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農業部*近為兩個轉基因水稻品系頒發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過程,加重了關于轉基因糧食安全問題的不安。
這一過程十分隱秘:一家國外通訊社*早發現這個消息時,它被擺放在一家“幾乎很少更新”的專業網站上,混雜在“2009年第二批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中,連幾乎每天都要去看一眼的綠色和平組織工作人員都沒發覺。
該安全證書由全稱為“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的部門頒發。獲得證書的是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轉抗蟲基因水稻“華恢1號”及雜交種“Bt汕優63”。證書自2009年8月17日起,有效期為5年。據此,這兩個水稻品系將可以在湖北省境內成規模種植。
對于安全證書的頒發過程,農業部只提供了一份簡短的書面回復。根據這份回復,證書發放是“經過嚴格的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和申請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等5個階段的多年安全評價,依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評價結果”作出的決定。
1
這份回復,使普通人開始關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這個聽上去十分專業的機構。
有很多證據都表明這個委員會的重要性。資料顯示,它的設立,根據是《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組成人員則是“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生產、加工、檢驗檢疫、衛生、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專家,每屆任期3年。前一次換屆,新華社曾專門就此發布消息。
不過,人們很快發現,這個擁有數十名成員的龐大機構,平常人根本難以觸及。盡管許多人努力地尋找它的成員身份,網上也充滿各種詢問和打探,但都沒有結果。連這個機構*早成立的時間,外界都很難查到。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高明認為,作為轉基因作物生產安全證書發放前的*終環節,該委員會的作用不容小視,而這個證書則是“轉基因作物上市前*難突破的關口”,如果有誰能擔保轉基因食品不會出現問題,那么“我們請求公布這些專家的名單”。
這個請求無人理睬,蔣覺得這一切“是暗箱操作”,他認為,這說明相關人士對轉基因水稻“自己也沒底”。
綠色和平組織的工作人員,曾花費很多時間來搜索這個委員會的信息。*終,他們只在中國農業大學的校園網上找到一篇新聞,透露該校的5名研究人員被聘為第三屆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
綠色和平組織負責農業項目的官員方立峰覺得,與轉基因相關的整個共同體都失聲了。這種失聲,成為人們的質疑重點。
作為一家民間機構,綠色和平一直強烈反對轉基因糧食作物的種植。“我們一直希望,這種關系到人們生命安全的信息應該公開,人們即使不能決策,起碼該有知情權。”該組織這樣解釋其立場。
而與民間組織的活躍相比,事涉其中的政府機構與科研人員,則顯得*為低調。
蔣高明是為數不多愿意公開表態的專家之一。他的研究領域與轉基因技術無關,是生態農業,這讓蔣高明覺得有點尷尬,因為那些更應該表態的人“實在太安靜了”。
“由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至今還存在爭論,對轉基因水稻的審批起碼應該透明。”他通過博客和發表文章數次呼吁。不過,他沒有收到任何反饋,無論是贊同的還是反對的。
事實上,在媒體將各種質疑重復了幾遍以后,農業部工作人員在電話里表示,“現在各大媒體、部屬媒體和地方媒體都已經不再炒作此事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