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 6月17日至27日為“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6月14日,有關部門批準發放了巴斯夫農化有限公司申請的抗除草劑大豆CV127、孟山都遠東有限公司申請的抗蟲大豆MON87701和抗蟲耐除草劑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個可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再次引爆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討論。轉基因食品離我們有多遠?它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
? ?科普:全球約81%大豆是轉基因產品
?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布年度報告稱,2012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約1.7億公頃,比2011年增長6%。按照種植面積統計,全球約81%的大豆、35%的玉米、30%的油菜和81%的棉花是轉基因產品。
? ?五邑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崔志敏介紹,轉基因產品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而沒有使用基因工程手段,自然條件下的物種或加工成的食品就是非轉基因食品。”
? ?崔志敏說,轉基因食品接受基因改造后會在形狀、營養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的轉變,與非轉基因食品的區別以大豆為例,轉基因大豆的抗病毒、抗寒能力增強,產量會增加、脂肪含量會更高等,但是這樣做有可能會對人體造成負面的影響,所以轉基因食品才會受到社會的抵觸,也有很多生產廠商通過標榜自己是非轉基因食品來吸引消費者,“目前還沒有證據能夠證明轉基因作物對人體造成危害,但需謹慎食用。”
? ?大字標注非轉基因
? ?小字標注轉基因
? ?根據《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規定,轉基因動植物需要直接標注“轉基因××”,轉基因農產品的直接加工品,標注為“轉基因××加工品(制成品)”或者“加工原料為轉基因××”。轉基因生物標識應當醒目,并和產品的包裝、標簽同時設計和印制,難以在原有包裝、標簽上標注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的,可在原有包裝、標簽上附加轉基因生物標識,但附加標識應當牢固、持久,未標識和不按規定標識的,不得進口或銷售。
? ?不過,筆者走訪市場時就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商品包裝上,凡是帶有“非轉基因”字眼的,都使用大號字體,顯眼的位置,搶眼的顏色,而“轉基因”就被逼到角落去。在益×百貨,筆者在食用油售賣區,魯×牌就大打“非轉基因”的牌子,在擺放商品的架子上掛著兩個牌子,寫著“非轉基因”,另外一個品牌福×門食用油也在瓶身用醒目的字體標注“非轉基因壓榨”等字樣。筆者在該超市轉了一圈,發現該超市售賣的食用油大部分都是非轉基因的,在一個角落里發現了一瓶2.5L的福×門調和油,在其瓶身的包裝紙后面營養列表上*后一列,用小號字寫著“大豆油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菜籽油加工原料為轉基因油菜籽”。
? ?在價格方面,筆者發現,轉基因和非轉基因食用油售價相差并不大,不同牌子的價格差別突出。在該超市內,“非轉基因原料加工”5L天然食用油和非轉基因食用油售價分別是66.8元和77.9元,而同一個牌子2.5L轉基因食用油價格也要36元。負責該區的銷售人員表示,市民來挑選食用油時也很少特意買轉基因的,性價比較高的會更受市民歡迎,“不過當然是吃非轉基因的更好一點,更天然。”
? ?●建議:不必恐懼轉基因食品
? ?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我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約400萬公頃,居世界第6位,其中絕大部分是轉基因抗蟲棉(占我國棉花種植面積的80%),還有少量的木瓜、西紅柿、甜椒等。另外,據媒體報道,152 0173 3840年,中國成為大豆進口大國,年進口的大豆為110萬噸,而2010年數據已經猛增到5000萬噸左右,進口的絕大多數是轉基因大豆,價格比每年國家收儲的國產大豆價格要低0.3元—0.4元。
? ?“轉基因食品的危害不是**兩天能夠觀察得出來,它可能要一百年或者兩百年才能夠顯現出來,再且,轉基因食品到底有沒有害,其實現在科學上還沒有定論,所以市民也沒有必要恐慌。”崔志敏表示。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劉利荷
? ?●非轉基因大豆:
? ?為橢圓形狀,有點扁。肚臍為淺褐色。豆大小不一。打出來的豆漿為乳白色
? ?●轉基因大豆:
? ?為圓形,滾圓。肚臍為黃色或黃褐色。豆大小差不多。打出來的豆漿有點黃,用此豆制作的豆腐什么的都有點黃色。
? ?●簡單的檢驗方法:
? ?用水檢測,本土大豆用水浸泡三天會發芽,轉基因大豆不會發芽,只不過是個體膨脹而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