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95后新消費群的來臨,正在改變營銷方式,催生產品和模式創新,會裹挾著新的文化、價值觀摧毀很多傳統的堡壘。對品牌來說,獲得95后年輕人的關注,建立品牌忠誠度,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在新的商業時代里,他們正在表達著自己的消費邏輯。研究發現,95后群體比80后更加喜歡流行、時髦和新奇,因此,風格獨特和個性前衛的商品更能夠打動95后群體。而在95后頻繁的網絡活動中,網絡虛擬交往尤為凸顯。95后消費特征是將某種消費感覺轉換成消費價值,他們對商品的情感性、夸耀性及符號性價值的要求,早已超過了商品或服務的物質性價值及使用價值。
面對主流消費群體——95后,食品企業應該怎么投其所好,滿足其消費需求?以下案例或許能帶來一些啟示。
品牌迎合95后
冰銳發光限量版 就是這么炫
2015年,95后也已經跨入20歲這一階段,而在這個逐漸以95后為主導的消費群體時代,“限量”所代表的產品意義也被無限地擴大,“限量”不單代表價格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產品本身的與眾不同。
預調酒是比較新潮的飲料,對于年輕一代的消費群體來說,這樣的消費是超前的,是能體現飛揚個性的,所以預調酒整體的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提高,作為*先在中國竄紅的預調酒品牌之一,百加得公司推出發光限量版冰銳預調酒,在張揚個性的年代,百加得把預調酒“炫酷”的消費定位進行到底。
“全球限量版**”“假日冰銳熒光版”,這些改變對于產品本身來說,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動,也許僅僅是包裝上的改動、營銷策略的轉變,但這些噱頭無疑是95后消費群體所感興趣的,是能夠引起更多關注,產生更大的輿論反響立足點。
冰銳與銳澳作為預調酒兩大實力品牌,無論是品牌還是娛樂宣傳,雙方在市場份額的競爭中一直是難較高下。對于95后來說,品牌上的選擇肯定是次要的因素,而產品本身的特性就成為他們*根本的判斷依據。百加得冰銳面對強勢的競爭,選擇95后*鮮明的個性表達方式——炫酷,從而在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
95后的炫酷,并不是個性的無限張揚,而是他們自身對于生活的一種追求,這也是他們向社會傳遞信息的一種表現。同樣地,產品的炫酷,如果能夠立足于好的創意,這就不是一種無謂的掙扎,而是產品個性的展示。
星空棒棒糖 顏值就是價值
星空棒棒糖,來自美國,被譽為糖果中的藝術品。阿爾卑斯棒棒糖、不二棒棒糖,對于95后的消費群體來說,似乎已經過時了,而他們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地提升,他們需要的是新的、更具有特點的產品。在2014年,這款星空棒棒糖瞬間風靡中國,美國糖果公司別出心裁,將組成太陽系的星系描繪在棒棒糖中,打破人們對傳統棒棒糖的印象。對于95后來說,這就是他們所需要的產品立足點,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提供給他們一種更好的選擇。每支星空棒棒糖都需要耗時1-2個小時,這是一份對純手工的執著。對于大規模的生產線產品來說,這樣****的產品所代表的價值意義無疑更大,也更能表現新一代的年輕人所需要的真正能夠表露感情的產品。
改革傳統、創新突破,星空棒棒糖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雖然價格確實不一般,但卻依然能夠引起一股“星空”潮流。產品融入潮流元素,能夠與時俱進,在消費者之間形成潮流效應,達成人際傳播,才不會被淘汰。
健達奇趣蛋 收集帶來樂趣
作為巧克力中的貴族,費列羅在中國一直都受到追捧,其推出的產品健達奇趣蛋,雖然從上市開始,定位為“專屬孩子的美味零食”,但卻吸引了更多消費者的眼球。巧克力加上可可脆,雞蛋外殼的迷你包裝形式,20克單價銷售8元,如此任性的價格定位、產品定位,卻能夠在市場中引起不錯的反響,健達奇趣蛋到底靠的是什么?
