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一斤煙臺櫻桃到廣州的配送成本可能要達采購價的約六成
本地生鮮電商“我愛綠菜籃”的疑似跑路,牽出行業美好市場前景下難掩的尷尬:生鮮市場有2萬億元的市場潛力,但真正賺錢的人寥寥無幾。日前發布的《2014-2015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國內農產品電商接近4000家,但是其中僅僅只有1%能夠盈利,7%有巨額虧損,88%略虧,4%持平。廣東省網商協會秘書長黃子榮此前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真正的農產品電商來講,有很多行業上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冷鏈配送等問題。
■新快報記者 陳慶麟
格局
市場迅速擴容 資本扎堆“殺入”
數據顯示,生鮮市場有2萬億的市場潛力,相對于生鮮在傳統零售超市20%的銷售額比例,農副產品在網絡渠道的滲透率僅僅為1%,因此生鮮電商的潛力可想而知。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鎖定“三農”問題,生鮮市場的政策依然利好。在“互聯網+”的政策背景下,農業被互聯網改造的潛力巨大。
事實上,中國的生鮮電商發展已經經歷了兩波熱潮。甫田網、菜管家、沱沱工社等生鮮電商早在2005年就開始探索中國的生鮮電商。然而,由于模式不成熟,這批生鮮電商經營者沒有考慮生鮮產品的特性,只是簡單復制傳統電商的經營模式,這也導致不少電商紛紛慘淡收場。
從2013年開始生鮮電商再度在國內掀第二波熱潮。以順豐優選為例,2014年增長率超過200%,而2015年預計還將保持這樣的增速。
迅猛發展的生鮮電商,也吸引了巨頭紛紛加碼。3月中旬,天貓生鮮宣布,全球多個國家的生鮮食品陸續上線,主要覆蓋一二線城市和部分三線城市。在配送速度上,天貓生鮮可實現覆蓋全國246個城市的24小時送抵。天貓生鮮平臺涵蓋全球70多個國家,商品數量超10萬個,商品大類包括優質水果、水產、肉禽等。
1號店正式成立生鮮事業部,生鮮戰略將與社區店緊密結合,主要為市民提供肉、蛋、米、油、蔬果等日用消費產品。此外,京東旗下“拍到家”App日前正式上線,主打生鮮品類,準備跟線下傳統商超合作,共建開放式生鮮共享平臺,生鮮的供應鏈和倉儲物流成本都交由傳統商超。
此外,創投的目光也轉移到了農業這一塊。從2012年開始,不少創投轉投農業電商:凱雷投資、黑石集團等在內的外資私募股權基金開始投資中國農業,黑石領軍財團投資的壽光農品園,涉及金額高達6億美元;本土的投資機構鼎暉、弘毅、達晨等均有多起農業領域投資案例;中國供銷總社將投資20億在“北上廣”建設的主要是針對農產品的電商平臺。
眼下是“兩超、多強、小眾” 可能還將出個巨頭
從目前較為主流的生鮮電商來看,主要分為三種類型:**類是垂直生鮮電商,比如天天果園、本來生活網、易果網等;第二類是物流派,物流商依托自身物流和網點優勢建立的生鮮平臺,如順豐優選,是順豐快遞的“衍生物”;第三類是電商派,蘇寧的生鮮頻道“蘇鮮生”,天貓的喵鮮生,京東的生鮮頻道等。
據統計,2014年我國涉農類電商企業達到3.1萬家,其中涉農交易類電商有4000家,形成了“兩超、多強、小眾”的市場格局,阿里、京東組成的“兩超”占據了主要份額,而一些新興農產品電商也在近年來獲得注資后,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特色發展模式。
今日資本創始人、**投資人徐新曾表達了看好O2O的觀點,認為生鮮領域還能出現一個巨頭。之前生鮮電商和生鮮O2O主要是些中小網站,目前以京東、順豐、1號店為代表的大公司開始發力,市場進入爆發期。生鮮領域正在發生****的變化。
暴利 毛利平均可達30%—40%
《2014-2015年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涉農電子商務飛速發展,各類涉農電商達3.1萬家。2013年全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152 0173 3840億元,同比增長221%,預計2014年全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260億元,同比增長****。生鮮電商被稱為電商領域新藍海。
