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在美國,轉基因作物正在脫下神話的外衣。美國科學家表示:轉基因作物遠沒有當初想像的那么美妙,更沒有轉基因技術公司所承諾的那么神靈。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報告用16年的實踐事實和統計數據明確說明,長期種植轉基因作物會給農業經濟帶來無法糾正彌補的副作用。(7月6日《國際先驅導報》)?
?
當美國轉基因研究開始從“挑戰自然”向“尊重自然”嬗變的時候,我們的轉基因作物卻正在高歌突進的商業大道上飛奔:2009年8月,國家農業部為包括BT水稻在內的兩種轉基因水稻和一種轉基因玉米頒發了生物安全證書,打開了中國轉基因糧食作物商業化種植的“閘門”。這被認為在世界歷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
十數年的轉基因作物種植歷史,給美國帶來的教訓無非有二:一是除了超級雜草,轉基因農田里還出現了超級蟲,農田作業的燃料成本提高了一倍多、農藥的用量超過了天然作物種植,種子成本也大幅度攀升;二是2009年5月,美國環境醫學科學研究院推出的報告引起了轟動,報告強烈建議,轉基因食品對病人有嚴重的安全威脅,號召成員醫生不要讓他們的病人食用轉基因食品,并教育所在社區民眾盡量避免食用轉基因食品。
誠然,作為一種國家戰略,我們不能在轉基因技術上后置于人,轉基因技術的商業化也是不可阻擋的趨勢,然而,正如袁隆平先生所言,“政府應該特別慎重批準轉基因植物商業化,科學家不能完全、預知對生物進行轉基因改造,有可能導致何種突變而對環境和人造成危害”。事實上,與人類生命健康相關的重大科學實驗,除了小白鼠外,必有人類作臨床試驗,問題是,即便某些專家號稱“完全安全”的轉基因食品,他們也未必愿意長期食用并驗證其安全性。科學的態度,起碼應該有*力推崇轉基因作物的專家們分組實驗,拿出翔實的數據為世界證明轉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而這個時間,起碼應該是兩代人。
有一個常識是需要我們謹記的:轉基因技術專家,從來就不是轉基因安全專家。換言之,這是兩個概念。如果說,轉基因的木瓜或者番茄還屬于需求彈性比較大的瓜果蔬菜,那么,轉基因水稻就是我們別無選擇的主糧。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組織曾就我國轉基因農作物“入關證”提出諸多疑問,譬如為何不公開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專家名單、環境與食品安全方面的專家是否參與討論、是否會咨詢其他利益相關者等,遺憾的是,我們對這些具有天然競爭優勢的物種似乎保有一種過于樂觀的姿態,懶得回應相關質疑。
轉基因能改變什么?這個問題也許一時很難回答,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轉基因一定能夠改變什么。只是,歷史不是科幻片,沒有時間機器可以逆轉重選。美國的轉基因實踐,可謂前車之鑒———尤其在事關食品安全與生態健康的問題上,我們或許不能總是那么天真地樂觀、無畏地冒進。(鄧海建)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