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消息,你愛吃方便面嗎?多久吃一次?前些年,隨著消費升級,方便面大家似乎吃得越來越少了,不過,根據世界方便面協會統計,2018年,中國人的方便面消費量達到402.5億份,排名世界**。
那么,誰在消費方便面?如今的方便面市場有哪些新特點呢?
方便面銷量回升花樣多了價格高了
北京的袁女士告訴記者,要不是*近孩子在家里煮方便面,她已經很久沒有聞到方便面的味道了。
消費者袁女士:孩子會買了偷偷藏起來,趁我不在吃掉,但每次回家我都會聞到味道。可能看到別人吃得特別香的時候,想去嘗試一下。
袁女士對方便面的印象還停留在紅燒牛肉面的年代,而如今,方便面的風味早已超過上百種。
在北京一家超市,記者發現,他們剛剛擴充了方便速食食品的區域,店長表示,目前店內陳列方便面產品的貨架已經有20多組。
北京卜蜂蓮花金源店店長張耕:方便品類對比去年同期,我們銷售增長了15%。SKU(庫存量單位)數大概在不到300種。相對來說商品比較豐富,除了國內一些商品外,還有進口商品。
在超市貨架上,紅燒牛肉面等傳統的方便面售價在3元到5元左右,而另一些方便面包裝精美,配料多達七八種,風味各異,當然價格也不會低,大部分都在10元左右。
品種單一創新不足方便面一度被“冷落”
方便面從90年代開始真正走上中國人的餐桌,二十多年來,方便面行業經歷過怎樣的發展歷程,如今又是怎樣一番光景呢?
一碗紅燒牛肉面曾經能表達不少人心中對美食的渴望。它不僅成為中國方便面行業的代表性爆款,也見證了中國方便面市場從90年代開始連續十幾年的高速增長。
世界方便面協會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市場方便面的總需求量達到歷史*高的462.2億份,2016年回落到385.2億份。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孫寶國:其它的方便食品,包括冷凍食品、速凍食品、休閑食品,以及前幾年興起的外賣,這些都跟方便面形成了競爭,也都分去了一部分市場。
專家表示,近些年,方便面市場不僅被外賣、新零售、食品電商等業態分流,傳統的普速列車上的消費場景,也隨著高鐵的普及在逐漸萎縮。
上市公司財報顯示,2016年,市場占有率**的康師傅方便面銷售額比三年前少了25%,大幅下滑11億美元;排名第二的統一,在2015年時方便面收益也曾同比下滑5%。
今麥郎制面事業部總經理侯國友:前兩年的方便面市場的產品,還是跟十幾年前一樣,沒有什么差別。這么長的時間,沒有大的改變的話,生存起來確實會有困難。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產品創新乏力,長期盤踞在低價,造成客單價過低,在原料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利潤承壓。此外,一些方便面普遍高能量、高鹽的口味,也與消費升級、健康飲食的新潮流格格不入。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食品科學博士、副教授范志紅:每日攝入鹽量按6克為標準,很大比例的方便面是一包就超了。它的多樣性不夠,營養平衡也不夠,高端的方便面是有意義的,一些料包比較大、有菜又有肉的方便面可能對健康和口味來講,能夠起到比較好的作用。
方便面也走高端路線技術突破拉動消費升級
在經歷了前幾年的低迷行情后,2018年,方便面的銷售趨勢出現了扭轉,是什么原因,讓方便面再次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呢?
圖上的這兩桶方便面被去掉包裝后,盛進相同的白色容器里,即將接受一場多位評審共同參與的新品測試。
今麥郎中央研究所調味研發總監李麗娜:有一款是現在的市面上銷售的。另外一個,我們做了減鹽的配方,有的測評員能吃出來口味不佳,我們就要再重新調整配方。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測試品的含鈉量由目前的2500毫克降至152 0173 3840毫克,減鈉率接近2成。
半年來,研發人員正在實驗用礦物鹽等新調味劑來替代鹽。除了營養方面的考量,為了生產更豐富的口味,方便面企業也加緊相關食品技術的研發。
康師傅控股方便面事業品牌本部總監劉國偉:研發也大量地投資在高端產品,它有非常高質量的牛肉,肉塊是航天速凍技術得到的真空包。
近年來,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白象等占據方便面市場份額的85%以上的五大龍頭持續推出新產品,布局高端市場。康師傅的“速達面館”、統一的“滿漢大餐”、今麥郎的“面館面”定價均在15元以上。
專家表示,方便面銷量三年來首次止跌回暖,主要得益于高端產品的推出,今后,行業自身的創新能力將成為提升產值*重要的手段。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孫寶國:方便面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應該越讓消費者找出在家里吃飯那種感覺,那種食材、口感。比如紅燒牛肉面,里面就有幾塊紅燒牛肉,實實在在的在那里。方便面自身只有通過創新提升它的價值、產值。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