除了市場規模外,生鮮產品的毛利率也是吸引電商涉足其中的重要原因。業內人士透露,企業綜合毛利率低的也有30%-40%。其中海鮮產品更是暴利,毛利達到50%以上,而普通水果和凍肉則分別也有20%和20%—30%。
記者在廣州一家本地生鮮農產品O2O電商平臺官網看到,一盒0.3kg的豬排骨,售價為16元。而廣州市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監測顯示,豬排骨的零售均價為31.94元/公斤。
商派公司副總裁兼COO的李治銀表示,“互聯網+”為農業生鮮電商提供了無限可能,這也是電商行業為數不多的藍海市場。
“不像服裝電器,生鮮應該算是生活的必需品,大家都覺得做生鮮的利潤很高,而且人們每天都有買菜需求,復購率也高,所以我們的用戶群體很多是兩三天就會買一次,這種購買的頻率在其他類目里是不具備的,所以未來生鮮電商市場是很大的。”民天生鮮CEO丁強表示。
燒錢 目前虧損率高達95%
不過,與暴利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絕大多數生鮮電商都不賺錢。上述報告稱,目前國內農產品電商接近4000家,但是其中僅僅只有1%能夠盈利,7%有巨額虧損,88%略虧,4%持平。即是說目前生鮮電商中虧損率達到95%。
長期未有盈利,被業界認為是互聯網模式的通病,也是燒錢的生鮮電商同樣面臨的一大難題。甚至有一些生鮮電商上線僅一個季度即關門倒閉,成本被認為是生鮮電商的一大痛點。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的農產品電商發展并不成熟,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典型的問題就是同質化競爭。商務部特聘專家、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洪濤表示,這些農產品電商網站大多趨同投資、重復建設導致經營虧損,建站和關站并存,比如近年來就有小農女、優菜網、誼萬家、上海天仙配、濟南買菜網等多家農產品電商倒閉,還有自動下線的比如永輝的“半邊天”等。
國家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市場流通處處長張國也表示,很多人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認識還不充分。“如果每家農戶都做電商,會造成**天賣完貨,第二天沒貨賣的情況,對資源也是一種浪費”。
業內人士普遍的觀點是,短期的虧損并不妨礙生鮮電商的長遠前景,而這也意味著沒有大量資金無法玩轉生鮮電商。
現狀探因
“基本上做一種虧一種” 損耗有的達到了30%
不做生鮮等死,做了生鮮找死。”這句話也用到了生鮮電商身上。國內**批生鮮電商的試水者幾乎都因供應鏈、物流、管理等原因夭折,典型案例是2010年創建的優菜網在2013年1月因供應鏈問題陷入“賣身”困境。一旦物流配送跟不上,再新鮮的東西到了消費者手中也會變味,這是生鮮電商面臨的一大考驗。但回頭來看,當年優菜網們所遇到的難題,如今依然沒有有效解決。“
損耗、配送成本高企
多位業內人士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損耗大、物流成本高仍是生鮮電商面臨的*大難題。
“市場需求逐漸釋放,生鮮電商看上去很美,但我們做生鮮*難的一個事情就是我們的損耗。”一畝田CEO張桓表示,電視、衣服,可以賣過季,但是對于生鮮產品,一個過季的食品,價值就為0。而且你還得付出處理的成本,此時你的價值是負數。一個100塊錢的東西,到*后就變成還要虧2元、虧5元。
丁強也表示,民天生鮮剛開始做水果的時候,虧了很多,基本上做一種虧一種,“為什么?因為都是后面損耗掉的,特別是像車厘子這種保質期很短的水果,你就沒有辦法保證。”
業內有統計顯示,無論是自營配送還是第三方配送,目前生鮮電商的損耗率大約在10%以上,有些甚至達到30%,而線下實體生鮮超市損耗率一般控制在5%以內。而且很多環節不是靠電商能解決的,其中*核心的是配送成本太高。
