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冬季到上海來看霾,別在這里哭泣;冬季到上海來看霾,灰色沾滿行李……天還是天喔我看不清,這城市我不再熟悉;我還是我喔你還是你,到底選哪一個“神器”?
改編幾句老歌,送給即將過去的這“多霾之年”。淘寶網[微博]*近公布的數據顯示,為購買口罩、空氣凈化器等與霧霾相關的產品,全國淘友共消費450多萬次,花了8.7億元。
各種防霾“神器”層出不窮,直看得人眼花繚亂,到底應該怎么選?
口罩*簡單,也*有效
防霾指數:★★★★★
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上海呼吸病研究所所長白春學教授每天走路上班,即使在霧霾*嚴重的幾天也是如此。他的防護措施很簡單,就是戴口罩。
“別小看口罩,它是防霾*簡單、也*有效的手段。”白春學說,對PM2.5等微細顆粒的過濾效果,各種口罩有高低之分,但不管什么類型,都能或多或少抵御霧霾,“戴肯定比不戴要好。”
熱銷品種N95,過濾效果好,但相應的氣流阻力大,導致呼吸相對困難。白春學認為,佩戴N95口罩并不像網上流傳的那樣,會損害呼吸系統,“對多數人而言,無非是呼吸吃力一點,即使較長時間佩戴,也不必過分擔心。”
他建議,市民在選擇口罩時,需考慮自身健康狀況。來自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資料顯示,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或其他致呼吸困難疾病的患者,使用N95時,應咨詢專業醫療人員。
白春學自己的防霾經驗則是:“紗布口罩層數越多,阻擋作用越好。霧霾嚴重時,多戴幾層一次性口罩,能明顯降低危害。”
口罩的戴法也有講究。要注意與臉部密合,在鼻梁處扣緊,否則起不到防護效果。無論哪類口罩,都應每天清洗、消毒。先用開水燙洗幾分鐘,再拿到陽光下晾曬消毒。
空氣凈化器須勤換濾網
防霾指數:★★★★
評判一臺空氣凈化器的好壞,白春學認為,要看它能不能把室內空氣凈化到美國標準,即PM2.5顆粒濃度限值為每立方米15微克的水平。
但一臺空氣凈化器是否真的有能力過濾PM2.5,又能否把濃度降到“美標”,消費者都無從判斷。白春學有些無奈地說:“大家既缺乏相關知識,又缺乏判斷空氣凈化效果的手段,能做的也只有認準幾個知名品牌,謹防假貨。”
目前,空氣凈化器的功效并沒有列入國家強制認證目錄,與其性能相關的標準是推薦性國家標準GB/T152 0173 3840-2008,且只有一個。它對凈化面積、吸收PM2.5效果等指標的規定還不夠細致,這就導致市場魚龍混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一些商家夸大凈化效果及使用壽命的情況比比皆是。
白春學指出,雖然空氣凈化器的凈化能力有強弱,但當室外空氣污染嚴重時,應長時間保持工作狀態。“就像口罩一樣,多一層防護總沒錯。”
他強調說,買了空氣凈化器并非一勞永逸,消費者應及時清洗或更換濾網,特別是在重污染環境下,高負荷、長時間運行后。“否則凈化器的過濾網本身就會成為新的污染源,對空氣造成二次污染。”
綠色植物小面積效果有限
防霾指數:★★★
在眾多防霾“神器”中,綠色植物*具原生態特色。家里多放幾盆植物,就能有效抵擋霧霾,消除PM2.5,這種說法靠譜嗎?
