式食品里大多含有反式脂肪酸。比如,咖啡伴侶、馬鈴薯片、沙拉醬、餅干、多納圈等。
尤其是像蛋撻、奶油蛋糕、小面包這樣的西式小糕點。
植物奶油與反式脂肪酸
植物奶油是氫化油。氫化油在常溫下呈固態,口感佳,可塑性好。在烘焙行業用得十分廣泛。反式脂肪酸是在油脂氫化過程中產生的。但是,植物奶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不同氫化
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會因加工工藝不同而差異很大。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盡管在20多年前,科學家們就已經證明,反式脂肪酸對身體健康有危害。但是,直到*近,人們才開始重視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反式脂肪酸能增加“壞”膽固醇的含量,降低“好”膽固醇的含量,相當于雙重增加了得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即使攝入量很少,反式脂肪酸仍然能明顯增加得心血管病的危險。可能還有其他方面的危害。因此,我們應該盡量減少攝入反式脂肪酸。
國外對反式脂肪酸的限制
相比中國,國外對反式脂肪酸的限制要嚴格很多。2003年,丹麥出臺行業法令,每百克脂肪的氫化植物油含量不得超過2%。這樣低的含量意味著基本不能使用。從2006年1月起,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規定,食品標簽上必須注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其含量不得超過2%。
加拿大也規定食品標簽必須注明反式脂肪酸含量,并且鼓勵減少含反式脂肪酸食物的攝入。
到底怎么吃才好?
2010年11月11日,《中國青年報》報道了“植物奶油危機事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物強化辦公室主任陳君石表示,植物奶油危害遠沒有傳說的那么嚴重,不會造成食品安全危機,國人不必過度擔心。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也在同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國每人每天反式脂肪酸食用量在0.6克左右,屬于安全范疇。我國已采取三大措施,對反式脂肪酸進行監測治理。目前,反式脂肪酸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正在展開。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攝入的反式脂肪酸不宜超過食物熱量的1%(相當于2克)。一份炸薯條大約含5~6克反式脂肪酸。所以,如果您經常吃快餐、糕點、油炸食品、零食的話,是很難不超過這個限量的。
辨別食品是否含反式脂肪酸,*好的方法是看食品成分。如果食品標示使用轉化脂肪、氫化棕櫚油、人造植物黃油等,那么就說明這種食品含反式脂肪酸。
根據中央電視臺網站、《中國青年報》《健康管理》雜志報道和文章綜述。
事件回放:
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利用氫化技術,將液態植物油改為固態。反式脂肪酸從此開始被使用。
1990年荷蘭的研究證明,反式脂肪酸會顯著增加得心血管疾病危險。這引起了全球科學界的高度重視。
2006年1月1日起,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要求在營養成分表中注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2010年11月,中國衛生部組織反式脂肪酸風險監測評估,開展相關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