萬擎咨詢CEO魯振旺是業內知名的電商觀察人士,2014年他也“下海”開了家農產品淘寶店。他指出,以上海到杭州為例,一張普通物流訂單提貨成本大約為6毛錢,而冷鏈成本為9毛錢左右,使用9.6米的貨車運往杭州,普通貨車的成本約1200元,而冷鏈車就要超過1800元。一般來說,冷鏈成本大概占總成本的40%左右。”
《2014-2015年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報告》就指出,運輸成本通常超過商品成本的****甚至更多。雖然一些生鮮電商希望通過O2O方式解決,比如設自提點,用戶可以到自提點取貨,從而降低*后一公里成本。但在丁強看來,店到社區,用戶自提的作用不明顯。“在民天生鮮的實際運營過程中,95%的用戶是不愿意在網上買東西后到社區店里去提貨。此外生鮮的自提點要求更高,要有冷藏冷凍空間。”他認為,社區店實際上是作為一個資源整合的終端,既是推廣網點也是一個小倉儲,作為配送員的社區中轉站。
穩定的客源和貨源均難求
即便配送問題解決,但客源和貨源問題仍是難題。花雨小說網總經理吳丹楊利用業余時間在從化做了三個生態農場,面積有200多畝,三年前曾打算借助這三個農場在生鮮電商大展拳腳,滿打滿算之后*終放棄了入場。
“農民通常收割農產品的時間只有兩三天,收割完之后萬一賣不出去,農產品會耗損;即便賣出去了,但從哪里找穩定貨源提供給廣大網友,都是我沒想到如何解決的問題。“吳丹楊表示,權衡之下,他*終放棄了生鮮電商的想法,把自家農場定位為以休閑農業和家庭農場為主以預售的形式為客戶提供新鮮肉菜。
“個人創業者和大型電商平臺不同,光是貨源就難以解決。”優菜網創始人丁景濤表示,如果貨源充足,優菜網模式可能就成功了。他介紹,優菜網剛開始做的是中高端生鮮品類,主要是有機和綠色,并與北京知名企業合作,但隨后發現供貨商供應的并不都是有機蔬菜,以次充好的現象非常嚴重,所以果斷停止了合作。另外找有機基地才發現,問題比優菜網團隊想象的復雜,經常缺貨品類太多,客戶滿意度下降。丁景濤坦言,創業者要進軍生鮮電商的話,單一農場不能滿足電商的需求;但如果從多個農場供貨,采購量小,物流成本又會過高。“體驗不能做好的話*終是無法阻擋客戶流失的。”
記者了解到,為彌補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需求供給不匹配,部分電商企業開始嘗試預售模式,以訂單需求推動產品供應,使需求與供給精準匹配,將生鮮商品的庫存成本和耗損率降到*低。此前,天貓生鮮項目的負責人就對媒體表示,預售模式*高可將成本降低43%。
破解
目前,生鮮電商的供應鏈包括種植、選品、包裝分揀、物流、損耗和營銷等六大環節。丁景濤此前分享自己失敗的生鮮電商創業經歷時就坦言,生鮮電商的供應鏈過長是其難以維系的主要原因。
阿里旗下天貓平臺的“喵鮮生”是經營生鮮電商的頻道,但與阿里電商平臺“什么都有賣”相比,去年上線的“喵鮮生”起步得十分謹慎,剛開始時并沒有大規模地鋪開引進商家。“對于引進的商家,我們會綜合考慮貨源、供應鏈、物流、線上運營能力、售后等因素,如果其中一個環節被認為不能達標,這個商家日后在生鮮電商業務方面就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喵鮮生”負責人樂覺表示。
事實上,一些大型電商平臺開始在供應鏈上尋找解決辦法。在業界看來,通過品類選擇和結構調整適當提升客單價和毛利率,通過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損耗和配送成本都能促進盈利。
以1號店自營生鮮為例,從貨源上就開始嚴把品質關。在貨源采購方面,1號店有直達果園、農場的直采方式:在水果的重點產區,直接采摘的水果經過嚴格的質檢后進入1號店倉庫;也精選業界實力雄厚、口碑良好的供應商進行合作,引進一些各國駐滬總領事館農貿處、水果協會的一些政府推薦項目的生鮮產品。
此外,天貓也*大限度地縮短供應鏈時間,對于季節性的商品采用C2B預售的模式。“因為生鮮商品是非標商品,有明顯的季節性特點,因此其配送能力成為衡量一個電商平臺物流水平的標桿。”天貓人士如此表示。
大型電商嘗試縮短供應鏈時間
農產品傳統模式與電商模式流通環節對比
? ? ? 來源:金羊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