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日前有消息稱,轉基因稻米已經走上百姓餐桌,關于轉基因產品安全性話題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其實,自去年年底華中農業大學研制的轉基因水稻“華恢1號”和“Bt汕優63”獲得農業部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以來,有關轉基因及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話題就沒有停止過。
“轉基因之所以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點,并不是因為轉基因技術存在問題,而是轉基因產品自身帶有風險。”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真真表示,目前關于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尚無定論,如何有效掌控風險,使這一技術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發展便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研發應用卓有成效
轉基因技術是將高產、抗逆、抗病蟲、提高營養品質等已知功能性狀的基因,通過現代科技手段轉入到目標生物體中,使受體生物在原有遺傳特性基礎上增加新的功能特性,獲得新的品種,生產新的產品。
相關資料顯示,轉基因農作物自152 0173 3840年開始規模種植以來,一直保持著較快的增長勢頭。到2009年,全球25個國家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已超過1.34億公頃。目前,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大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巴西和阿根廷。世界大豆產量的77%、棉花產量的48%來自轉基因作物,轉基因玉米和油菜的比例分別超過25%和20%。
“近年來,我國在轉基因技術及產品研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李真真告訴記者,我國轉基因技術的研發應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解決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是頭等大事。突破耕地、水等資源約束,減少環境污染,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歸根結底要靠科技創新與應用。
2006年,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2008年7月,國務院批準啟動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2009年6月,國務院發布《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加快把生物產業培育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10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繼續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抓緊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種,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
目前,農業部已會同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10個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照國家總體部署和“加快研究、推進應用、規范管理、科學發展”的指導方針,確定了“強化自主創新,突出戰略重點,創新管理機制,培植生物產業”的總體思路,堅持以產品和產業為導向,上中下游緊密銜接、多部門多學科聯合協作、產品研發與安全評價協調推進和分類分步推進產業化的基本原則,加快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努力獲得一批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培育一批抗逆、抗病蟲、優質、高產、高效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柄“雙刃劍”
“雖然近年來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的規模種植一直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但這些轉基因農作物多是用作原料而非主糧。目前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批準主糧可以轉基因種植。”李真真認為,農業部在華中農業大學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發放上欠慎重。
2009年8月17日,農業部向華中農業大學研制的轉基因水稻“華恢1號”和“Bt汕優63”簽發了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有效期5年,在湖北省內試驗種植。此事經媒體公布后,引發爭議。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形容其為“驚險的一跳,讓全世界驚出一身的冷汗”。鄭風田表示,既不能妖魔化轉基因產品,也不應放任不管,對主糧作物轉基因產品的產業化問題,應該慎之又慎。
面對諸多質疑,農業部在《農業部就農業轉基因技術與生物安全等問題答問》中回應,證書發放是“經過嚴格的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和申請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等5個階段的多年安全評價,依據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評價結果作出的決定”。
但李真真認為,“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人員構成值得商榷”。據了解,該委員會人員構成等信息一直沒有公開,外界可知的權威信息非常有限。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