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新京報訊(記者 田杰雄)“初凝一顆值千金”,很多南方人的夏天,都是從吃一顆楊梅開始的。進入夏季后,水果集中上市,楊梅正是這個時節南方水果市場上的主角。尷尬的是,由于市場消費能力還在逐步恢復,今年相對較早上市的福建楊梅并未賣出好價錢,價格同比慘遭腰斬。同時,新京報記者獲悉,在江蘇、浙江等地的楊梅主產區,絕大多數的楊梅仍待采還未上市。此前有消息稱,“今年的楊梅價格坐上了過山車”,可在大部分楊梅主產區,這輛“車”還沒有開動,今年的楊梅行情還能好起來嗎?
高開低走
從每斤20多元到8元
南方楊梅*初進入北京市場的時間在4月下旬,據北京新發地市場數據,當時每斤楊梅的平均價格為22.5元,但高價并未維持多久便一路走低。
6月2日,新京報記者在北京東城一家超市內看到,來自浙江余姚的楊梅被分裝進寬度不足20厘米的小果籃中,每個果籃內的楊梅約有十五六個,重量不超過200克,單個楊梅果籃售價僅為4元。
相對而言,普通農貿市場中的楊梅售價會更便宜,也更接近批發市場的價格。“前些日子都是10塊錢一斤的,今天15塊給您兩斤。”北京東二環附近一位市場商販告訴記者,這一批楊梅來自浙江,“但具體是哪里我也說不清楚,我們都是從批發市場進貨。”
新京報記者對比往年楊梅價格走勢發現,事實上,在4-6月間高開低走,是楊梅價格變化的常態,而隨著主產區大批楊梅的成熟,每個六月都是楊梅價格的低谷期。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楊梅上市的“起步價”也比去年低了近兩成,進入六月后,在北京新發地市場,楊梅每斤平均價已經降至8元,而每斤4元的*低售價則比去年同期*低價少了3成。
產地追蹤
正宗余姚楊梅還未上市
盡管現階段北京市場楊梅多打著浙江“招牌”,但來自浙江主產區的梅農,卻還沒有真正開始這一季的忙碌。
作為楊梅的原產國,我國吃楊梅的歷史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152 0173 3840年,考古人員在浙江寧波余姚境內的河姆渡遺址中曾發現野生楊梅核,這也讓余姚被證明為楊梅的原產地。1995年,余姚還被當時的農業部“蓋章確認”為中國楊梅之鄉。
孫雪丹是浙江省余姚市丈亭鎮甬莊楊梅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她告訴新京報記者,截至6月2日,余姚楊梅還未正式開采上市。
孫雪丹說,當地盛產楊梅的區域多在丘陵地帶,在寧波,除了余姚,慈溪也是楊梅的主產區之一,“慈溪位于余姚北部,兩地都共處同一片丘陵,而我們所承包的基地算是整個產區的南端,楊梅會相對成熟得早一點,但*早也要到這個月6日或者7日才會正式上市。如果再往丘陵里面的村子走一走,采摘的時間大概會錯后到10號以后。”
記者在采訪余姚其他鄉鎮梅農時,孫雪丹的說法也得到證實。“現在余姚的楊梅還不好吃,采摘還不到時候。”余姚馬渚鎮四聯村梅農陳慧明說,當地還要一周左右才會迎來真正的開采期。另一邊,在余姚三七市鎮,吉達楊梅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也告訴記者,“楊梅采收期快到了,需得再等幾天。”
再往南走,在余姚南邊200多公里外的仙居也是核心的浙江楊梅主產區,“我們這里也剛零星開采,大多數人正做著準備,沒有大規模上市。”6月2日,臺州仙居農合楊梅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說。
既然主產區還未正式開采,那么市場上“來自浙江”,標注為“浙江余姚”的楊梅又是從何而來?孫雪丹分析,在一般情況下,這或許是因為看中浙江余姚楊梅的名字,低緯度地區的果農會選購來自余姚的樹苗,“這樣一來,應該就提前一個月左右上市,打一個市場上的時間差。”