**,簡單的雞蛋外殼包裝,并不是*時尚的設計風格,但健達奇趣蛋任性的包裝格調也確實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并不親民的價格,沒有更多的企業去模仿,無疑是給這個產品制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對于95后消費群體,談的*多的是產品的創意,是產品本身的特色亮點對他們所產生的吸引力,而健達奇趣蛋為吸引消費群體采取的策略是:美味+玩具+驚喜。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許美味并不能成為產品的制勝點,但利用產品制造驚喜卻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選擇健達奇趣蛋,大多的消費者并不是為了滿足“吃”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一種想要收集所附帶的全套玩具的心理,也許在70、80后看來,這樣的消費行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對于95后的大多消費群體來說,他們享受的是消費的這個過程,在意的并不是結果。
健達奇趣蛋以主流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為立足點,也許產品本身的設定并不是*出彩的,但卻依然能夠在市場上形成自己獨特的產品導向。
品牌分享95后
應95后獨特的成長體驗與消費邏輯,品牌應該充當價值創新者、興趣養成者、平臺黏合者這三種角色。這三種社會角色,也定義了有新世代領導力的品牌,所需要具有的能力和品質。
品牌角色一: 價值創新者 ?95后很少是某一個品牌的忠實消費者,追尋新鮮事物是他們消費的動力,即便這種新鮮并不一定能持續太久,并且沒有太多現實的意義
95后正處在初涉人生獨立階段,他們懷揣未來生活夢想卻個性獨立,試圖建立擁有自我意識的話語權。在許多營銷案例中,很多品牌妄圖充當形而上的夢想“代言人”,卻割裂了產品價值與夢想價值的鏈接。因此,品牌在溝通中應該更加更著重于清晰而具體的描述“好的生活”,其次再談及這種生活與哪些夢想有關,而不是本末倒置。真正讓95后喜歡的品牌,不僅擅長把過好生活這件事情,細致地娓娓道來,還會提供機會,為95后增加參與感。這意味著品牌需要在溝通、產品和服務上提供參與創造的空間,甚至增加動手參與的消費體驗。
體驗的目的在于激發,有效的互動會產生意向不到的奇效,有時候甚至比直白的廣告更能立竿見影。過去品牌側重提供更多的選擇,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但今天,95后越來越青睞那些在某一細分領域有專長的品牌,不需要大品牌,但一定是精細的有質感的。這種戀物文化的消費旨趣已經成為95后普遍的消費價值觀。
品牌角色二: 興趣養成者 ?95后的消費文化強調體驗感與參與感,這意味著傳統的產品和服務形態要發生大的變化。品牌的角色不再是展示光鮮形象的標識,而是能與95后消費者同位思考的伙伴。個體時代,沒有價值觀的品牌,將不會被記住。在95后的世界里,除了有*度迷戀的粉絲情結外,還有對身邊“大神”“牛人”的崇拜與欣賞。品牌需要成為這樣一位牛人——“做自己認定的事兒,喜歡的事兒,并且堅持做好”
今天,已經有很多品牌意識到自己賣的不是“產品”,而是“生活方式”。95后不再滿足于生活方式的模仿,他們向往的是圍繞自己的興趣建設生活。這意味著品牌要有能力把自己的產品和所在的品類,轉換為一系列的興趣養成方案,而不只是生活方式的象征物。比如可以提供圍繞核心產品拓展興趣的周邊系列產品。
品牌角色三: 平臺黏合者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重新組合、定義了社會化的關系網,但相比大院時代,歸屬感的尋求已成為年輕人不可避免的精神需求, “可分享”成為95后在互聯網時代的精神標配。對品牌來說,這不應該只停留在品牌溝通上,而是以產品和服務的形態,一方面守護年輕人的獨立性,另一方面幫助關系的黏合和建立。
回顧互聯網溝通方式的變遷——BBS、博客、QQ空間、微博再到如今*熱的微信朋友圈,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個體價值的存在感需求正在變得越來越強烈。95后所期待的存在感,越來越難以在人數眾多的線上達成。如果提供小圈子,以私密化社交的機制形成固定的日常交流,將是讓95后欲罷不能的生活方式。所以,如果對網絡還一知半解的企業主們,就得趕緊去補課了。
網絡的普及,同時更體現在時不時冒出來的網絡新鮮名詞上,比如人們曾經熟知的“賈君鵬”,也或者那些95后們才看懂的“火星語”。可以想象,在推崇潮流時尚的95后面前,如果不懂得他們審美觀或網絡用語的產品表示,就會顯得無從入手了,而如果在個性化營銷上動腦筋,就不難贏得市場。
過去品牌理解的是強調鼓勵年輕人的特立獨行。但“特立獨行”并不是把自己的獨特做出隨意表達,招致沒有意義的評價,而是關注在自己,給自己營造一個不受打攪,不用比較,享受“Leave me alone”的私人狀態。
很多品牌已經在重視回歸家庭的溝通,時常免不了陷入悲情感恩的套路。但對于95后來說,這樣的情感共鳴效果并不一定明顯。95后作為獨生子女,他們的人格獨立意識也萌發得更早,跟父母的關系,與上代人相比更平等輕松。其實,95后并不反感廣告,只是對那種教條式與生硬化的廣告*為反感。因此,廣告營銷一定要做得巧妙,只有讓產品特征幽默或者刺激地展現在消費者面前才能取得成功。來源:新食品評介 ?
觀點
不讓他們“感動” 而讓他們“激動”
放眼看來,目前主要消費群體已由迅速崛起的90后來領銜主演。然而面對這樣的新新人類,許多企業,特別是我們所接觸的大多數食品飲料企業措手無策。中國食品飲料企業出現了“60年代的老板、70年代的營銷老總,80年代的中堅消費群和90后新興的消費市場”這樣奇怪的局面,這中間的距離,不止是代溝,甚至可能是“代河”,當大多數還在寫博客的時候,誰來看篇篇大論的道理,試想微博的火爆,當大多數還在手機短信電話的時候,微信闖進了新時代。
90后這一代,他們并不會在意70后、80后們把他們劃分到“非主流”這樣的陣營里去,相反,90后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一代,90后心中的“好”與“不好”完全是“我的地盤我做主”,他們對商品的感性認識要遠遠超過理性認識。認為好就“贊”,認為孬就“噴”,是90后感性思維的直接表現。要想獲得90后的好感,不用讓他們“感動”,而要給他們“激動”。在品牌3.0時代,出其不意,才能制勝未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