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我國乳業之亂,舉世無匹,百姓深受其苦,卻又莫可奈何,只好退而自保,避之為上。于是乎,洋品牌大行其道,近年來國人出境幾乎已形成慣例:買奶粉,自用或送人。以至于美國、英國、德國乃至香港都對奶粉采取了“限購”政策,成為市場經濟的一大奇觀。
內憂外患之下,國內的洋品牌自然奇貨可居,近年多次提價,年提價幅度多在10%以上,國內售價與國外相比甚至高出兩倍多,與此同時在高端奶粉市場洋品牌份額卻上升到70%左右。
此次國家發改委出手對合生元、多美滋、美贊臣、惠氏、雅培、富仕蘭(美素佳兒)等企業進行價格反壟斷調查,查處的企業遠不止這6家,而是對整個奶粉行業價格壟斷行為的一次規范,被調查的企業有數十家,包括國內不少大品牌企業。據說已經開出了罰單,金額從幾百萬到幾千萬元不等。隨后多家奶粉企業緊急宣布“響應國家號召”下調奶粉出廠價。
于是乎,有消費者感激發改委的英明決斷,打破了價格壟斷,維護了市場秩序。難道中國消費者的春天來了,孩子們可以就此吃上安全、廉價的奶粉了?筆者心有惴惴。反一次價格壟斷,就能正本清源,一掃中國乳業亂象嗎?
洋品牌再降價,也不能挽回消費者對于國產奶粉的不信任,而只會擴大洋品牌的市場份額。反一次價格壟斷,也不意味著政府部門對國內乳業市場監管到位,能有效提振消費者對國內乳業企業尤其是質量安全的信心。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幾乎涉及國內所有主要乳制品企業。難以想象,如此大規模的、普遍的、長期的行業集體投毒事件,那么多的相關政府部門(從后來的行政問責看,起碼涉及質檢、農業、衛生、工商、食藥檢和地方黨委、政府)竟然都沒覺察,更談不上采取任何措施。事件被揭露后,從企業到政府主管部門,眾口一詞是“沒有關于三聚氰胺的檢驗規定和標準”。
但兩個事實就可證明管理部門的說謊及瀆職:一是國內早已有媒體揭露牛奶造假已成普遍現象,難道眾多管理部門會一無所知?二是2007年初,中國出口美國動物飼料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國家質檢總局立即下發“特急通知”(國質檢通函[2007]209號),把出口動物飼料納入法檢目錄,要求對于出口動物飼料一律檢測三聚氰胺。而與此同時,已有多方面證據證明三聚氰胺在國內被普遍添加在了飼料和食品中,質檢總局既然對出口飼料和寵物食品都要嚴查三聚氰胺,為何對于危害更烈的國內情況卻漠然置之?
我們把大量行政資源用于出口商檢,并且出口產品和國內銷售的質量要求標準也不一致,把自己國民置于二等位置,實在是荒唐之至。出現這種狀況的根源,就在于民眾對權力部門毫無約束力,以及在此體制框架內無限膨脹的部門利益和官員尋租沖動。顯而易見,對出口產品進行商檢是一種權力,縱容國內偽劣產品盛行同樣也是一種權力,而管好國內產品質量卻是一種責任。乳業亂象,難道這不是病根嗎?從嚴厲禁止出口飼料和寵物食品添加三聚氰胺到三鹿事件爆發之時,長達16個月的時間里,質檢部門居然都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以至于國內奶粉質檢中連三聚氰胺這項檢測指標都沒有。
更悲哀的是,那些責任官員頂多被處以黨紀、行政處分,卻沒有一個受到法律追究?!吨腥A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難道三聚氰胺事件中的瀆職官員,還達不到適用標準嗎?
對于三聚氰胺事件中的涉案企業,我們也是“保護”為主,除三鹿以外,都幾乎是毫發無傷地平安過關。這或許避免了行業崩盤,但也錯過了行業新生的機會,同時也埋下了巨大隱患,那就是消費者對于企業、監管者骨子里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不消除,中國乳業的亂象就**不會消失。
所以,這次我們高興什么呢?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