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28 來源:互聯網
11月2日,受前夜利好消息刺激,A股普漲。一片飄紅之中,飲料、食品包裝商奧瑞金股價逆勢下挫,跌幅達1.47%,報每股5.37元。
當日晚間,新世紀評級公告稱,將持續關注中國紅牛相關事項的進展,以及相關事項對奧瑞金經營業績、財務狀況及相關債券償付能力的影響。目前,奧瑞金的債項評級為“AA+”。
此前,奧瑞金發布了《關于媒體報道的澄清公告》。該公告所澄清的報道,并非與上市公司直接相關。公告所述內容,涉及的是近期深受市場關注的紅牛商標之爭。
紅牛對于奧瑞金到底有多重要?
奧瑞金是一家集金屬制罐、金屬印刷、底蓋生產、易拉蓋制造和新產品研發為一體的金屬包裝企業。
財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奧瑞金實現營業收入62.5億元,同比增長12.9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2億元,同比增長7.68%。其中,奧瑞金第三季度僅實現營收22.1億元,同比微增0.55%。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2018年第三季度是奧瑞金自2012年上市以來,營收增速*低的一個三季度,僅次于2017年第三季度的0.93%。
事實上,2017年,奧瑞金的業績經歷了其上市以來的首次下滑。財報顯示,奧瑞金2017年的營收為73.42億元,同比下滑3.3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4億元,同比跌幅高達38.98%。
紅牛對于奧瑞金有多重要?奧瑞金在當年年報坦承,“核心客戶紅牛出現合作糾紛,屢屢挑動資本市場的神經”是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
界面新聞記者查閱年報發現,即使比例已有所下降,**大客戶給奧瑞金帶來的銷售額仍高達43.82億元,在其年度銷售總額中的占比達59.68%。據奧瑞金投資者調研問答顯示,該客戶正是中國紅牛。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相比2016年,奧瑞金2017年的營收下降額為2.56億元。而奧瑞金2017年來自中國紅牛的銷售額下降額為5.93億元。換句話說,如果能保住來自中國紅牛的銷售收入,奧瑞金完全可以避免2017年的業績下滑。
作為中國紅牛的包裝供應商,奧瑞金早在2017年已卷入紅牛商標之爭。當年7月,紅牛商標的擁有者泰國天絲將奧瑞金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生產“紅牛”相關標識,并賠償經濟損失共計3000萬元人民幣。
由于泰國天絲與中國紅牛的商標之爭尚未解決,該訴訟目前處于中止狀態。
紅牛之爭持續發酵
紅牛品牌152 0173 3840年誕生于泰國,其商標之爭由來已久,近期愈演愈烈。
1995年紅牛創始人許書標與嚴彬注冊成立了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下稱泰國紅牛),并于同年在深圳注冊公司擬進軍中國市場。
1998年,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紅牛)在北京重新注冊,營業期限為20年,即1998-09-30至2018-09-29。企查查信息顯示,中國紅牛的股東共有四個,分別為持股88%的紅牛泰國、持股7%的英特生物、持股4%的環球控股和持股1%的北京懷柔國資。
長期以來,中國紅牛實際由嚴彬及其背后的華彬集團經營。2012年,許書標去世以后,許氏家族子女對許書標授權的協議產生分歧。自此,紅牛商標的擁有者泰國天絲與中國紅牛發生爭端。
今年9月29日,在工商登記營業期限到期之際,中國紅牛發布聲明稱,根據合營各方文件,公司的經營期限為50年。20年的經營期限是為滿足公司設立時的相關外資注冊審批對登記年限的特別要求。
10月24日,泰國紅牛向媒體發布聲明稱,已正式啟動對中國紅牛的強制清算程序。隨后,中國紅牛發布嚴彬之女嚴丹驊的聲明稱,中國紅牛是根據50年合作協議設立,嚴丹驊是泰國紅牛持股比例**的個人大股東,在泰國紅牛沒有召開股東會、董事會之前,任何關于不同意紅牛中國繼續經營的言論,均涉嫌違法。
10月31日晚間,泰國紅牛、英特生物發布《聯合聲明》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裁決確認中國紅牛的經營期限為20年。隨后,中國紅牛發表聲明反駁稱,《聯合聲明》中關于仲裁庭“裁決確認本公司經營期限為20年”的表述與仲裁裁決內容完全不符,系故意誤導公眾,誤導政府部門,混淆視聽。
中國紅牛稱,對于貿仲在仲裁案件審理過程中查明的本公司工商登記的二十年營業期限于2018年9月29日屆滿一事,系基于本公司工商登記信息做出的事實描述,并非裁決內容。
據了解,中國紅牛已向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交了營業期限延期申請并被正式受理,目前仍在審批過程中。
毫無疑問,中國紅牛能否順利拿下商標之爭,對于奧瑞金來說至關重要。11月2日下午,就中國紅牛商標之爭的相關影響,界面新聞記者多次致電并郵件詢問奧瑞金,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