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 此次我省所獲得的24項成果中,有9項是以我省為主完成的。其中浙江大學駱仲泱教授等完成的“電廠鍋爐多種污染物協同脫除半干法煙氣凈化技術”、浙江大學鄭裕國教授完成的“基于計算機視覺的水果品質智能化實時檢測分級技術與裝備”等4個項目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浙江大學鄭樹森教授等完成的“肝移植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與推廣應用”等6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4項獲獎成果中有6項獲發明二等獎,其中4項以我省為主完成,充分顯示出我省自主創新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些民營企業的名字出現在“獲獎單位”名單里,例如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與了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對“普利類藥物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的研究,德力西集團有限公司與西安交通大學等單位合作研究“智能電器理論、關鍵技術及系列產品開發”,這兩個項目都獲得了科技進步二等獎。
今年浙江獲得的科技獎中,有兩個項目聽起來似乎并不新鮮,一個是研究“鍍膜玻璃”上那層膜的,一個是給水果進行標準化分類的,都是浙大教授完成的。而鍍膜玻璃和按標準大小分級水果早幾年就在人們生活中出現了。
但這兩個項目一個拿了科技進步二等獎,一個拿了技術發明二等獎。因為這兩個項目的重大價值在于都突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成功擁有了一套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或設備,從外國人手中搶回了產品定價的主動權。
模擬人眼挑水果
項目名稱:基于計算機視覺的水果品質智能化實時檢測分級技術與裝備
在水果超市里,進口水果總比本地產水果要貴很多,盡管有時候口味不一定好。這洋水果看起來就洋氣呀:個頭均勻,成色鮮亮,活脫脫一個水果隊伍里的模特兒。本地水果相比相貌就差很多。原因很簡單:我國水果的生產方式分散,品質差異很大;我們采用的又是人工檢測水果的方式,效率低、選擇標準差異大。而在國外,人家用機器選擇,既省時又統一,包裝做得很到位。
浙大教授應義斌等人就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研制了一臺模擬人腦和人眼挑選水果的機器。它不僅能自動完成“清洗—干燥—打蠟—烘干”的過程,而且能靠計算機視覺系統中的一個“電眼”,從各個側面給水果“拍照”,瞬間就能判斷其表面有沒有疤,顏色如何,個頭標不標準,形狀美不美觀,重量達不達標等。每個項目都能畫上個勾了,就從優質貨道輸出來。
這樣的設備,在應教授他們的成果推向市場前,國外進口產品的價格高達700~1100萬人民幣。而現在,應教授他們的成果徹底打破了國外產品的壟斷,并迫使國外產品的價格不得不一降再降,幾乎只有原來價格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下一步,我們還要讓這臺機器學會‘透視’,比如當西瓜滾過去的時候能分辨這瓜是不是熟了,水蜜桃滾過去時能立即測量出其糖分含量。”據說貼著糖分標簽的水蜜桃在國際市場上能賣到99元一個。
給玻璃鍍層膜就能省電
項目名稱:納米硅復合薄膜的快速沉積及節能鍍膜玻璃產業化關鍵技術
有一組數據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建筑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15%,其中50%是通過窗戶散失的。節能鍍膜玻璃就能減少這種能耗。
這種玻璃以前也有不少建筑在使用,但它是從國外買來的。“這種技術被英國、美國和比利時三個國家壟斷。賣到中國,這樣的玻璃一個平方要200元左右。”浙大韓高榮老師說。
想生產鍍膜玻璃,如果引進,項目技術投資就要152 0173 3840萬美元,還不包含設備。可現在,這個項目連同設備和技術總投資只要200萬元人民幣,合計30萬美元左右。給玻璃鍍一層這樣的膜一平方米只要一元錢,市場上鍍膜玻璃的售價每平方已降低到30多元。
這就是韓教授他們的功勞。現在國外同類產品已完全退出中國市場了,而中國產品出口到了國外。近3年,新增產值10億多元,新增利潤2億多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