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踐行文明餐飲 守護舌尖安全(建設更高水準的全國文明城市)
記者走訪長沙多個餐館發現,商家和食客都更注意文明細節了
長沙晚報7月29日訊(全媒體記者 曹開陽 實習生 范亞妮)餐飲文明是社會文明的縮影,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圍桌共食、相互夾菜是中國人傳統的禮儀和習俗,然而推杯換盞、共話家常的餐桌文化也給病菌傳播帶來了可乘之機。尤其是外地仍時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當下,飛沫和接觸都有可能造成病毒傳播。
為了守護“舌尖”安全,一場踐行文明餐飲的行動在長沙各餐館悄然興起。29日,記者在長沙的多個餐館進行了走訪。
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關注度的提升,餐館也采取了更加透明公開的舉措以贏得消費者信任。走進長沙的餐館,**印象是整潔。“我們采用‘明廚亮灶’的設計,讓顧客能夠看到后廚的廚師如何操作,吃得放心。”老湘食長沙晚報店店長告訴記者。除此以外,店長還透露,他們從食物原材料的選用、保鮮到餐具層層消毒都有嚴格的要求,店內服務員會定期進行專門培訓。
在冰火樓晚報大道店,還設有選菜臺,擺上新鮮的菜品供消費者選擇。對餐館而言,認真落實餐飲單位的主體責任,自覺接受全社會安全監督,才是真正做到了顧客至上。
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近年來,珍惜糧食、杜絕浪費的風尚愈發盛行,廣大市民朋友已逐漸形成了“光盤”意識。
“一般我們都是根據消費需求點菜,不會過分多點,能吃完就盡量吃完,吃不完有需求就打包回家。”就餐的鄧女士告訴記者,合理適度消費是主流,不浪費是美德。
在“三菜一湯”餐館消費的王先生也表示,原本帶朋友來吃飯想多點幾個菜,但服務員告訴他每個菜的分量充足,能夠滿足用餐需求。在服務員的引導下按需點菜,*后不僅吃飽吃好了還沒浪費。
“過去浪費很嚴重,而且總有客人用餐時高聲喧嘩,不顧及旁人。現在許多客人消費按需點餐,吃不完打包帶回,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了。”采訪中,許多餐館負責人都表達了這樣的心聲。
記者走訪了多家餐館,看到多數餐館桌上都擺有公筷公勺,甚至每個菜都配備了一雙公筷,食客在安靜整潔的環境里用餐。也有個別餐館桌上沒有見到公筷公勺,餐館負責人表示,店內有公筷公勺提供,但現在有一些食客還不習慣使用,所以使用率不是太高。
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很多市民對在外就餐使用公筷公勺表示贊同。但也有市民認為,某些場合,比如一家三口或者和朋友出來吃飯就不必使用公筷公勺。原因是覺得其樂融融的聚餐,因“公筷”橫亙其中,顯得有些生分。
然而,相較之前,公筷畢竟已經走上了餐館的桌面。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為契機,相信公筷的使用率將會越來越高。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