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又稱鬼節,七月半、施孤、亡人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祭祀節日之一。民間把七月稱為鬼月,有七月初七鬼門開,七月十三 、十四祭祀祖宗家人,七月十五關鬼門的的說法。中元節這天人們要祭拜祖先,還有焚燒紙錠、放荷燈、普渡布施等習俗。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這個傳統節日的詳細習俗和注意事項吧。
中元節的習俗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晚上,人們做燈放人水中,任其漂泛,傳說可為屈死冤魂引路。放燈時用一塊木板鉆孔,上面用竹蔑編織各式各樣的燈籠,其燈型多為蓮花燈,其含義為超度鬼魂。而在東南沿海一帶,會在燈中放置銀元,漁船爭相攫取,獲得者可以“一年大順”。
放天燈
天燈也叫孔明燈,在海南文昌、萬寧、儋州一帶的村莊里,至今民間有扎孔明燈,放天燈的習俗。燃放天燈很忌諱放飛不成功或者別人家的天燈落在屬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來,就要重新放飛出去。燃放“火燈”時,孕婦、產婦、寡婦要躲之避之等等。
放小船
按照滿族的習俗,七月十五要舉行各種活動來紀念祖先以及慶祝一年的收獲。屆時,身處異鄉的同胞將緬懷親人、思念家鄉的心愿付諸順流而下的小船,以示寄托。
敬孤節
江蘇洪澤湖一帶還把七月十五稱為“敬孤節”。節日風俗中除家家產戶給亡靈燒紙錢外,還爭相招待孤寡老人。
燒袱紙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送羊節
山西七月十五這天家家做面羊,上墳祭祖,饋贈親友,也被稱為“送羊節”。晉北一帶流行舅舅給小外甥送面羊的習俗,從孩子出生,一直送到12歲,孩子吃了面羊,會一年平安。面羊的做法是:把白面揉成一頭稍粗的長圓形,用剪刀剪出耳朵、嘴和蹄子,前頭臉上安兩粒黑豆當眼睛,后頭安一顆黑豆當屁股眼兒。有的面羊背上還要馱一只小面羊。
祈豐收
中元節這天家家戶戶要在自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因其象征著五谷豐登,所以插得越多越好。
祭祖先
相傳七月十五日為祖先回家的日子。所以各家各戶,不論貧富,都要準備錢幣、果脯、美酒以及時令之物祭祀祖先。
蒸花饃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面塑活動,晉北地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
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
吃鴨
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么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
中元節吃鴨是因為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這**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于是,活著的人要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游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一到鬼節就吃鴨子。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