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原標題:專家談蘭州獸研所布病事件:規模罕見,或因實驗室操作不規范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多人布魯氏桿菌?。ㄒ韵潞喎Q“布病”)隱性感染事件引發關注。
??據央視新聞報道,截至12月7日12時,蘭州獸醫研究所317名師生進行布魯氏菌檢測,其中已有96人呈血清學陽性,尚無明顯癥狀,被診斷為隱性感染。**值得慶幸的是,布病在人與人之間傳染幾率*低,目前尚無過往案例。
??12月9日,多名長期關注傳染病學的醫生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布病患者/感染者通常是長期從事與牛羊屠宰或飼養有關工作的人,研究人員尚且少見,如此規模的集體感染事件更是國內罕見。他們推斷此次事件與實驗室操作不規范脫不開干系。
??這么多人是如何在短時間內感染上布病的?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曾有學生稱同學因接觸病鼠實驗而感染布病,并懷疑空氣里已形成被病菌感染的氣溶膠。
??對此,遼寧省朝陽市第四醫院副院長李瓊稱,病原菌污染空氣,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并被人吸入后通過呼吸道感染,這確實是布病傳播的三種主要途徑其中之一,并且氣溶膠看不見摸不著,即便是專業人士,也無法分辨出空氣里是否含有病菌氣溶膠。其余兩種傳播途徑分別為:經過皮膚黏膜的直接接觸傳播,如畜牧場、屠宰場工人經過剪毛、擠奶等直接接觸病畜,導致感染;以及食用被病原菌污染的食品導致消化道感染。
??李瓊說,臨床中也有研究人員做實驗受到感染的情況,但這次近百人短時間內檢測出布病抗體陽性,還是**次見。
??北京地壇醫院退休主任醫師蔡晧東從事傳染病研究四十年,在她的經驗中,感染布病*常見的人群從事的是與養殖、屠宰相關的工作,由于接觸動物時間長、環節多,因此感染源頭多難以防范。他推測,實驗室師生集體感染,一定違反了操作規范。
??蔡晧東說,涉及的操作規范包括:實驗室硬件設施是否具備(譬如涉及布魯氏菌疾病的試驗,需在P3級安全防護標準下進行)、人為操作是否規范、是否存在突發意外感染(譬如含有布魯氏菌的容器打破形成氣溶膠吸入感染)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中心教授吳昊也推測實驗室防護可能存在漏洞:“(布病感染)不是說成年人去農村旅游,或者吃個涮羊肉涮牛肉就能感染,這個概率是很低的。如果按照規范操作,這些師生都不應該受到感染?!?/p>
??對于有學生曾告訴澎湃新聞自己的RBPT(虎紅玻片凝集試驗)和SAT(試管凝集試驗)兩項血清學檢測均呈陽性,吳昊認為憑這兩項檢測已可判斷為布病感染,不過由于部分患者機體自愈后檢測結果也會呈現陽性,因此目前應僅為初步篩查。至于人體是否康復或者仍處于感染狀態,需要醫生根據臨床表現作出進一步判斷。
??蔡晧東同樣表示,上述兩項檢測同時呈陽性,便“基本能判斷是(布病感染)”。
??公開資料顯示,布病是一種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獸共患傳染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急性期病例表現為發熱、多汗、肌肉和關節疼痛、乏力、肝脾淋巴結腫大。慢性期病例多表現為關節損害,關節強直,長期發熱等,不能從事體力勞動,群眾稱之為蔫巴病、懶漢病。布魯氏菌病還會危害男性睪丸、女性卵巢等生殖系統。
??布病隱性感染事件發生后,蘭州獸研所曾陸續對所內師生進行檢查,并邀請專家團隊在校內開展知識講座,中國農科院下屬其他所也陸續組織學生體檢。
??12月7日,蘭州獸研所有研究生稱,哈爾濱獸研所曾有學生今年暑假來蘭州獸研所實習,回到哈爾濱后近期也檢出布病抗體陽性。12月9日,黑龍江省衛健委向澎湃新聞證實,哈爾濱也發現輸入性布病感染病例,哈爾濱衛健委疾病控制處工作人員稱,哈爾濱獸研所發現有人布病隱性感染。(作者:溫瀟瀟 薛莎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