科學松鼠會成員、植物學博士史軍認為,簡單地概括“綠色植物能防霧霾”并不準確。“吸附塵粒的作用肯定是有的,但效果比較有限。一般來說,葉片表面越粗糙(比如薄荷),絨毛越多(比如懸鈴木),吸塵的效果就越好,葉片能夠分泌黏液的,更好。”史軍說。
“問題在于,植物只能把落在葉片上的顆粒留下來,而不能像吸塵器那樣,吸收空氣中的微塵。”他補充說,顆粒物隨空氣流動經過植物時會沉降在其表面,被枝葉截留和吸附,形成滯塵效應。但這種截留和吸附是暫時的,降雨會沖洗粉塵,有的可能會隨風重回空氣中。
關于室內盆栽的除塵效果,史軍坦言,植物降塵需要很大面積才有明顯效果。從效率上來說,指望用植物來解決室內空氣污染,還比較困難。“龜背竹、綠蘿、滴水觀音等,葉面都太光滑了;薄荷的吸塵效果不錯,但是要想凈化室內空氣,那得把家里變成薄荷園才行。”史軍認為,寄希望于室內的綠色植物,更像是一種心理安慰。
便攜式凈化器噱頭﹥實用
防霾指數:★★
除了相對靠譜的口罩和家用空氣凈化器之外,不少電子產品也打出了“除霾”的噱頭。比如*近新冒出來的電子口罩,可手持、脖掛,隨身攜帶。原理是利用內置高壓負離子模塊,產生負離子和微量臭氧,在臉部及胸前形成保護屏障。
此類負離子發生器雖具一定防護作用,但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產生副產品臭氧。臭氧常用于清潔消毒,但根據環保部去年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它也是環境空氣污染物之一,有嚴格的濃度限值。過量吸入,可損傷呼吸道的上皮細胞,哮喘患者等敏感人群尤其需要注意。一般情況下,臭氧帶有魚腥味,所以使用電子口罩時一旦聞到類似氣味,應立即停用。
搜索淘寶網可以發現,數百家網店在推銷電子口罩,售價從60元至1800元不等。其中大多數店家的產品說明中,都對“是否產生臭氧”只字未提,也很少能看到產品的環保認證。
另一款熱銷的小型防霾設備是車載凈化器,因體積小,在車內使用很方便。白春學認為,此類小型設備,是否在各種環境下、對每個用戶都能產生同樣的效果,是否能有效降低PM2.5濃度,還有待專業檢測來證明。目前多項統計數據顯示,市場上的主流車載凈化器,主要消除的是車內異味以及甲醛污染,對PM2.5等微細顆粒,吸收效果并不理想。
食補
清肺≠清除肺部污染
防霾指數:★★
靠食補,能抗霾排毒嗎?梨、豬血、五花肉、青菜、胡蘿卜等被寄予厚望。
營養師顧中一認為,沒有直接效果。PM2.5可能進入肺部或血液循環,引發相關疾病。而食物進的是消化道,無法直接“帶走”肺里的有害物質。“所謂吃豬血排毒,是因為攝入的鐵元素在體內變成黑色硫化鐵,導致大便呈黑色,讓人誤以為排出了‘毒素’。”
此前有韓國媒體稱“豬五花肉含不飽和脂肪酸,能有效排出肺部微細顆粒物”,中國農業大學[微博]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直言,無科學依據。“五花肉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遠不及植物油,如果真有用,直接喝油不就行了?”
范志紅指出,中醫里的“清肺”,是去肺火的意思,與清除肺部污染物不是一個概念。目前沒有研究表明,梨等潤肺食材對霧霾有特效。
食補也并非毫無用處。顧中一建議,多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C。不久前,漳州一名高三學生為勸妹妹改正挑食,稱吃青菜可防霧霾中毒。顧中一分析,從霧霾的致病機理看,青菜富含維生素C、類黃酮等抗氧化物,的確有助于對抗微細顆粒物引發的氧化應激損傷。
攝入維生素A則有利于呼吸道等上皮細胞的增生,預防霧霾對黏膜的損傷。“動物內臟、奶油、蛋黃等維生素A含量較高,但膽固醇也高,不宜多吃。”范志紅推薦胡蘿卜,“富含β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能增強呼吸系統免疫。另外,紅薯、南瓜和柑橘等橙黃色果蔬以及綠葉蔬菜都是不錯的選擇。”
其他怪招基本不靠譜
防霾指數:★
有網友建議,拆下香煙的過濾嘴,將濾芯插入鼻孔,能有效過濾掉PM1.6以上的顆粒。白春學認為,這個在網上熱傳的怪招并不靠譜。異物堵塞住鼻腔,會導致呼吸不順暢,很可能刺激人張口呼吸。結果一張嘴,吸進了更多PM2.5。空氣直接接觸扁桃體,更不利于健康。
還有網友從防毒面具的結構中找到靈感,自制可樂瓶面具———用活性炭、2.5升的可樂空瓶、膠帶、馬克筆和紗布等材料,組裝成一個簡陋面具,把整張臉罩得嚴嚴實實。白春學分析,用活性炭過濾,并不能阻擋PM2.5。活性炭確實具有吸附效果,但主要是針對氣體,而PM2.5是一種微細顆粒。
不少化妝品網店瞅準商機,在網上叫賣防霾護膚品。一些防曬調理乳液,號稱“防護PM2.5必備”,為肌膚戴上“防毒面具”;還有一些隔離霜、BB霜、面膜等,也被賣家貼上了“防霾”的標簽。 白春學指出,我國并沒有防PM2.5護膚品的國家標準,市面上所謂的“防霾護膚品”,均缺少臨床驗證。與其相信夸張的廣告宣傳,不如勤洗臉,并配合洗面奶,掃清面部毛孔里的微塵顆粒。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