“大概在一周前,我們這里少數大棚楊梅是已經上市了的。不過價格比較貴,每斤大概再100元左右。”孫雪丹補充說。
楊梅大年
價格大概率走低
從日期上來看,甬莊楊梅專業合作社成立的時間算不上長,但孫雪丹講述,家族種植楊梅、做楊梅生意的歷史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間。因為一直嘗試打開不同的銷路,合作社楊梅的銷售渠道常常變動,但總歸是不愁賣。
孫雪丹說,合作社的楊梅樹大概有幾千棵,每年*主要的收入來自于江浙滬周邊地區游客來旅游采摘,“目前合作社基地對游客開放的面積也比較大,有將近200畝。”另一方面,在四五年前,隨著物流冷鏈相對完善,合作社也成為了幾家電商的供貨商,同時也對接了一些直采楊梅的大客戶。
即便楊梅還沒有正式開采,孫雪丹也能感受到今年的生意并不好做。她了解到,許多省際旅游大巴目前還沒有開通,限制了組團來基地消費的人群,“再比如前一陣,有游客準備自駕過來采摘,但是考慮到跨省,行程也作罷了。”
“同時,今年也是楊梅‘大年’。”她講述,楊梅樹每年的產量并不特別固定,但都有一定的規律,“基本上都是上一年產量少,但是因為積累了養分,所以下一年的產量就會更多些。而且一般來說,楊梅的產量也與擴種無關,畢竟楊梅樹從一棵小苗到結果,需要經過很多年。”
孫雪丹認為,此前楊梅行情走高,多是因為趕上了“小年”,而今年由于家家戶戶楊梅豐收,價格一定會下降。“去年楊梅收購價基本在十幾、二十塊一斤,今年大概平均價格肯定要低于15塊。”
福建楊梅
有的賣光了有的掉光了
相對于還未正式開采的浙江產區,作為楊梅的另一個主產地,正處于這一季楊梅采收尾聲的福建漳州,梅農們則實實在在經歷了一次坐過山車。
因為緯度低,成熟的時間相對較早,若北方的消費者能在四月底五月初左右吃到新鮮楊梅,那么這楊梅多半來自福建漳州。
在漳州梅農陳國偉的家庭農場里,有幾百棵楊梅樹,每年楊梅產量不低于20000斤,陳國偉并不覺得一場疫情為楊梅銷路造成多大的影響,“沒有滯銷只是價格不太穩定,今年的價格比去年少了一半。”截至六月初,農場里楊梅已經并不多了,“有的是賣光了,有的是掉光了。”
比起家庭農場,大型農業合作社大概更能感知到市場帶來的壓力。許燕合是龍海市全山合楊梅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整個合作社的楊梅樹共計有8000棵,按照一棵成熟期的楊梅樹產梅300斤來計算,許燕合合作社楊梅的年產量是一個普通家庭農場的二百多倍。
許燕合說,在往年同期,漳州市場每斤楊梅價格大概是十四五塊上下,但今年此刻,每斤只能賣到六、七塊錢。與陳國偉不同,在許燕合看來,這正是疫情帶來的“余威”。*直觀的是銷路沒有以前多了,“一些北方地區,比如說像是湖北那邊的收購商沒有過來。”
同時,在許燕合看來,楊梅是種“急性子”的水果,在今年氣候條件的影響下,楊梅成熟后在樹上待不住,收獲的時間比往年縮短,大量楊梅都需要在短時間內售出,更加劇了市場的不穩定。盡管一直持續為全國范圍內數以千計的果蔬連鎖超市門店供貨,許燕合還是感覺到“今年的錢不好掙。”
“不愁銷路,主要是價格很低。”許燕合說,他現在只等著這一季*后一個名為“東魁”的楊梅品種售罄,“也就是再過半個月左右,這一季的楊梅就算賣完了。”
南邊*后一個品種即將售罄,在稍往北部的江蘇蘇州,西山楊梅還在等待時光的孕育。
在西山天王塢,沈四寶是一家茶果場的負責人,除了種植枇杷、茶樹,在這個季節,茶果場里還有300多棵楊梅樹正緩緩成熟。
“今年成熟的時間大概是在6月13日。”沈四寶仍盼望著,到那個時候今年的楊梅能有個好收成。
新京報記者 田杰雄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